為支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近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於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據悉,多家銀行目前已著手進行相關工作部署。專家表示,2024年,銀行機構將以更大力度參與住房租賃市場,相關領域的信貸資金投放有望增加。
位於北京的一處中國建設銀行的營業網點外景。(圖片由CNSPHOTO提供)
支持住房租賃工作開展
意見總計17項內容,指出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在大城市要圍繞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問題,支持各類主體新建、改建和運營長期租賃住房,盤活存量房屋,有效增加保障性和商業性租賃住房供應。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此前公開徵求意見的反饋情況,此次政策在包括企業開業報告或備案、對住房租賃團體購房貸款按風險合理定價、開發與運營為同一主體時的融資政策、完善租賃住房資本市場退出機制等方面都做出了修正,也說明最終的政策落地更加務實和具有實操性。
「這對於2024年各地促進住房租賃工作具有積極作用。考慮到徵求意見稿發布之時沒有提及『三大工程』等內容,所以建議實際過程中要積極向『三大工程』靠攏。比如在城中村房源改造、青年人住房保障等方面,都可以結合此次央行政策以及此前三大工程的要求,做相關工作的優化。」嚴躍進表示。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記者表示,這項政策有助於緩解我國房地產市場長期存在的供需矛盾,促進房地產市場結構的優化。通過增加住房租賃市場的信貸資金投放,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住房租賃企業的支持力度,有利於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商業銀行試水金融服務
租購併舉,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一環。意見在加強住房租賃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拓寬住房租賃市場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加強和完善住房租賃金融管理等方面均著墨較多。
在這之中,商業銀行究竟如何發揮作用?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在住房租賃市場,銀行信貸的參與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在供給端,支持物業持有者、租賃運營方的融資需求;在需求端,為租房者提供相關信貸產品。
事實上,銀行業對住房租賃的探索始於2018年。其中,建設銀行成為「先行者」。彼時,上海市政府與建設銀行簽約,建設銀行將從住房供給側發力,搭建住房服務雲平台,在業內首次為建設企業、運營企業、房客等提供全鏈條的金融產品。此外,作為「國家隊」,建設銀行正式設立業內首家住房租賃服務公司。
「在未來的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中,銀行業應積極參與,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和金融服務支持,共同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柏文喜表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認為,銀行在開展住房租賃業務方面面臨諸多障礙,新政為下一步銀行開展租賃住房業務、創設租賃住房相關金融產品指明了方向。後續銀行可以結合不同區域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商業性租賃住房項目的特徵,針對不同租賃住房開發建設或經營企業特徵創設相關金融產品,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
此外,針對住房租賃的結構性貨幣政策也已「箭在弦上」。
據悉,央行近日已批覆總額100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不同於商業銀行發放的住房租賃團體購房貸款,100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是2023年央行專門設立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濟南、鄭州等城市試點,用於引導7家銀行為試點城市住房租賃經營主體收購存量住房提供資金支持,市場化盤活存量房屋、擴大租賃住房供給。
金融加力支持 「三大工程」
日前,央行宣布重啟抵押補充貸款(PSL),凈新增3500億元的規模為有史以來第三高。
PSL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創設於2014年4月,由央行向政策性銀行提供資金支持。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發展而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期限較長的大額融資。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本次PSL大規模新增,投放領域很可能是「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目前,政策性銀行已帶頭向「三大工程」領域投放貸款。如長沙市望城區大澤湖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工程獲得國開行湖南省分行配套貸款1000萬元,是全國發放的首筆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項目配套貸款。
近期,商業銀行亦有所行動:1月5日,建設銀行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分行成為全國首家圍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建設銀行表示,後續將為符合條件的購房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個人住房貸款服務。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伴隨資金來源的進一步落實,「三大工程」將在2024年有效推進,最直接的影響是將提振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記者 王彤旭)
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