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犧牲後,遺體進行了三次安葬

2023-08-11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楊靖宇犧牲後,遺體進行了三次安葬

1940年1月,楊靖宇的得力助手程斌投降偽滿當了叛徒,楊靖宇的部隊進入了空前艱難的絕境。

由於程斌對楊靖宇的作戰思路掌握得十分熟悉,楊靖宇的隊伍每到一地,總會有敵人跟蹤追擊而來,仿佛有一隻無形的眼睛跟隨在身邊盯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的確,自從他身邊接二連三出現了叛徒,敵人就像在楊靖宇身邊安裝了監視器,連他最信任的貼身隨從張秀峰也帶著警衛排和9880多塊大洋投降叛敵,令他十分傷心。要知道,張秀峰可是他從小帶大的,他們之間情同父子,他覺得任何人能叛變張秀峰也不會背叛他,他曾一度傷心又憤怒,怪自己看走眼了,養大了一條毒蛇。

程斌等人的叛變給了楊靖宇的部隊以致命的打擊,不僅帶走了好多戰士,還有軍事機密和大量的銀圓,七十多座藏有糧食補給的密營被敵人搗毀,不僅沒有換季的衣服,糧食也早已斷絕,戰士們好幾天吃不到一粒糧食,槍彈得不到補充。

在無休無止的轉戰中,楊靖宇的身邊僅剩下了兩個人跟隨,楊靖宇派他們去搞糧食,不曾想被敵人發覺,兩位同志壯烈犧牲。

此時,楊靖宇肚子裡已經幾天沒進一粒糧食了,腳上的鞋也在飛奔中丟掉了一隻,用一塊布包裹著。在蒙江縣西南的三道崴子山里,他遇到了偽軍趙庭喜,趙已料到這個人肯定是抗聯,他對楊靖宇說:「你咋不去投降,滿洲國對投降的人是不殺的……」

楊靖宇看著農民裝扮的趙庭喜,悲切地說:「老鄉,要是都投降了咱們中國就完了!」

趙庭喜勸說不成功,他沒有吭聲。楊靖宇托他代為買一雙鞋,再買點糧食來,並給了他一大疊鈔票。趙庭喜答應著走了。

可是,他沒有按楊靖宇的吩咐買鞋買糧食,而是把撞見楊靖宇的事報告了日本人,邀功請賞。日本人立刻組織人馬,準確地找到了楊靖宇的藏身地。

飢餓寒冷的楊靖宇連日來得了重感冒,還正發著高燒,但他還是敏銳地意識到有敵人來了!長期處在與敵人的周旋戰鬥,使他的每一個神經都有超出常人的警惕性。此刻的他儘管被病痛飢餓加疲勞折磨的體力大減,仍然振奮起精神,虎目圓睜,抽出雙槍隱蔽起來,敵人向他喊話,勸他投降,有大官做。

楊靖宇以憤怒的子彈作為回答,勸降不成敵人對著楊靖宇射擊,楊靖宇高大的身軀晃了晃,倒在血泊中。時間是1940年2月23日16時30分,這天正是農曆的正月十六!

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人岸谷隆一用指揮刀刨開了楊靖宇的胃,取出裡面的胃容物,交給一個叫洪保源的醫生化驗,結果是,胃裡沒有一粒糧食,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現場的一個日本人驚訝道:「這是匪首楊靖宇的胃!」

洪寶源當時眼淚刷地一下流了出來。

第二天,為了邀功請賞,敵人割下了楊靖宇的頭顱,裝入木箱中,由日本人轉送偽通化省長張書翰,輾轉至哈爾濱保存,楊靖宇的屍身就地埋葬。

楊靖宇犧牲後不久,日本少將野副昌德常常做噩夢,夢到楊靖宇向他索要人頭,每次噩夢醒來都頭痛欲裂。

於是,他請來木匠,用落葉松刻制了一個木頭的人頭,又挖出了楊靖宇的屍身,做了一副紅木棺材,岸谷隆一親自題詞,按日本的習俗,請來老道做法,開了追悼會。

1954年,楊靖宇又第二次安葬,原濛江縣已改名為靖宇縣,縣政府為楊靖宇做了一副白松木棺材,縣民政科長孫長海下到墳坑裡親自撿拾骨骸,他看到,在肩骨上有骨折傷。

後來,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通化修建靖宇陵園,1958年,陵園竣工,哈爾濱和通化市舉行了隆重的楊靖宇遺首恭送迎歸儀式,中央政府派出代表團,國家領導人也送了花圈。抗聯老戰士周保中、馮仲雲也趕到安葬儀式,參加者達上萬人。

楊靖宇將軍終於身首合一,他將永遠長眠在他戰鬥過的地方,注視著他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青山綠水永遠在和平的環境里越來越美麗。

如今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相信將軍倘若地下有靈,一定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9d9d52da475d699ab3a5b9c7c067e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