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韋鳳倫:上甘嶺勇殺敵 「飆英語」捉俘虜

2024-10-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來賓10月25日電 題:「放牛娃」韋鳳倫:上甘嶺勇殺敵「飆英語」捉俘虜

作者 吳清文

時間回溯到72年前,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的戰場上。白晝,炮彈如暴雨傾盆而下,硝煙滾滾,大地在炮火的肆虐中戰慄;夜間,黑暗籠罩,英勇無畏的志願軍戰士悄悄摸到敵人碉堡前。驟然間,一聲堅定而響亮的喊話聲劃破了夜的寂靜:「Stand!Don't Move!Surrender no killing!(站住!不許動!繳槍不殺!)」這是抗美援朝老兵韋鳳倫,在敵人碉堡前「狂飆」英語勸降。

抗美援朝老兵韋鳳倫。吳清文 攝

「放牛娃」毅然參軍

1933年,韋鳳倫出生在廣西象州縣馬坪鎮木悶村的一個貧苦家庭。3歲時,一場大雨導致房屋倒塌,父母不幸離世。後來,韋鳳倫跟著爺爺奶奶艱難度日。12歲那年,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去給地主放牛。

1949年11月,象州縣解放,韋鳳倫和所有貧苦人民一樣翻身做了主人。1950年4月,縣大隊動員村民去當兵,韋鳳倫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順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46師438團某連。部隊起初在欽州駐紮一年,隨後被派至海南萬寧執行海防任務。

南征北戰赴前線

1952年9月,韋鳳倫所在的團部奉命從海南調到東北,作為補充兵源支援前線。韋鳳倫回憶,他從萬寧走了幾夜到達海口,隨後渡海到達雷州半島,再乘坐汽車前往廣西賓陽,最終轉乘火車轉輾六天六夜前往遼寧丹東。

到了丹東,戰士們換上棉衣棉鞋,隨後搭乘火車進入朝鮮新義州,編入15軍44師230團某連,韋鳳倫任2排班長。由於戰事緊迫,美國用飛機大炮封鎖了去往前線的道路,部隊只能夜間趕路。

「白天休息,晚上把大衣白色那面翻過來穿,與雪地同色,能較好地避開敵機的偵查。」據韋鳳倫回憶,他所在部隊連續走了7個晚上,直接穿插到戰場前沿。

上甘嶺英勇殺敵

1952年11月,韋鳳倫所在的加強連奉命堅守上甘嶺山下的一個陣地。敵人每次進攻都異常兇猛,先派出飛機大炮向陣地狂轟濫炸,而後坦克和步兵跟進。韋鳳倫回憶道:「敵人投放了大量炸彈,深1米多的戰壕一次次被炸平,我們又一次次重挖。陣地的泥石被炸成粉末,連敵人的坦克都開不動了。」

每當敵人的轟炸停止,戰士們便從坑道里爬出,投入作戰。敵人步兵衝過來的時候,韋鳳倫就和戰友們趴在戰壕里蹲守。直到敵人距離只有50米時,連長一聲令下,手榴彈和噴著怒火的子彈一齊飛出。

上甘嶺戰役是無比慘烈的。韋鳳倫清楚地記得連長犧牲的經過。那天,韋鳳倫和連長站在地道口外透氣,韋鳳倫立在洞口,連長離他有三丈遠。沒想到一發迫擊炮彈從天而降,「轟隆」一聲正好落在連長身邊。韋鳳倫逃過一劫,連長卻被炸掉了下半身。

一個多月的激戰過後,韋鳳倫和戰友們一共打退敵人8次大進攻,擊斃敵軍數百人。而他們原本232人的加強連,最後只剩下26人堅守陣地。此後,韋鳳倫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其中兩次肩上的衣服被打穿,一次小腿被子彈擦傷。那一年,韋鳳倫所在的連隊榮立集體二等功。

「飆英語」捉俘虜

上甘嶺戰役中,除了隨時面臨的死亡威脅,還有極其艱苦的生存環境。敵人的地堡洞口對著我方陣地,距離只有500多米。白天,只要敵人一露頭,我方戰士就用機槍精準射擊,嚇得他們不敢出來。晚上,敵人蜷縮在地堡的睡袋裡,我方戰士悄無聲息地摸向敵營抓俘虜。

1952年11月中旬,韋鳳倫和兩個戰友趁黑摸向敵人的地堡,卻不見美軍的影子。韋鳳倫用不標準的英語沖地堡里喊:「Stand!Don't Move!Surrender no killing!」三個美軍士兵乖乖就擒。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韋鳳倫又跟隨部隊到朝鮮東海岸修了7個月工事,直到1953年停戰。1956年,他被送到信陽市第五步兵軍校學習一年,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進入預備師偵察連任排長。1963年,他轉業進入河南省開封化工廠當工段長。1969年,組織把他調回廣西象州工作,1992年光榮退休。(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9a56897b892c2e12f8c1a4b8829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