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何以多奸佞?看看這個大宋第三號奸臣

2023-03-09     薛服娟生活記

原標題:有才何以多奸佞?看看這個大宋第三號奸臣

01

陰險

其中寫到「慶曆新政」的推行者范仲淹、富弼等人曾經收到大儒石介的建議書,要廢掉仁宗,另立新君!——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是個重磅炸彈,是族滅的大罪,要置范仲淹等人於死地。夏竦把石介寫給范、富的信中「請行伊、周之事」,改了一字「請行伊、霍之事」,這一字之差,天上地下。

伊、周之事是指輔佐老皇帝的幼年兒子,這是忠臣賢相所為;

伊、霍之事是指廢掉現任皇帝、重立新皇帝,是權臣做派。

夏竦同學家里很多美女姬妾,閒來無事,就教她們寫詩習字,不少成為閨閣內的書法家、女詩人。

其中一個修習石介的字體,可以亂真。

老夏讓她模擬石介的筆跡,寫了封「廢立詔書」,誣陷范、富等人要政變,立新皇帝。

雖然仁宗皇帝不相信,范仲淹、富弼等人都不自安,要有所表現吧!上書辯解,同時申請外調,以避嫌疑。

朝中因推行新政得罪的頑固派紛紛上書請求嚴辦「罪魁禍首」。

范仲淹等人也是有理說不清,仁宗皇帝動搖了,同意范仲淹、富弼等人罷相,到外地為官。

石介更是成為眾矢之的,被下放到外州為通判,還沒上任,憂懼憤怒,就死在家中,才四十一歲。

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施行不到一年,就這樣讓夏辣一刀給斬斷,夭折在襁褓之中。

之前夏竦罷相,范仲淹上任。

石介大寫歡欣鼓舞文章,公開說:大奸遠去!

他的朋友孫復就說:「老弟,你惹上災難了!」

仁宗有意請老師夏竦回來任樞密副使,范仲淹等人堅決反對,在夏竦到達京城前下詔書不讓他回來。

以免見了皇帝一面,這個巧舌如簧的人就把皇帝說得聽從他的建議。——夏竦恨透了新政的執行者,他的報復來的又快又狠,是個心狠手辣的政壇猛人。

對石介的打擊還沒完。

沒多久一個與石介有交情的人造反,在家裡搜出好多石介與他的通信。

夏竦抓住要點,落井下石。

上書說石介沒死,被富弼派往契丹求兵。

最終詔書下來,要打開石介的墳墓,開棺驗屍!

這在以對士大夫最為寬厚的宋朝來說,是個震驚全國的大事。

幸好有些正直人挺身而出,對派來的宦官說,一個人的喪事,不可能偷偷地辦,當時總有人在場。

讓見證人寫下保證書這樣可以吧?

宦官也覺得對,就這樣辦了。

夏竦沒話說,石介免於死後受辱。

02

曲線救國

王欽若、丁謂、夏竦三人在宋史中同一列傳,這是修史者合併同類相的做法,認為他們都是很有才華的奸臣。

從夏竦的發跡史一看,的確非常善於投機取巧。

夏竦的老爸是抗遼英雄,死在戰場上。

小夏因此得了個小武官的職位,但他的興趣和志向不在此。

他的文章詩賦非常出色,以此博取功名,才是他的方向。

找機會他攔住了大臣李沆的轎子,把自己的詩給大人看。

老李大為欣賞,都是好詞好句,有水平!

沒多久,20歲的小夏參加對策,早早交卷,意氣風發地走出殿門。

碰上翰林學士楊微之,夏某人的詩名當時已很響亮,楊大人放下身段,拿出個綢緞手帕讓夏竦寫首詩,小夏一揮而就,詩文意味深遠,氣度不凡。

老楊大為讚許,做出判斷:「有宰相的器宇!」

夏竦的詩好到什麼程度呢?

白居易一首琵琶行,讓江洲琵琶亭上都是詩,但只有夏竦的一首詩為人稱道,得以保留:

年光過眼如車轂,職事羈人似馬銜。若遇琵琶應大笑,何須涕淚滿青衫。

就是與眾不同。

夏竦的上位首先靠的就是文學,其次他更善於取巧。

真宗皇帝大搞「天書運動」,滿朝大臣更是神神道道。

宰相王欽若就是總導演。

聰明的夏竦本來精通黃老之術,他在台州工作時,認識了天台山「活神仙」張無夢,對修仙煉丹很有心得。

雖正值母親去世,可他看到了政治投機的機會,居然不顧儒家三年在家「丁憂」的習俗,跑到京城拜見王欽若,獻上張無夢道人的《還元篇》。

果然大為王宰相欣賞,迅速得到提拔重用。

真宗也喜歡上這個詩詞超一流、又有高級道行的官員。

二十六歲的小夏就進入了大宋帝國的高層。

種種做法,正人君子看在眼裡,大為不恥。

真是道不同不相與謀,夏竦和寇準、范仲淹、富弼這些人就合不來。

03

硬幣總會有正面

平心而論,夏竦的工作能力,還不錯。

他在襄陽任地方官時,大饑荒,又逢盜起。

老夏用心工作,成功渡過大災,叫做「活命四十六萬人」,這個功德無量。

離開襄陽,老百姓把皇帝表揚夏竦成績的詔書刻成石碑來紀念。

這裡要提到兩個人,宋祁和宋庠兄弟,都是大詩人,宋祁的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就把春天的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宋庠後來是宰相。

兄弟倆未發達時,得到夏竦的激賞,認定二人必成大器,宋庠中狀元成宰相,宋祁成文壇高手,都讓他預見。

二宋也感激夏竦的知遇之恩,夏老去世,寫正面懷念文章。

夏竦治軍手段嚴酷,殺心很重,軍人聞之色變。

在西北與西夏交戰,前敵總指揮是名臣韓琦。

大將任福不聽韓琦的指揮,深入敵區。

在好水川一戰中全軍覆沒,西夏軍師張元得意地寫到:

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韓琦、夏竦都受到處分。

但夏竦在死去的任福身上找到韓琦給任福的告誡信,就給朝廷上書,替韓琦辨白。

這個責任分明還是難能可貴的。

後來在西北戰場上與西夏交戰很有成績的龐籍,范仲淹都得到夏竦的提攜,在知人識人方面,老夏還是很有一套。

他也有一定的立場。

丁謂當權,一次宴請大臣們,席間有雜技演員在表演節目,丁謂對夏竦說:「你這個文壇高手,寫首詩講講這些人怎麼樣?」

夏竦寫道:

舞拂挑珠復吐丸,遮藏巧使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旁人冷眼看。

這明白諷刺丁謂上下其手的小人手段,丁謂臉臭臭的。

只可惜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投機取巧、鑽營謀利上。即使在西北當總司令,也總是惦記著朝中的黨爭、皇帝的喜好。

宋庠的悼念文章里也說他沒有把高級的才華用在報國為民上,是個遺憾。

五石散組成部分,配方沒人知道,你別自己搞啊,吃錯了就是死

04

奢華的私生活

兩宋士大夫的待遇很高,整個官僚階層窮奢極欲。

夏竦斂財手段又好,錢不是問題,私生活那是個高級。

每回出行,老夏是用兩輛馬車並排而行,中間用最高級的綢緞連起來,是一個移動的大房子,駕到馬路上,格外拉風,格外派頭。

西北戰場上,他依舊帶著姬妾,真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前猶歌舞。」

差點釀成兵變。

家裡養著成群結隊的美女,有美色有才情,老夏本來精通道家養生之道,變本加厲地研究房中術,自然經常地飲食壯陽藥——如「五石散」。

五石散源於魏晉名士吃藥的傳統。

服食之後,果然龍馬精神,但燥熱不安。

長期食用,副作用多,怕冷怕熱,特別地喜怒無常。

可能就是吸毒的症狀。

老夏同學每天早上要喝一杯「硫磺鍾乳粥」,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課程。

據說睡覺時,身體僵硬如同死人,醒過來要好幾個人按摩老半天,身體才能活動。

大夏天接見客人,燒起爐炭,披著棉襖,還勸客人:你們怎麼不穿厚點?

這個形象,還真是好萊塢電影里的變態怪人。

夏老六十七歲那年,黃河決口。

他親臨一線,冒雨在大堤上巡察,結果著涼,這次身體真的僵硬,下來就死了。

仁宗皇帝念舊老師,要給他諡號「文正」。

好多人反對,老夏這樣鬼鬼祟祟的人,怎麼是文正?

沒辦法,給了個「文莊」。

夏同學不知道自己會被寫進奸臣錄嗎?肯定知道啊。

不過這誘惑,一般人根本把持不住,世界上能有幾個范仲淹呢?扛住誘惑還讓自己家族傳承1000多年,至今還是望族。

被慾望吞噬的不只是個體,還有你的家族,世世代代。

想長遠點,你的心性會好很多,希望大家都能明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8fd2af6fe04dd4387455a730d0fe5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