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人家》,久違的粵派電視劇力作

2023-10-24     影視獨舌

原標題:《珠江人家》,久違的粵派電視劇力作

《珠江人家》初聽劇名,我以為是一部年代懷舊劇,講述一戶或幾戶人家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銳意進取的故事。

看了以後才知道,它是一部年代傳奇劇,講的是民國年間三兄妹顛沛流離,投身抗日救亡的故事;同時也是一部文化傳承劇,粵中醫藥、粵菜、粵劇的深厚底蘊和與時俱進講得風生水起。

這部劇上承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粵派電視劇的優良傳統,又集中了全國各地的優秀電視劇創作人才。

總編劇高滿堂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傑出代表,編劇柳樺和導演吳斌是年富力強的成熟創作者,青年演員楊爍、張翰、郭曉婷、曹駿等人,配以一群經驗豐富的老戲骨,成一台特色鮮明又兼收並蓄的好戲。

01

故事發生在民國年間,急劇變化的時代風雲是故事背景,而主人公們也不可避免地捲入革命洪流。

本劇開篇,就是中共地下黨員陳氏夫婦為了掩護同志而身遭不測,他們的三個孩子逃脫後彼此失散。

老大陳山河被生藥鋪子的何氏兄妹救下,成為粵中醫藥學徒。老二陳青衛(後化名陳衛)被菜艇廚子林北江(劉向京 飾)救下,也成為粵菜學徒。三妹陳立夏被摘星女班收留,成為粵劇學徒。

故事的前半段,三兄妹天各一方,三線分進,少有交集。大哥每年都在失散日刊登尋人啟事,總是無功而返。而在處決土匪謝十三的刑場,兩兄弟差點遇上,終究擦肩而過。這些各自成長的日子裡,有一種「向左走,向右走」的惆悵,讓觀眾更加期待他們重逢。

在亂世里,兵匪一家,黑白莫辨。直接製造了陳家慘案的是警察頭子鄺慶奎(于震 飾)和他的手下廖四六(陳奕丞 飾)。他們行動的信條是:不講證據講直覺。抓共產黨不需要證據,對死人也不必講證據。

三兄妹要復仇,並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與鄺慶奎等人的爭鬥是主要矛盾,經常生死一線,每每化險為夷。這是主線。

02

《珠江人家》好就好在不僅呼應了抗日救亡的時代主題,還與傳承千年的粵地文化進行了深度融合。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南部,面朝大海有著外向型經濟的基因。遠離中原地區,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舉凡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民俗、宗教、飲食、語言、醫藥,均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這些特色被編劇寫進了劇本,被導演攝入了鏡頭,經由演員繪聲繪色演來,構成了《珠江人家》的看點。

陳山河(楊爍 飾)入了粵中醫藥門。藥武不分家,他和藥館老闆徐南祿(趙恆煊 飾)處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們經常上演洪拳對詠春的切磋,又在傷病的治療中精進藥理。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繁衍不息,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中醫的保駕護航。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中藥的學問博大精深,無分南北。陳山河跟著徐師傅學習製藥,在一遍又一遍手寫「龍虎丹」的過程中,習得了不傳秘笈,也參透了人生道理。

陳山河賴以長大的何記生藥鋪,經營草藥生意。而徐南祿的成藥鋪里,不僅有丸散膏丹,也進西藥。陳山河並沒有中西的門戶之見,他實際上是靠著西藥買賣才發達起來,一步步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03

陳衛(張翰 飾)入了粵菜門。如果不是《珠江人家》,我不知道當時除了大酒樓和小吃店之外,還有菜艇。菜艇飄蕩在珠江之上,可停泊岸邊營業,也可以沿江接活。菜艇上廚具齊全,有專職廚師,相當於流動的飯館。

陳衛跟著敗了家的林北江在菜艇上學了一身廚藝,但師父有一天不辭而別,把他舉薦到廣州大酒樓做學徒。在這裡,陳衛苦研廚藝,也實現了做人的脫胎換骨。

黃祁全師傅(陳銳 飾)的一道增城菜心,讓他懂得了做菜的平衡之道。而一道芥蘭炒牛肉,讓他悟得了更高的廚藝,卻也掉進了無妄之災。與食評人譚耀亨(李乃文 飾)這一戰,血腥中夾雜了喜感,殘酷中不乏仁心,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所有行業,都有手藝人和評論家之分。手藝人負責做事,評論家負責品評。只有評論家沒有手藝人是不行的,但只有手藝人沒有評論家,也會導致品鑑標準缺失,大家沒了見賢思齊的動力。

評論家隊伍里又分懂行的和濫竽充數的,懂行的里又分秉公的和歪評的。歪評不外乎是因為名利和人情。《珠江人家》里這個譚耀亨,就是一個歪嘴評論家,以惡評為要挾牟取暴利。這樣的人,古已有之,於今為甚。

陳衛一腔熱血,本想以個人流血了斷惡評的公案。奈何「羞刀難入鞘」,招來了譚耀亨拉幫結派更大的攻訐。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做了針鋒相對的食評家,徹底搞臭了譚的名聲。

這一招釜底抽薪,讓人不免叫絕。對付世上的刁惡之徒,恐怕也只能以牙還牙。陳衛經過人情世故的歷練之後,應該就踏上成為一代名廚的康莊大道了。

04

三妹陳立夏入的是粵劇的門。

一條粵劇紅船沿江停靠,金慧榮救下小立夏。紅船上的男班不能留女性,立夏轉而投入摘星女班門下。九年之後,金慧榮(曹駿 飾)和陳立夏(郭曉婷 飾)成長為各自戲班中的台柱子演員。

戲子過去的社會地位不高,但戲子中也不乏天不怕地不怕的反抗者和忍辱負重的救火人。《珠江人家》中提及了兩位粵劇前輩:一位是發動了反清起義的李文茂,另一位是救粵劇於水火的勾鼻章。

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運動,組織藝人反抗壓迫。起義失敗後,眾多粵劇藝人受到株連和殺害,清政府更在1855年下令禁演粵劇。後來是綽號「勾鼻章」的粵劇藝人何章,為兩廣總督瑞麟的母親演戲賀壽,博得了老人的歡心,認他為「義女」。經瑞麟向朝廷奏准,禁演16年的粵劇重見天日。

這二人的事跡被金慧榮集於一身,他是中共地下黨,做著李文茂當年的反抗之事。他在少年時屈辱地被軍閥徐團長認為「乾女兒」,為的是給陳立夏求得戲班裡的一席之地。

陳立夏對師兄金慧榮情深意重,她還是個一心要讓粵劇舊貌換新顏的改革派。她把電影的聲畫手段引入舞台,惹得師父側目。她身體力行地推動粵劇男女同台,終於被逐出師門。

可以想像,激進衝動的小妹陳立夏會率先走上革命道路,執著於廚藝的二哥陳衛將會成為餐飲業的頭面人物,而狡猾多智的大哥陳山河應該是在與仇敵的終極對抗中解決問題的人。

05

戰亂年代,百姓仍然要過日子,每一行都要做好本職工作,維持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轉。

《珠江人家》寫粵菜,展示了後廚的煎炒烹炸和廚師的百鍊成鋼。寫粵劇,展示了舞台的美輪美奐和藝術的革故鼎新。寫粵中醫藥,展示了炮製的鬼斧神工和中西的交替互補。

這些場景,構成了璀璨的文化奇觀。而於此上演的戲劇故事,則見證了新舊理念的劇烈碰撞、正義邪惡的殊死搏鬥,以及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

編劇在採風中做足了功課,三條線交織之後想必會更加出彩。導演在視聽上下足了功夫,棚拍和實拍的配合天衣無縫。演員把握住了各自人物的精髓,正派和反派的對撞張力十足。

粵派電視劇有著輝煌的歷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蝦球傳》和《公關小姐》,就曾風靡全國。進入九十年代,《外來妹》《情滿珠江》《英雄無悔》《和平年代》接連炸響,構成了粵派電視劇的創作高峰。

進入新世紀以來,粵派劇的創作重心轉向情景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成為長壽劇的優秀代表。現而今,《珠江人家》再次挑起粵派長劇的重擔,登陸總台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和多家視頻平台,收穫良好的播出反響。

毛澤東主席曾在《清平樂·會昌》中寫下這樣的詞句: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希望《珠江人家》的收視口碑繼續走高,粵派電視劇的前景更加鬱鬱蔥蔥。

【文/李星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8d9c875a6642cedfad2370f7c9a97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