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成功逆襲的傀儡皇帝,有人單打獨鬥,有人拉幫結派,還有人祭出祖宗的法寶

2022-07-15   尋根拜祖

原標題:細數成功逆襲的傀儡皇帝,有人單打獨鬥,有人拉幫結派,還有人祭出祖宗的法寶

漢獻帝曾經對曹操說:「您老如果真想輔佐我就請對我厚道一點,否則你乾脆廢了我算了。」曹操心裡暗笑:輔佐還是要輔佐的,厚道嘛,那東西太金貴,怕你消費不起。

後來,不厚道的曹操當著漢獻帝的面虐殺伏皇后、並處死她的兩位兒子時,漢獻帝連指責曹操的勇氣都沒了,只能憤憤不平地說:「天下哪有這種道理?」

曹操當年作下的惡全部報應在了子孫身上,這回的「曹操」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司馬懿高平陵之變把曹芳供奉成高級木偶,司馬師則廢了曹芳,司馬昭更狠,直接殺了曹髦、廢了曹奐。

司馬家的好日子也沒過幾天,兩晉的皇帝們是99純度的傀儡。司馬子孫們倒氣的時間長了一些,痛苦的體驗感讓司馬懿父子咬碎了棺材板。

諸如此類玩弄木偶人的權臣歷史上比比皆是:趙高、霍光、王莽、董卓、竇憲、梁冀、宇文泰、宇文護、楊堅、朱溫、多爾袞……

正因為這些權臣們的光環太耀眼,所以很多人忘了一個事實:其實傀儡反殺權臣,翻身做主人的事例也不少。下面就講三則典型的例子。

漢宣帝PK霍光

霍光在中國歷史上占據了一個獨特的地位,以至於後世所有的皇帝們一聽到他的名字都情不自禁地要哆嗦一下。霍光的殺傷力有多大,我們講一則故事。

宋仁宗時期,范仲淹等人積極推動「慶曆革新」,由此觸犯了一大群既得利益者。有個叫石介的改革派骨幹給范仲淹寫了一封信,他勸范仲淹「行伊周之事」加大改革力度。

結果這封信被一個叫夏竦的反對派抄錄,這傢伙將「行伊周之事」改成了「行伊霍之事」,就這一個字的改動讓改革派集體下課。

一個字的殺傷力何以如此之大?原來,「伊」是指「伊尹」,商湯王的輔臣,「周」只是「周公姬旦」,是周成王的輔臣,「伊周」泛指那些歷史上德行和功績彪炳史冊的輔政大臣。

而「霍」就是指霍光,他雖然也是功績突出的輔政大臣,但卻有一個令皇帝們都膽寒的標籤:行廢立的權臣。

霍光輔政期間,漢昭帝當了一輩子的傀儡,劉賀上位才27天,就被霍光羅列了1127條罪狀給廢了。

漢宣帝劉詢登基後,霍光給他提供了360度全方位的「貼身保安」。帝國的南北軍、禁軍將領要麼是霍光的子侄,要麼是他的親家或者女婿,就連漢宣帝在某個妃子那裡過夜,床頭伺候的宮婢目光里射出的都是霍光的眼神。

所以,漢宣帝曾經說他每見到霍光就是如同「芒刺在背」。後來,霍光的老婆殺害了漢宣帝的皇后許平君,漢宣帝也不敢聲張。

在這種狀況下,漢宣帝根本不敢染指權力。有一次霍光假惺惺地要歸政,嚇得漢宣帝連連推辭,心甘情願地「垂拱而治」。

就這樣,漢宣帝隱忍了六年,終於熬死了霍光。但霍光死了不等於漢宣帝就贏了,因為霍氏子弟接管了霍光的權力。

權力父子相傳是權臣的一大標誌,假如漢宣帝無力對抗,不光是他的皇位難保,而是漢家江山面臨被篡奪的危險。

漢宣帝又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一步一步鬆動霍氏集團的根基。

第一步,培養自己的死黨。漢宣帝大量啟用史氏、王氏、許氏等外戚勢力,逐步掌握內朝決策權,同時提拔任用魏相、邴吉等外朝勢力對抗霍氏集團。

第二步,明升暗降,接觸霍氏集團的軍權。漢宣帝霍光去世後並沒有直接動手,而是不斷提高霍家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小動作不斷,給他們「尊貴」的同時,慢慢削掉了他們的實際權力,霍家人在「一顆糖一巴掌」的複雜體驗下逐漸被邊緣化。

第三步,製造事端一網打盡。當雙方實力逆轉時,漢宣帝終於露出了獠牙,他突然將霍氏集團成員的骨幹們紛紛調離京城,到地方任文官。就在霍家人風雨飄搖之時,漢宣帝又製造了霍氏謀反的罪名,將霍氏集團趕盡殺絕。

漢宣帝的翻身雖然是在霍光死後,但他的難度其實也不小。善於隱忍,策略對頭,以及歷史大環境的有利條件,是漢宣帝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他也成了傀儡皇帝逆襲的第一人。

周武帝PK宇文護

西魏權臣宇文泰生前未能實現改朝換代,於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兒子宇文覺身上。不過宇文覺年幼,宇文泰只好將手中的權力交給了侄子宇文護,希望他能給兒子當護法金剛。

宇文護果然沒有讓叔叔失望,三年後他幹掉了西魏恭帝,扶立堂弟宇文覺上位,建立了北周。也從這一刻起,宇文護從「護法金剛」變成了「大魔頭」,他又接連幹掉了宇文覺、宇文毓兩位皇帝,自己成了無冕之皇。

周武帝宇文邕被宇文護捧上皇位時,心情跟當年的漢宣帝一樣,而且比漢宣帝表現得更卑微。

周武帝是怎麼做的呢?他下令加宇文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當眾辱罵並逼宇文護的反對派侯莫陳崇自殺,又下旨不許對宇文護直呼其名,一律以「大冢宰晉公」稱呼。每年伏祭和臘祭,周武帝都要率領群臣到宇文護府上,給宇文護的母親行家人禮,做「觴上壽」。

總之,周武帝時時刻刻給宇文護傳達一個信息:哥呀,您才是大周的真皇帝,小弟我就是個吃閒飯的廢物點心,能當個傀儡俺心滿意足了,謝謝啊。

於是宇文護被忽悠瘸了。

有一天周武帝來找宇文護:哥啊,愁死弟弟我了,俺娘您嫂子她老人家又淘氣了,每天喝得醉醺醺的,誰勸跟誰急。您看,小弟我說話也不好使啊,只有求您出面了。

宇文護一聽愛心泛濫了,雖然國事夠他忙的了,但皇帝拿家事煩擾自己,那絕對是一種尊榮啊。比如你們董事長有一天跟你說,他跟老婆打架了,請你幫忙協調,你不得樂抽過去啊?

於是宇文護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周武帝又說:「小弟我想了個好辦法,我這兒有一篇《酒誥》,您可以用聖人之言讀給她聽。」宇文護一拍大腿:這招好,省得我嘴笨。

就這樣宇文護上鉤了,當他在太后面前搖頭晃腦讀得吐沫星子亂飛時,周武帝在他身後舉起笏板,照他後腦殼子狠狠砸去……

東漢皇帝們PK外戚

東漢是個比較奇葩的王朝,除了頭三位皇帝,剩下的都是傀儡皇帝。不過,這些傀儡皇帝中,居然出現了幾位翻身做主人的案例,最典型的有三位:漢和帝、漢桓帝、漢靈帝。

  • 01.漢和帝pk竇憲

漢和帝即位時才9歲,生母梁貴人早年被竇皇后殺害。但按照禮法,漢和帝不得不尊仇人為母,並且帝國的大權落在了竇氏家族的手裡。

這位竇憲其實在歷史上有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是他徹底滅了匈奴,留下了「燕然勒石」的不世功勳。可由於這傢伙壞事做得太多,後人不大願意提他的這份功勞。

竇太后與竇氏子弟勾結,竇家人橫行霸道,就是這位竇憲,曾經在皇宮前公然刺殺皇室子弟,竇太后的懲罰居然是讓竇憲領兵出征,將功贖罪。

永元四年,13歲的漢和帝在清河王劉慶、太監鄭眾等人的支持下,以備戰為名突然發動政變,處死了竇氏黨羽的數名核心骨幹成員,並包圍了竇府,逼迫竇憲交出了兵權。

失去兵權的竇氏家族兵敗如山倒,竇憲兄弟幾人相繼自殺,竇太后被幽禁,漢和帝成功逆襲。

  • 02.漢桓帝pk梁冀

漢桓帝是所有傀儡皇帝中即位時年齡最大的一個,當時他已經14歲了。即便如此,作為一位宗室子弟,他的皇位是太后梁妠賞賜的,所以皇權被梁氏家族控制,他按照慣例只能當傀儡。

梁冀的兇殘程度遠在竇憲之上,對東漢帝國的傷害程度也是最深的。這傢伙至少有三宗罪:

其一,殺害皇帝。當年漢質帝因為不滿梁冀的專橫,一時沒把住門,稱他為「跋扈將軍」。就因為這句話,梁冀居然毒殺了漢質帝。漢質帝臨死前拚命掙扎,對太尉李固說:「請給口水喝,我喝了就能得救了。」可是梁冀就是不允許,眼睜睜看著漢質帝死在眼前。

其二,驕奢淫逸殘害百姓。梁冀事實上已經跟皇帝差不多,他可以隨時出入皇宮,甚至可以睡宮裡的女人。梁家大建府邸林苑,占地達到方圓千里,又掠奪數千良民為奴,稱他們為「自賣人」。梁家的獵場比皇家還要尊貴,曾經有人誤殺了一隻兔子,梁冀就論罪殺了十幾個人。總之,用罄竹難書形容梁冀一點不為過。

其三,殘害大臣。梁氏把持朝政二十年,包括太尉李固在內,被兩家人迫害死的官員不計其數。

延熹二年,漢桓帝忍無可忍,他學習漢和帝,同樣依靠宦官的力量對梁冀發動了反擊戰。這次反擊相當驚險,第一次串聯工作居然是在廁所里秘密進行的。

漢桓帝的策略是擒賊先擒王,他靠宦官們的運作,策反了司隸校尉和少部分軍方勢力,直接包圍了梁府,逼梁冀交出兵符並自殺。

  • 03.漢靈帝pk竇武

漢靈帝即位時11歲,跟漢桓帝一樣以諸侯之身一步登天,扶立他的是太后竇妙。當然,皇權就掌握在了竇妙和她的父親竇武手上。

歷史將漢靈帝貶得一無是處,客觀講這是一位很有追求的皇帝,他首先表露出來的願望就是掌握皇權。於是漢靈帝又祭出老祖宗對付外戚的「法寶」——宦官。

不過漢靈帝有點溫水煮青蛙,竇武、竇妙父女在士族集團中的聲譽比較好,所以雙方的矛盾沒有突然爆發,而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

逐漸地,外朝的士族集團不幹了,他們慫恿竇武利用軍權,直接殺進宮中把宦官全都咔嚓了,徹底斬斷宦官干政的根子。

可是竇武這個人不夠狠毒,行事猶猶豫豫,還沒來得及行動就泄密了。

漢靈帝搶先一步,宦官們歃血為盟發動了「九月辛亥政變」,殺害了士族集團的領頭人竇武和陳藩。群龍無首的士族集團慘敗,竇武、陳藩等人被滅族,骨幹成員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漢靈帝也一舉奪回了皇權。

除了上述的案例,歷史上還有很多傀儡皇帝翻身做主人的例子。權臣從來不會主動交權,在權力爭鬥面前就一個字——干!

至於誰能幹過誰,那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