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失算了

2022-07-18     娛樂硬糖

原標題:陳思誠失算了

作者|魏妮卡

編輯|李春暉

2021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的片頭貼片廣告是《外太空的莫扎特》,當時還預告了2021年暑期檔上映。作為陳思誠導演新作,黃渤+榮梓杉主演,《外太空的莫扎特》一早就被業內視為10億+票房體量的種子選手,在影迷群體也關注度頗高。

按去年傳聞,該片是因後期來不及而延期。到了今年,業內一直盼著這盤「硬菜」能點燃暑期檔。然而與預期完全不符,《外太空的莫扎特》自定檔以來,熱度一直很低,首日預售票房僅為700萬。更想不到的是,上映三天連票房日冠都沒有拿到,每日票房被上映了一星期的港片《神探大戰》壓過。

要知道,這可是一部成本不低的科幻片,全程用IMAX攝影機拍攝,網傳耗資2.5億。但就目前來看,各家預測總票房僅為4億。不僅遠低於預期,而且可能面臨賠本。

陳思誠作為國內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首次執導《北京愛情故事》劇版就熱播,8年前影版上大銀幕就賣了4億,再到狂賺87億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及監製賺了24億的《誤殺》系列。中國電影「金算盤」陳思誠,從愛情片到喜劇片、懸疑片,各個類型信手拈來,沒一部電影失手過。

怎麼到了科幻類型就翻車了?《外太空的莫扎特》到底是哪裡得罪了觀眾?

定位失敗的「兒童片」

《外太空的莫扎特》豆瓣開分5分,現已跌破5分,陳思誠創造了他履歷上口碑最差作品。硬糖君翻看了差評,主要集中於批判影片的故事低幼、浮誇,認為成年觀眾根本沒法入戲。

其實這暴露出的是內容產品定位問題——沒有定位清楚自己的受眾,區分低幼科幻片、成人科幻片和合家歡的類型。也就是說,沒先搞明白到底是要拍《快樂星球》《瘋狂的外星人》還是《長江七號》《捉妖記》。

去看影片的人,大多抱著兩種期待。一個是因為見黃渤與科幻、喜劇元素聯繫在一起,抱著類似寧浩《瘋狂的外星人》的期待。另一種是因為黃渤、榮梓杉「父子檔」與外星人「莫扎特」組合,而抱著看周星馳《長江七號》的念頭去的。

但無論是抱著哪種期待去電影院的人,都沒想到陳思誠竟然拍了個《快樂星球》。

如果成年觀眾只是作為家長,想著這是陪低齡孩子去電影院看《熊出沒》,是一定不會失望的。因為只要孩子樂呵,大人並不會計較太多。

然而,雖然《外太空的莫扎特》後期在貓眼上的海報已經打出了「送給小朋友」的slogan。但按著最初的宣傳架勢,應該並沒想忽視成人觀眾,甚至讓人以為,這就是如《長江七號》般送給成年人的童話。

陳思誠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外太空的莫扎特》與《長江七號》內核不一樣。《長江七號》是講講階層固化,父子倆一起對外。而《外太空的莫扎特》主要講教育,以及父子之間的代際矛盾。

能明顯對比出立意深淺的問題。《長江七號》有成年觀眾能共鳴的社會問題與故事線。而《外太空的莫扎特》涉及的教育與代際問題不深,無非就是范偉飾演的爺爺不讓黃渤飾演的爸爸搞搖滾音樂夢,然後爸爸又不讓榮梓杉飾演的兒子搞天文愛好,並將自己的音樂夢強加於兒子。最後外星人「莫扎特」莫名其妙幫他們三代人和解了,活像一個少兒頻道科教片。

《外太空的莫扎特》還有一個違和之處在於,主演年齡定位與狀態不符。榮梓杉拍攝《莫扎特》時,雖然才14歲多,符合影片里「初中生」的角色定位。但他發育比同齡人成熟,14歲身高170cm+,15歲身高180cm+。電影里他的聲音明顯處於變聲期,渾厚沙啞的聲音很不符合大眾想像里的「初中生」。

而且榮梓杉之所以能飾演《隱秘的角落》朱朝陽一角出名,正是因為他早熟沉穩的「小大人」氣質。但在《外太空的莫扎特》里,他卻要扮演一個「傻白甜」的幼稚兒童,再好的演技也掩蓋不了違和感。

其實不止榮梓杉早熟,現在00一代的初中生,普遍比90、80一代要成熟。但90後、80後仍是觀影的主力,是不是人物要更符合他們想像一些?或許《外太空的莫扎特》應該像《長江七號》一樣,把主角的年紀放置在10歲以內,講這種天馬行空的童趣故事,才更有說服力一點。

陳思誠冒險做科幻,圖啥?

能明顯感覺到,這次《外太空的莫扎特》宣發,陳思誠比《唐人街探案》系列還上心,積極拋頭露面接受各種採訪。

陳思誠在接受娛理採訪時,承認這是他第一次為商業性感到焦慮。他甚至謙虛表態,之前對類型片比較有把握,但現在不知道市場是什麼樣子了。

可以說,《外太空的莫扎特》第一次讓陳思誠的商業雷達失靈了。而陳思誠長篇大論的訪談,有時甚至看起來並不像是在做宣傳,號召大家進院線看電影,更像是他在為這次「大義凜然」的冒險失敗做解釋,也試圖挽回自己的金字招牌。

其實大導演走上科幻/奇幻大片的道路,也算是一種必然,從寧浩到路陽,再到如今的陳思誠。資方喜聞樂見導演走上這條路,因為這類影片對資方來說,有開發IP全產業鏈的價值,更有IP故事可以對股市講。

陳思誠解釋自己創作「外太空」IP系列的一個理由是——不希望他6歲的孩子只看奧特曼、只看《侏羅紀公園》,更想孩子能看到一些國產IP。

這實在有點老生常談了,也不符合當下現實。畢竟所有人都知道《熊出沒》是很有低齡市場的,還有周邊早已打入各種商超的《精靈夢葉羅麗》,以及爆紅小學生圈子的《米小圈上學記》,現在都被拍攝成真人版了。

但陳思誠想做的IP生意,確實是國內電影公司追求多年的夢。高喊要做中國迪士尼多年,仍然沒誰能徹底模仿成功。陳思誠的壹同製作招聘開發IP相關的職位,也已經有大半年了。能明顯看出,壹同才剛剛搭建起這麼一個做IP產業鏈的團隊。

國產電影做IP商業鏈的開發,都是非常後置的。2008年,周星馳算是第一個嘗試開發虛擬形象IP的導演,精心設計了毛絨絨的外星人「七仔」,還請來了當時正紅的SHE演唱同名歌曲。但是,他卻完全沒意識到要布局「七仔」衍生品。

《長江七號》上映後,賺到第一桶金的反倒是地攤盜版商。該片上映一周後,片方委託廠商製作的第一批正版衍生品才姍姍來遲。而且第一批供貨數量嚴重不足,北京市場斷貨近半個月,地攤盜版商賺了一波又一波。

往事不可追,但直到2019年,喊了三年要做迪士尼IP生意的光線,仍然在50億大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身上「馬失前蹄」——衍生品的開發非常滯後,導致當年衍生品收入僅為1800多萬。

追光動畫一直與泡泡瑪特在IP商業鏈上聯繫緊密,但由於追光動畫仍然沒有爆款動畫面世,始終沒能聯動起來。倒是一位業內人士向硬糖君透露,安樂《捉妖記》系列的「胡巴」,如今每年還有大筆衍生品授權收入。

IP這門生意賺錢的長尾效應是長,但我們與迪士尼還差了一大截運營與形象設計的水平,能讓觀眾買單的「萌物」IP並不多。陳思誠這次設計的「莫扎特」,明顯是來源於熊貓形象。吃熊貓紅利的萌物很多,比如今年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但也有翻車的形象,比如今年成都大運會吉祥物鬼火熊貓。

觀眾究竟會不會為神似陳思誠的熊貓「莫扎特」買單,還得看後續衍生品收入。但電影這次冒險,觀眾似乎已經提前宣告不買單了。而該片背後的冤大頭,除了壹同外,最大的資方就是萬達。

萬達電影的「搖錢樹」,不靈了?

《外太空的莫扎特》這次票房失利,讓困局中的萬達電影更難堪了。

7月的萬達電影籠罩在烏雲里。近日,萬達電影發布業績預告,2022年上半年凈虧損5.2-6億。加上7月初,待了十六載的大將——萬達電影董事長、總裁曾茂軍突然離職,外界對此猜測紛紜,盛傳他上午還在上班,下午就官宣了離職。有人認為曾茂軍的離職,或許與萬達電影業績壓力有關。《財經天下》周刊消息稱,高管在內部會議中直言:「除了《唐人街探案》你們還做出什麼了?」

現在連陳思誠這顆搖錢樹都不靈了,可想而知「曾茂軍們」的確很難向王健林交代。整個上半年,因為疫情反覆,萬達沒有上映一部電影。到7月,一口氣上映三部電影,結果票房都撲街了。其中,群星參演的抗疫片《你是我的春天》票房三千萬不到,國外導演執導的動畫片《海底小縱隊》票房只賣了五千多萬。

而以《外太空的莫扎特》目前票房走勢來看,電影最終恐將面臨大額虧損。據業內人士透露,原本萬達暑期檔的重磅愛情片《想見你》也撤了。萬達今年可能上映的存貨,有賣相的僅有《維和防暴隊》《哥,你好》,但也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

《維和防暴隊》因為有劣跡藝人,刪改效果與審查情況難說;《哥,你好》則是《老師·好》導演張欒的新片,雖然有《這個殺手不太冷靜》里馬麗+魏翔的主演組合,但要和其他麻花演員的影片錯開檔期,不知道能不能趕上今年的大檔期,能不能為萬達扳回一城。

盤點下來,怎麼感覺如今的萬達,都沒什麼能打的大片了。遙想當年,王健林可是要稱霸好萊塢的男人,靠著「買買買」的壯舉登上了好萊塢最負盛名的《好萊塢報道》封面。從26億美元買下AMC、35億美元買下傳奇,到出品操盤了《長城》《環太平洋2》《金剛:骷髏島》等大片,那是何等煊赫。

如今因疫情所限,《唐人街探案4》不能出國拍攝,陳思誠另謀出路的科幻IP「外太空」也賭輸了的話,萬達真不知還有什麼牌了。

目前接替曾茂軍職位的張霖,也是2000年就入職萬達的老兵。始終奉行內部提拔老兵制度的萬達,2021年財報顯示,高管團隊平均年齡超51歲。這種新官上任,很難不讓人誤會只是「換湯不換藥」。

但硬糖君還是希望,圍繞陳思誠這一棵「搖錢樹」轉悠很久的萬達,也該想想別的出路,注入點新鮮血液了。畢竟身為大片愛好者,哪怕是萬達那些曾經被嘲「財大氣粗」的合拍大片,硬糖君也很受用。而如今凋零的電影市場,也需要有點大片提振士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81d0dd5d5377a7b6407b8e7813c77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