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好,人生還有哪些出路?忽略成績才能看清他身上的優點

2022-05-04     福林媽咪

原標題:孩子學習不好,人生還有哪些出路?忽略成績才能看清他身上的優點

文丨福林媽咪

李玫瑾說,其實從遺傳開始,人和人之間就是不平等的。

有的孩子天生數學好,有的孩子天生文字表達能力特別好,而我們現在學校的教育,是一種社會化教育,標準化教育,考察標準全是同樣的,在這條賽道上,孩子沒有不行就是不行。

在一個班級當中,每一科老師的教學進度,都是按照全班大多數人的進度來走,如果一個孩子數學不行或者英語不行,他就是會跟不上這種統一的進度,他就會很痛苦,家長也很痛苦,拚命逼孩子用功……

當孩子是一個學生身份時,他整個人的評價標準全都以學習成績為中心,而一個孩子在他成長過程中,與學生這個身份綁定的時間長達20年之久,所以不僅是他,他的家人,整個社會,對他的評價都只有學習成績這一條,以至於他的人生只能走比拼「學習」這一條路。

一個學生,成績不好就是原罪。

但是我們要提醒自己,孩子≠學生,這兩個身份不完全等同。「孩子」是自從有人類的時候就有的,「學生」是有學校之後才有的。

而縱觀現代教育,也才不過幾十年的歷史而已。

天無絕人之路,每個孩子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

比如一個孩子性格好,周圍的人都喜歡和他在一起,並且給他帶來很多幸運。

還有的孩子他能力不強,但是品質好,踏實,而在一些公司當中,老闆就是喜歡這種品質的人……

所以我們要知道,人有不同的價值,孩子也不僅只有學習這一條路可以走。

當你的孩子在學習上特別吃力,那我們就要幫孩子尋找更多的人生機會。

很多父母總覺得,「考不上大學就沒有路」,這種觀念對於那些天生不擅長學習的孩子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來源。

宋丹丹曾經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聊起自己的兒子巴圖。

巴圖小時候是一個學習不算好的孩子,而宋丹丹太希望孩子給自己爭氣,以至於她一直不能接受這一點。

在《嚮往的生活》節目中,觀眾們就見識過宋丹丹對巴圖的「貶低式教育」:

「小時候沒有一次能讓我笑著開家長會。」
「他要是能搭好雞窩,我還真不是他媽。」
「我生了一個廢物……」

那個時候,她覺得自己的兒子渾身都是缺點: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愛看書,沒有上進心……

「但是現在,當他不讀書了,我突然發現他全是優點。」

學習成績這個評價標準一下子沒有了,她突然發現,原來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是她以前從來都看不見的。

比如巴圖脾氣特別好,只要周圍的人不生氣,他就不會生氣,很寬容、心胸大、快樂,這些作為一個「人」的特質,卻從來沒有被發現。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如何生活得更好,學習成績遠沒有那麼重要,但是我們卻用這一個標準,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誰說成績不好的人生就一定是失敗的?

人生其實有很多選擇,從來不是只有一根獨木橋。

人是圓心,圓心的360度都是半徑,這些都是可以走的路。

所以說,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天賦,那麼與其讓他在這條路上成為內卷過後的炮灰,還不如趁早給孩子選擇一條適合他走的道路。

德雲社有一個演員叫燒餅,小時候學習不好,而且非常淘氣,整天被人喊家長。
後來燒餅的父母就想給孩子另找出路。

孩子淘氣,太鬧騰,又能說,這對於要求課堂紀律的學校來說可能是壞毛病,但是這些特質換到舞台上,就變成了能撒開,不怯場,考慮到孩子長相不是很好看,燒餅父母決定送孩子去說相聲。

在家鄉那邊找了很多老師,都失敗了,最後他們一咬牙,把家裡的房子賣了,帶著孩子來到北京找老師,最後幾經輾轉,把孩子送到了德雲社學相聲,現在也成了德雲社五隊隊長,成家立業,小有名氣。

可以說,燒餅父母雖然沒有在孩子的學習上投入太多,但是在給孩子找一條人生道路上,也是煞費苦心,這難道就不是對孩子負責了嗎

除此之外,還有體育運動、音樂、美術,這麼多領域,總有一個板塊是孩子的天賦所在之處,我們之所以想像不到還有多少條路,是因為我們大人的思維已經受限了。

那天在網上刷到一個視頻,一個外國小女孩,看起來才三四歲的樣子,當媽媽問她長大以後想做什麼的時候,她篤定的說出一個非常具體的答案:照顧猴子,或者照顧人。

這樣的答案,就是我們成年人絕對想不出來的。

作為父母,我們不妨每年都問問孩子,你長大想做什麼,聽完之後,不必評價孩子的夢想,而是應該幫助他的夢想去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72ed1668fa89092ba710e077cfa3f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