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基金「張亮事件」塵埃落定,接任基金經理問題重重、能力存疑

2022-08-09     全球財說

原標題:華安基金「張亮事件」塵埃落定,接任基金經理問題重重、能力存疑

作者:尹柏

出品:全球財說

8月6日,華安基金連發四則基金經理變更公告,此前發生在7月15日的一場「鬧劇」也算塵埃落定。

張亮所管基金全部離任 王牌產品陳媛接任,能力存疑

華安基金公告顯示,基金經理張亮因「個人原因」離任華安品質甄選、華安品質領先、華安國企改革、華安價值驅動等4隻基金的基金經理,且不再轉任該公司其他工作崗位。

上述4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分別由劉暢暢、王春、陳媛、萬建軍接任。

「不再轉任該公司其他工作崗位」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張亮已從華安基金離職。

此前7月15日,多方消息顯示,正在發售新產品華安品質甄選(A類:013680;C類:013681)的基金經理張亮因個人原因被抓,各大渠道緊急停售。

頗有趣味的是,由於基金經理張亮的名字與某明星以及知名麻辣燙品牌相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不小熱議。

彼時,華安基金僅表示正在核實,此後也並未對基金經理事宜進行澄清,但是宣布華安品質甄選提前結束募集。

隨著此次張亮所管基金全部更換基金經理,雖然「個人原因」仍不明,但對於華安基金而言,一切也算是塵埃落定。

只是,張亮作為華安基金2022年力捧的基金經理,此次離任華安基金難免「很受傷」。

資料顯示,張亮於2015年6月加入華安基金,歷任投資研究部研究員,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自2018年10月31日起,張亮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一職,累計任職時長3年又279天。

值得注意的是,張亮所管理的4隻基金產品中,有3隻均是2022年的新發產品,任職時間分別始於2月25日、3月8日、7月20日。

可見,由於張亮所管理的第一隻產品華安國企改革主題(001445)在3年多時間中,錄得較高收益,遂決定在2022年重點培養張亮。

半年時間中先後新發3隻產品,華安基金在宣傳推廣上自然也下足了功夫。

截至「東窗事發」當日即7月15日,張亮在華安國企改革主題的任職回報為245.8%,表現優異。

數據顯示,華安國企改革主題的最新規模達63.63億元,該基金位列華安基金主動權益類規模前五。

換言之,華安國企改革主題對於主動權益類本就相對薄弱的華安基金而言,地位舉足輕重。那麼接任管理者陳媛水平如何?

資料顯示,陳媛累計任職時長為4年又164天,略長於基金經理張亮,但是其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124.74%,遠低於張亮。

進入2021年後,陳媛所管產品均表現欠佳。

目前,陳媛管理規模為170.62億元,除去華安國企改革主題外,華安新興消費(A類:010554;C類:010555)規模最高,A/C合計規模達40.89億元。

這隻成立於2020年12月11日的基金產品,雖然發行於公募基金高熱時期,但陳媛在1年8個月的任職時間中,任職回報仍呈虧損狀態,A、C兩類分別為-26.35%、-26.96%。

Wind數據顯示,以A類為例,2021年該基金收益為-22.06%,2022年年內收益為-8.58%,長期虧損且處於破凈狀態。

此外,陳媛自2020年2月27日開始管理的產品華安優質生活(008133)表現也不盡人意,近2年半時間中任職回報僅為9.97%。

華安基金決定將華安國企改革主題交由陳媛管理,或源於陳媛與張亮的能力圈均處於大消費賽道。

不過,從華安基金歷次的宣傳中可以看出,張亮以往的交運行業分析師經歷,讓其對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有較為準確的把握,聚焦「服務+製造」。

此前,張亮的十大重倉股,包括上海機場、中國中免、京滬高鐵、中國國航、南方航空等,均集中在交運、可選消費方面。

但是從陳媛的重倉標的來看,就略顯雜亂。第一大重倉標的為貴州茅台,同時還選擇了瀘州老窖、青島啤酒等酒企,但第二重倉股則為醫美龍頭愛美客,此外還包括美團,以及可選消費中的酒店、食品、餐飲等個股。

雖然,2022年消費賽道回暖較快,但整體來看,陳媛的投資邏輯不甚清晰。

在華安國企改革主題的討論平台上,部分投資者對於此次更換基金經理並無信心。有投資者表示自張亮曝出問題後,近半個月時間才更換基金經理,不夠透明,誠信度需要打問號。

老將王春多隻新基壓力陡增 萬建軍5隻基金重倉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華安基金作為「老五家」基金公司之一,成立於1988年即中國公募基金的開元之年。

早年的「韓方河時代」頗為輝煌,本著發跡較早的先天優勢,規模始終位列前五之內。

然而,2006年隨著創始人韓方河因受賄400多萬元及共同操縱股價罪被捕入獄,曾經的時代之星也變成了「韓方河陰影」,此後華安基金的人事變動較為頻繁,也多次錯失發展時機。

圖片來源:Wind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華安基金的管理規模為5910.96億元,位列公募基金第16位。其中,貨幣性基金規模達2300億元,債券基金規模為1234億元,占去較大比例。

隨著2021年華安基金投資總監崔瑩「公轉私」,雖然一直宣稱採用「投資老將+中生代+新生代」的團隊管理模式,但是華安基金權益團隊的成績並無拿得出手的亮色,既無閃耀一時的明星基金經理,也無穿越牛熊的穩健王牌。

以此次接任華安品質領先(A類:014773;C類:014774)的老將王春為例,其累計任職時間長達12年,並獲得166.97%的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

王春目前的管理規模為58.06億元,其中規模達到32.37億元的基金產品華安宏利(040005)近1年時間中均表現不佳,位於後15%之列;近3年表現良好,但也僅處於中游水平。

2022年,華安基金已經為基金經理王春先後發行了2隻產品,最新產品華安產業趨勢(A類:014987;C類:014988)於8月3日剛剛成立,算上此次接管的華安品質領先,王春所管產品達到7隻。

而在2022年之前,王春長期僅管理3隻產品,壓力劇增後能否妥善平衡、區別發展,並保持業績增長,還需考量。

另一位接任者——中生代基金經理萬建軍,任務更是繁重,現任基金投資部總監、投資研究部聯席總監的同時,還管理著6隻產品。

萬建軍累計任職時長為4年又148天,現任管理規模達178.1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萬建軍新發3隻產品,這3隻產品目前萬建軍的任職回報均為負值。雖然A股市場經歷了2022年上半年的巨幅波動,但持有一年仍處於虧損狀態,也引得大部分投資者不滿。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同時,《全球財說》注意到,以萬建軍管理規模最高的兩隻產品華安逆向策略(A類:040035;C類:013638)華安研究智選(A類:011692;C類:011693)為例,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全部一樣,甚至連倉位都頗為相似。

該現象也發生在萬建軍所管理的其他幾隻基金中,如此趨同的基金產品,且仍在不斷發行新產品,是否做到了真正為投資者負責?

也有投資者在平台表示,王建軍所管產品持有標的性質與基金名稱都不相符。

另一位新生代接任基金經理劉暢暢,反而近期業績相對優秀,後續如何發展還需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72762f258de0aa5ea219ca88869f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