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香奈兒小姐嫉妒一輩子,這位義大利名門千金手段夠狠

2022-04-08     桃紅梨白

原標題:讓香奈兒小姐嫉妒一輩子,這位義大利名門千金手段夠狠

上周在紅黑榜里,寫了這次奧斯卡的女明星造型。

穿Schiaparelli2022春夏高定系列的Maggie Gyllenhaal,成了奧斯卡紅毯的「Best Dress」候選人。

關於Schiaparelli這個牌子,前段時間我們寫過。整體風格褒貶不一,評論區的大家對這種風格,也觀點各不同。

的確,Schiaparelli的風格,和一般意義上比較實穿的大牌成衣系列,是完全不同的。

最近幾年,非常受全世界的頂級女星偏愛。

Lady Gaga在總統就職儀式上,就穿著Schiaparelli帶來表演。

紅藍的經典配色+胸前的金色和平鴿,莊嚴又不缺張力。

出席全美AMA的Cardi B,更是帶著金色面具直接「紅毯封神」。

我們國內這邊,「行情」也一路高漲。

周迅穿著它連上嘉人和芭莎的封面。

同樣是嘉人雜誌,舒淇也穿著同系列的高定「花朵裙」上過。

楊冪今年的芭莎「開年刊」,一樣選了它們家的高定裙現身。

氣場加成了許多。

也有很多設計感和美感同在線的例子。

比如劉亦菲紅毯這一身薑黃色紗裙,來自Schiaparelli的2017秋冬高定系列。

靜態寫真和現場動圖裡,天仙氣質依舊。

黃色本身,也很抬她的膚色。

劉詩詩這一刊嘉人封面,拍得也不錯。

和她之前給人的印象挺不同,有種「生人勿近」的高冷感。

我們之前的紅黑榜欄目里,也經常能見到Schiaparelli的身影。

比如Bella去年坎城紅毯的這一身「黃金肺葉」禮服裙:

胸前的樹枝項鍊,全部由Schiaparelli的手工匠人在巴黎製作完成。

同時還覆蓋了施華洛世奇水晶。

還有吳宣儀「慘敗」海狸的這一身。

演繹門檻較高。

因為它們家的時裝,比起實用性,更強調的還是充滿設計感和想像力的藝術。

Schiaparelli 2022SS高定系列

甚至很多時候的作品,都讓大家有點看不懂的氛圍。

其他時候,和普通意義上的「時裝」概念不同,Schiaparelli更值得被當做一件藝術品。

從好不好看的領域上來說,見仁見智,畢竟審美是不同的。

但是從創作理念上來說,它們家永遠是最前衛先鋒、沖在前頭的。

不管是最早的Schiaparelli小姐,還是現在的Daniel,他們的設計理念都是絕對的標新立異又閃閃發光。

穿上Schiaparelli的女人,一定得是全場最耀眼的那一個才行。

這本身也和這個品牌創始人Elsa Schiaparelli 的個人風格,還有人生經歷是相通的。

Elsa Schiaparelli 舊照

她天生在藝術領域的天賦就很高。

身上除了Schiaparelli這個品牌,還有個非常著名的標籤:Coco Chanel女士的「死對頭」。

Coco Chanel舊照

香奈兒女士在時裝界多有名氣,就不用多說了吧?

能讓她嫉妒的女人,絕非等閒之輩。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Coco女士從歐洲轉戰好萊塢,但她發現那時候的巨星名伶們,都不太吃她「簡潔風」路線這一套。

反而更喜歡充滿誇張、甚至可以說是drama無比的Schiaparelli夏帕雷利。

感覺她這種更有設計感和攻擊性的風格,才和自己閃閃發光的巨星title更配。

Schiaparelli還是第一位登上《Time》雜誌封面的時裝設計師。

在那個年代風頭無二。

兩人在設計理念上的不同,導致了她們之間註定存在難以彌合的鴻溝。

Elsa Schiaparelli堅信時裝不僅僅是衣服,而是一種藝術,認為:「永遠不要讓時裝適應你的身材,而是你要去適應時裝」。

而Chanel女士呢,最討厭的就是這種看似高貴的「假大空」設計,始終堅信衣服就是用來穿的。

簡潔大方解放女性的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兩人在當時一直是死對頭。

香奈兒稱呼Schiaparelli為:「那個做衣服的義大利藝術家」,暗諷她不會設計就好好當藝術家。

Elsa大小姐當然也不是好惹的,她直接回擊香奈兒,叫她「那個做帽子的」,諷刺她最早不過是通過一間帽子店才進入時裝圈。

兩人爭風頭最激烈的時候,有一次社交舞會上,Elsa假意邀請coco小姐跳舞,結果一個轉身就把她往堆滿蠟燭的水晶燈上推。

還好其他在場賓客們一起幫忙,才撲滅了她身上的火。這是什麼現實版《宮心計》情節啊?手段夠狠……

Elsa本人也和Chanel小姐的人生軌跡完全不同。

她出身義大利名門世家,是標準的「書香門第大千金」。

爸爸Celestino Schiaparelli是義大利學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媽媽Maria Luisa呢,是義大利的貴族。

還有她的兄弟和叔叔們,也都是歐洲有名的學者。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Schiaparelli環形山」,就是Elsa的叔叔發現的。

Nasa公布《火星救援》中阿希達利亞真實照片

所以她從小就在充滿學術還有藝術的氛圍里長大。

優秀殷實的家庭環境,也為她提供了很有底氣的藝術探索,不用考慮任何經濟和性價比的問題。

畢竟藝術和時尚向的培養,都是需要砸錢的。

連谷愛凌都知道:學藝術以後出來不好找工作。

這一點在家底豐厚的Elsa面前,從來就不是個事兒。

但從小在充滿包容自由環境下生活,也讓小Elsa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

為了讓她養成良好生活態度,很小就被送去修道院式的寄宿學校生活。

少女時期的Elsa Schiaparelli

寄宿生活讓Elsa更加獨立,在22歲的時候,拒絕了自己父母安排的「門當戶對好老公」,離家出走去了倫敦發展。

然後在倫敦的一場演講上,對一個油嘴滑舌的男人一見鍾情了。

兩人很快上演了「閃婚閃離」的劇情,仿佛電影三倍速。

離婚後的Elsa獨身來到了巴黎,學過繪畫和雕塑的她,突發奇想的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嘗試一下設計衣服的工作呢?

於是說干就干,沒有任何時裝設計科班學習經驗的Elsa,開始了自己的時尚設計人生。

第一個作品是一件黑白蝴蝶結圖案的小針織。

為了更好地展示它,Elsa自己就充當了起品牌的第一位模特。

去參加朋友聚會故意姍姍來遲,這樣就能讓在座的各位都看到自己的穿搭效果。

結果當天吃完飯,在場所有女性朋友,都想擁有這件當時看來無比別致的蝴蝶結針織了。

一位美國時尚買手,還當場下單40件,讓Elsa做個人品牌的信心,更足了。

雖然沒有系統學過時裝設計,但從小養成的良好審美、以及無邊無際的豐富想像力,讓她時刻都靈感無限。

隨手在圖紙上塗鴉一下,就是一個靈氣十足的時裝作品。

她的設計強調肩膀的輪廓,並且配以高而窄的腰線和超長的下擺。

極具個人特色和格調。

材質的選擇上從不給自己設限。

很喜歡將大家意想不到的工藝,融入設計之中。

昆蟲、玻璃紙、吸管……

放大來看,每個細節都充滿想像。

在她的手下,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為時裝服務。

高跟鞋可以不穿在腳上,直接戴在頭上。

大膽的設計,即便放到現在來看,也極其獨特。

之後王菲在自己的演唱會上,也有相應的致敬造型。

再加上同期很多藝術家,本來就是她的好友,比如Jean Cocteau、Salvador Dalí、Leonor Fini等等。

所以Elsa時常會將好友們的設計作品,融入自己的時裝設計中。

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í作品

比如這條讓她「一戰成名」的「龍蝦裙」:

直接把達利畫的龍蝦,放在了高級歐根紗禮服裙上。

大膽至極又充滿想像,被當時蜜月期的溫莎公爵夫人一眼相中,穿著它上了Vogue足足八個版面。

龍蝦同時也可以出現在頭上:

Constellation bySchiaparelli

經典的《紅磨坊》里,Zsa Zsa Gabor穿的粉色套裝,也出自Elsa Schiaparelli之手。

憑一己之力,讓這種芭比粉成了當年最火的流行色。

不過隨著二戰的到來,這種過於浮華獨特的設計風格,開始慢慢被Dior先生的「新結構主義」所取代。

Dior先生和他的New Look系列

不同於之前的蕾絲還有荷葉邊裝飾,用大翻領肩部的線條搭配高腰A字裙,強調腰部與臀部線條。

這種結構簡潔又能凸顯女性特質的穿搭組合,更受人喜歡。

表現同時代故事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里,劇中Mrs. Maisel就頻次很高地穿上了這種組合。

紀梵希先生一手打造的「優雅赫本」,也為這種不複雜、但永強調優雅精緻的形象,添磚加瓦。

聖羅蘭先生的「吸煙裝」,更是讓女性大膽穿褲裝,成了最新時髦風向。

女孩們更喜歡穿上讓自己舒服的設計,而不是只關注「能不能搶鏡」了。

相比較而言,對身體束縛過多、設計風格也過於繁複誇張的Schiaparelli,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1954年,Elsa終於關閉了自己創立了27年的品牌。

還寫下名為《Shocking Life》的自傳。

而同樣因為法國參與戰爭而一度關停品牌的Chanel,卻很勇敢地在同年推出了自己戰後的第一個時裝系列。

用大家逐漸覺醒的女權意識,設計出了到現在都火爆無比的Chanel花呢套裝。

Chanel穩步成為一線大牌的同時,Schiaparelli卻一度在時裝界「消失」。

在2006年和2012年都有回歸的意向,卻無奈市場不太買單。

直到2019年,換了新一任設計總監DanielRoseberry,這個同樣富有創意和想像力的男人,才帶著新一代的夏帕雷利驚艷回歸。

第一場大秀,就把Elsa當年的招牌顏色Shocking Pink,給重新啟用了。

SchiaparelliFall2019 Couture

Lady Gaga穿過:

驚艷回歸後,Schiaparelli重新穩坐「高定圈第一梯隊」。

再次成為當代巨星們的最愛。

所以不管是品牌還是個人,這個圈子永遠時刻在上演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精彩故事。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永遠都在變」。

能否時刻與時代共進、打破自我認知的天花板,是30年代的夏帕雷利小姐,和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全體女性,都需要共同用一生學習的。

無論時局和大環境再怎麼變,只要永遠保持自我進步的能力,不驕縱自滿也不妄自菲薄,即便沉入谷底,也總會有「重回牌局」的那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7128c428c119f4c1c55f4030701b4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