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摧毀敵軍11輛坦克,卻因傷勢隱姓埋名當招待員,將軍登報尋找

2023-12-06     劉明寶

原標題:他摧毀敵軍11輛坦克,卻因傷勢隱姓埋名當招待員,將軍登報尋找

1951年3月28日,美軍3萬餘人,向抗美援朝志願軍陣地七峰山發起進攻,此時,七峰山西面和東面的部隊已經奉命轉移,留守的部隊雖然打的艱難,但志願軍將士卻士氣高漲,一個個高喊著:「向前沖!」,悍不畏死地投入戰鬥。

在美軍猛烈炮火下,志願軍的戰士與美軍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先後11次從敵人手中奪回陣地,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時任爆破班班長的雷保森是心急如焚。

子彈打光後,戰士們與敵軍展開白刃戰,戰至最後,爆破班只剩雷保森和一名名叫周士武的傷兵,為保存革命種子,雷保森協助身負重傷的周士武滑下山坡,等再回頭,敵軍已經上了雷保森所在的陣地。

見只有雷保森一人,敵軍便起了活捉他的心思,但此時的雷保森已經有了必死的決心,邊戰邊退,想盡辦法儘可能地殺傷敵人,不知不覺,便退到了懸崖邊兒上。

在被俘與犧牲面前,雷保森選擇了犧牲,縱身一躍,便跳下了懸崖。

本以為必死無疑的雷保森,卻幸運的在下落過程中,被樹枝阻擋,下墜減緩,雖然斷了7根肋骨,但卻保住了一命,更幸運的是,當天夜裡,雷保森便被兩位朝鮮農民發現,送進了野戰醫院。

當時,志願軍的條件並不好,在經過簡單治療後,雷保森被送回了國內,在國內的醫院,雷保森又做了數次好幾次手術,取出了4個子彈,但腿上和肺葉上的兩顆子彈,卻再也無法取出。

傷勢稍好一些,雷保森便去問醫生,自己還能不能再上戰場,當從醫生口中得知自己的身體條件已經不適合回部隊後,雷保森是淚流滿面,思慮良久之後,雷保森決定退役,復員返回老家……

雷保森,河南蘭考縣人,出生當地貧寒農家,雷保森出身不久,他的姑姑被地主家少爺糟蹋,父親一怒之下,砍死了地主的兒子,一家人開始了逃亡生活,最終,在姨媽家所在的上蔡縣落腳。

窮人哪裡會有富親戚?雷保森的姨媽家,同樣也不富裕,逃難到上蔡縣的雷保森一家人只能住破廟,勉強過活。

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在雷保森5歲時,他的父親因病離世,沒了頂樑柱,母親無法養活雷森堡兄妹幾人,先後將他的2個姐姐送給別人當童養媳。

可即便如此,日子還是過不下去,無奈,在雷保森8歲時,母親把他過繼給當地一戶雷姓農家,給人家當兒子,這時候,他才有了雷保森這個名字。

過繼雷保森的這戶農家也不富裕,從13歲開始,雷保森便開始給地主家做長工,嘗盡苦楚,17歲時,雷森堡走出農村,前往鄭州打工,給人看過果園,後來去飯店當了夥計。

在飯店時,他結識了一位地下黨員,從小吃盡生活苦頭的雷森堡,得知解放軍是為窮人打天下後,毅然跟著此人參加了革命隊伍。

在解放軍中,雷保森成長極快,不僅精神面貌有了極大改變,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槍法,成為一名機槍手,先後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等等,多次榮立二、三等功。

韓戰爆發後,25歲的雷保森跟著隊伍跨過鴨綠江,投入戰鬥,不久,升任爆破班班長。

1951年3月的七峰山戰鬥時,雷保森帶著9名戰士,守衛在299.3高地上,看著山腳下一輛輛經過的敵軍坦克、汽車,雷保森與戰士們開始討論,如何才能擊中這些「鐵王八」。

將士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竟然真的讓他們找到了辦法,作為班長的雷保森決定試試。

他們先在山下隘口處挖一條塹壕,作為隱蔽,等敵人坦克經過,便用火箭筒打敵軍頭一輛和最後一輛坦克,把敵人的坦克隊堵在一起,然後再用機槍封鎖敵軍步兵,慢慢收拾這些鐵王八。

3月27日,美軍第三師一個坦克連和一個步兵連開進七峰山,路過雷保森他們挖的塹壕附近,聽聞震耳欲聾的坦克聲,雷保森與戰士們是既興奮又緊張。

覺得時機已成,雷保森立即下令,讓火箭筒組發射,僅一發炮彈,第一輛坦克便趴窩,緊接著,機槍聲響起,大戰開始。

畢竟是第一次這樣做,雷保森也沒經驗,匆忙之間,見第12輛坦克已經倒出去老遠,來不及多想,雷保森摘下一顆反坦克手雷,便朝著第11輛坦克扔去。

手雷落在坦克的炮塔上,立即燃起大火,在機槍手的壓制下,美軍步兵根本沖不過來,戰士們分組突襲坦克,戰鬥僅僅進行了30分鐘,美軍的10輛坦克和1輛吉普車,便成了廢鐵,而且,雷保森所在的爆破班無一人傷亡。

回到陣地的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戰鬥經過,是興奮不已,雷保森所在的師,也迅速將此事兒上報,可惜的是,雷保森還沒來得及知道自己會獲得什麼樣的獎勵,便在第二天的戰鬥中,跳下懸崖,「不知所蹤」。

一個班消滅11輛坦克,這是中國軍隊步兵班反坦克戰鬥的最高戰績,因此,雷保森獲得「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記特等功一次。

在雷保森跳崖後,他的連隊認為他已經犧牲,還給他開了隆重的追悼會,但始終未能找到雷保森的遺體,這讓他的領導李耀文將軍一直耿耿於懷,隱隱覺得,雷保森還活在人世。

復員回鄉後,雷保森被安排進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招待所工作,擔任端茶倒水的接待員。

復員後的他,老老實實工作,在招待所人員極好,對於自己在戰場上的經歷,是隻字不提,仿佛沒有發生過一樣,日子過得平平淡淡,他的同時只知道他曾經上過朝鮮戰場,其餘一無所知。

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的李耀文將軍回到國內,在記功時再次看到了雷保森的名字,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尋找雷保森,為了找到他,甚至還把「尋人啟事」發到了《人民日報》、《河南日報》上。

巧的是,這一消息,恰巧被雷保森在招待所的同事看到,在從雷保森口中得知,他便是報紙上要找的人後,立馬上報了有關部門。

很快,便有人來找雷保森,雷保森重回部隊,可惜因為身體原因,1955年,雷保森再次離開部隊,返回家鄉。

1957年,作為一級戰鬥英雄的雷保森,受彭德懷邀請參加了國慶觀禮,結束後,又參加了毛主席家中的宴會,毛主席握著他的手,稱讚道:「你是志願軍史上的驕傲!」。

回到家鄉的雷保森,先後擔任上蔡縣政協常委、駐馬店市老年體協副主任等職,在家鄉,他做了830多次演講報告,因為身體的原因,他經常忍著劇痛,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講革命故事,幾十年間,聽過他報告的,多達50餘萬人。

2009年,雷保森離開人世,享年86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679b11ecf63fb2deae5802054a118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