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s Studio Pro 上手體驗:比 AirPods 更「開放」的降噪耳機

2023-07-24     少數派

原標題:Beats Studio Pro 上手體驗:比 AirPods 更「開放」的降噪耳機

隨著 TWS 耳機這幾年火速發展,很多用戶都已經忘卻了 Beats Studio 這個經典的頭戴式耳機系列,但我卻一直記得。曾經的我每次走進 Apple Store 都會在音樂區試聽 Beats Studio 3 Wireless,也無數次動了想要購買它的念頭。但當時的我更看重降噪效果,也對 Beats Studio 3 Wireless 略顯笨重的造型心存擔憂,所以最終選擇了 Bose 的 QC35。

沒想到時隔數年之後,Beats Studio 系列的全新繼任者——Beats Studio Pro 來了,而且我成了它的第一批用戶。在使用它的這幾天裡,我完整體驗了它的降噪、續航、音質等各個方面,還帶著它出了趟差。在本文中,我想談談這款耳機的佩戴感受。

要「輕輕」唱

我對於 Beats Studio Pro(下文簡稱「BSP」)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變輕薄了。雖然時隔已久,但我依然記得每次戴上 Beats Studio 3 Wireless(下文簡稱「BS3」)時兩個厚重耳機帶來的包裹感。這種厚重也是阻礙了我當時選購 BS3 的原因之一。

BSP 的耳罩厚度則明顯收斂了很多,與索尼、Bose 等主流型號沒有明顯區別。這種形體上的「瘦身」也讓 BSP 整體看上去輕快了不少,不會像 BS3 一樣讓人一眼看去就覺得是個笨笨的傢伙。

耳罩變薄也減少了耳罩對耳廓的壓迫,提升了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收到耳機後,我會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裡佩戴它。如果不摘耳機一直戴著,大約兩三個小時後耳廓周圍會有明顯的疲勞感,這個水準和我此前佩戴索尼和 Bose 旗艦款降噪耳機的舒適度近似。

Beats 品牌一直都很強調時尚屬性,配色也是每代 Beats 耳機的亮點。除了傳統的黑和白之外,BSP 這次新加入了海軍藍和深咖色。在第一次看到 BSP 的新配色時,我就首先被深咖色吸引到了,一方面好奇它的實際觀感到底如何,另一方面也擔心真機會不會很醜。

BSP 的四個配色

沒想到,網絡因緣一線牽,我最終拿到的就是深咖色。好在這個顏色沒有讓我失望——和黑色相比,深咖色沒有那麼單調乏味,具備足夠的辨識度。同時,這個顏色也不妖艷出挑,與各種衣服的品類和顏色都能很好地搭配,算是個「穩中求異」的配色。

耳機顏色在不同光線下還會呈現細微變化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深咖色使用的類膚質塗層還是蠻沾指紋的,雖然深咖色對污漬有一定的掩蓋能力,但細看還是看得出來。我不確定其它配色的 BSP 有沒有相同的問題,如果有意購買 BSP 卻介意沾指紋的朋友們可以去 Apple Store 摸摸真機再做決定。

另外,BSP 的操控沿襲了 Beats 頭戴式耳機的一貫特色,點擊左側中心圓盤可以控制播放,圓盤上下則是音量調節,雙擊電源鍵可以切換降噪模式。老 Beats 用戶肯定會對這套操作駕輕就熟,但用慣了其它品牌頭戴式耳機的朋友可能得適應一番。

產品的操控說明

也要輕輕唱

說到音質,大部分人對 Beats 的品牌印象肯定是轟頭的重低音和偏向「動次打次」的調音風格。我記得早些年還有「Beats 耳機更適合聽 Hip-Hop,因為工程師就是為這個風格調教的」的江湖傳言。無論此類傳言是真是假,在 BSP 上,這種明顯的風格傾向都被弱化了——它變成了一款音質平和、輕快的產品。

在佩戴 BSP 的這幾天裡,我輪番收聽了數個風格的音樂專輯,也收聽了四五期播客節目,算是把我常聽的類型都試了一遍。最明顯的感受當然是完全不轟頭了,甚至走向了轟頭的反面。BSP 很強調人聲的乾淨通透,對於以演唱為主題的音樂類型都有不錯的表現力,我因為這個風格傾向還單曲循環起了 LiSA 在 THE FIRST TAKE 版本的《紅蓮華》,就差放下工作跑去補完《鬼滅》了。

為了「破除迷信」,我試聽時還真找了不少中文 Hip-Hop。嚴格來說,Beats 擅長的「動次打次」功力並沒有丟掉,而是變得更為有的放矢。大部分 Hip-Hop 音樂都會鋪上明確的鼓點,對合成器及電子樂元素等的運用也很普遍。BSP 則會把歌手的唱腔和背景音樂更明確地分離出來,鼓點爽快有力,演唱清晰明了,沒有糊成一團的感覺。這可能正是我覺得它的音質變輕快了的主要原因。

BSP 還支持空間音頻和頭部追蹤。說來慚愧,Apple 推出頭部追蹤功能這麼久,我第一次長時間感受到這個功能的趣味卻還是通過 BSP 實現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 TWS 耳機大戶,各種耳機換來換去導致我已經很久沒用過 AirPods 系列了,自然也與空間音頻無緣。

雖然我生理上不具備完整享受空間音頻的能力,但聲音的位置感及其隨頭部位置變化而變化的感受依然讓我覺得非常神奇。而且,主流的音樂播放 app(如網易雲音樂、QQ 音樂等)都已經適配了這個功能,不需要非得在 Apple Music 內才能開啟。

降噪和續航

作為 Apple 出品的主動降噪耳機,BSP 的降噪能力其實無需贅言。它給出的就是一款旗艦級主動降噪耳機所應有的水準,耳罩本身的密閉性很好,降噪效果靜謐、強力。即使在地鐵、飛機等嘈雜的環境下,BSP 的發揮依然穩定。

BSP 的理論續航能力是連續播放 40 小時,開啟降噪或通透模式後則為 24 小時。這個標稱的續航跟我的實際體驗大體接近,我在使用 BSP 期間通常會滿電帶出家門,全天開機且開啟降噪模式(但不一定持續收聽內容),晚上回到家時大概會剩兩格到三格電(滿電為五格)。

BSP 還搭載了 Fast Fuel 閃充技術,以我回到家的剩餘電量為樣本,大約沖個澡的時間就能把耳機充滿。這個充電速度在頭戴式耳機里已經算相當不錯,尤其著急出門卻發現頭天忘了給耳機充電時,上個廁所、喝口水的時間拿來給耳機充個電,基本也夠救急。

一款更開放的 Apple 產品

整體來說,BSP 最讓我覺得欣喜和滿意的不是某個具體功能點,而是它應用了 Apple 在 AirPods 系列上已經經過市場檢驗的幾乎全部主流技術,卻擁有比 AirPods 更強的第三方平台兼容能力。

譬如,BSP 的通透模式使用了和新款 AirPods Pro 相同的技術原理,可以動態調節外部收音效果,使聲音回饋與噪音隔絕之間的比例調節更為動態和自然;播放校正及通話清晰算法也都出自 Apple,聲學晶片和聲學調教亦來自 Apple 多年來打造音頻產品的積累。

在此基礎上,它擁有通用的 USB-C 接口,支持 Android 系統的無縫音頻切換、查找設備等特性,還有獨立的 Beats app 用以控制耳機功能(iOS 和 macOS 系統已集成在系統內)。對於既信任 Apple 的聲學和降噪技術,又想與其它平台連接使用的用戶來說,BSP 是個挺好的選擇。

以上就是關於 Beats Studio Pro 的上手體驗啦。各位朋友們對於這款產品或者頭戴式降噪耳機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部分可以在評論區聊聊,我在長期使用 BSP 之後還有哪些心得和反饋也會隨時更新。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81293?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張奕源Nick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613ef4259bcb976ec2b8cc00dd6ae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