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賢后衛子夫被漢武帝逼得自殺身亡後,劉徹有過一絲的後悔嗎?

2022-08-22     一耿歷史

原標題:大漢賢后衛子夫被漢武帝逼得自殺身亡後,劉徹有過一絲的後悔嗎?

依我看來是沒有的

但凡漢武帝有一絲的後悔,就不會不將衛皇后遷入茂陵,而是讓她孤獨地在長安城南桐柏亭安眠。

對於衛子夫的死,漢武帝至死都沒有認為自己是錯的。

實質上,在封建時代,衛子夫死的也的確不冤枉。

征和二年(前92年),太子劉據因江充、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的陷害,無奈下被逼走上造反之路(雖說劉據只是想起兵誅殺江充等奸臣,並不是想奪位,但是在京城私自用兵,這就等同於謀反,沒有任何的藉口可言)。為了增加成功的幾率,劉據遂派太子舍人持太子印信連夜入長秋門報衛皇后,希望自己的母后能將皇后印璽借於自己,方便他調兵。

按理說,身為一國之母的大漢皇后,衛子夫在得知自己的兒子居然膽敢在京城私自用兵,她理應制止劉據這等同於謀反的行為,在京城用兵,這無疑是自尋死路。一旦在京城私自用兵,無論劉據用的是何藉口,在任何人眼裡,這就是在造反,就是意圖謀奪武帝之位。

可是,事實上衛子夫在得知消息後,她並未制止劉據的「謀逆」行為,而是突兀地答應劉據的請求。衛子夫不但將皇后印璽借與劉據,以奸臣造反的名義徵兵,且還答應劉據調用皇后的中廄車架,取武庫兵器,調長樂宮衛隊,跟隨劉據前往誅殺江充奸臣。

最終,在衛子夫的支持下,劉據與江充等人在長安城中展開激戰,不久,劉據軍大勝,江充被殺。

由上可知,衛子夫其實不冤。

衛子夫私自將皇后印璽借與劉據,允許他調用中宮衛隊,且還越過武帝,私自將武庫(位於未央宮前殿,貯存武器和軍事裝備的地方)打開,讓劉據以誅殺奸臣的名義招兵,協助劉據在京師用兵。這等行徑,無論放在哪朝,都是形同謀逆的大罪,是可以直接處死的。

由此,在武帝的眼裡,衛子夫就是劉據的同黨,是想要謀奪自己皇位的反賊。也正是武帝就是這麼想的,他才會在劉據之亂被平定後,與同日就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回用以幫助劉據起兵、象徵皇后實權的皇后璽綬。

之後,衛子夫或許知道自己在劫難逃,雖說她從始至終都從未想過要造反,要去謀奪武帝的位置。但是,她幫助劉據起兵的舉動,在任何人眼裡都是謀逆,總之就是有理也說不清!如此,衛子夫因無以解釋自己的行為,只能是以死明志,自殺身亡。

但是,衛子夫絕對沒有想到,她所謂的以死明志,並沒有讓武帝明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武帝看來,衛子夫的死只是在逃脫罪責,是畏罪自殺。

對於衛子夫的死,武帝是沒有一絲的後悔的。

衛子夫死後,武帝並沒有給她一位皇后該有的禮遇,沒有為她舉行葬禮,沒有將她葬入茂陵,而僅僅只是讓黃門蘇文、姚定漢駕著小車,運送著盛放著她遺體的小棺前往長安城外,將她葬在長安城南桐柏亭。

此後,武帝駕崩時,衛子夫都還是孤獨地在長安城南桐柏亭安眠著,其陵園沒有一絲皇后該有的規制,比普通百姓的墓還寒酸。直至漢宣帝即位後,衛子夫才得到皇后該有的禮遇,其安葬之所桐柏亭建起陵園,史稱思後園。此外,因衛子夫生前擅音律,漢宣帝又派遣倡優千人日日歌於園內,以娛樂曾祖母衛子夫的神靈。

之後,終漢一朝,思後園都有守陵士兵在陵園防守,每日還會有長丞奉上食物祭祀於陵園寢殿,同時是月祭祀於園廟,四時祭祀於便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5c92ebd9cf1f4a8d59bd1e5357b8f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