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售票又發行還出品,貓眼淘票票「雙寡頭」是如何形成的?

2023-06-08     影視獨舌

原標題:既售票又發行還出品,貓眼淘票票「雙寡頭」是如何形成的?

2023年6月8日刊| 總第3260期

一部電影製作完成之後,要進入影院和觀眾見面,電影發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曾經,中影、華夏、光線、聯瑞等電影公司憑藉旗下強大的發行團隊,成為電影發行領域的主力軍。市場中的賣座電影,基本少不了這幾家發行公司的參與。

現在,電影發行的市場格局發生變化。貓眼、淘票票兩家以網際網路票務起家的公司,已經成為電影發行領域的主力。今年的賣座國產片《滿江紅》《流浪地球2》《人生路不熟》等,都有貓眼和淘票票發行團隊的參與。

電影發行的工作內容,從發行公司向電影院寄送拷貝開始。電影發行人會奔赴全國各地(有的公司會設置駐地發行人),他們負責與影院協商排片占比,觀察影院的排片情況。發行人還要與影院聯手,共同完成落地推廣活動,比如明星路演、超前點映。

電影發行還有主發行與聯合發行之分。主發行方負責電影發行的全案,對一部電影的發行策略擁有決定權。聯合發行只負責部分工作,譬如線上推廣或區域發行。

貓淘兩家公司開展電影發行業務時間並不長,為何能迅速崛起?片方與之合作真的能夠實現票房的大幅提升嗎?

貓眼發行的兩件殺器

貓眼專業版APP顯示,2022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出票7.11億張,其中網絡出票6.14億張。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以總交易額計,貓眼和淘票票在2018年底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 61.3%、34.3%,兩家合計占據市場超9成的份額。這個市場占比在今天也沒有太大變化,很多觀眾甚至難以說出第三個電影購票平台。貓眼和淘票票依託票務平台的背景,才能在電影發行領域異軍突起。

數據表明,貓眼的發行成績尤為搶眼,2021年發行電影累計票房已達112.41億。2022年雖有下滑,但去年的年度總票房僅為299.37億元。86.95億元的發行成績,已經是市場中的核心主力。

電影發行人武先生從業超過十年,他見證了貓眼平台的成長和蛻變。他回憶,網絡購票的興盛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之後。貓眼前身是美團的票務部門,2013年初正式命名為「貓眼電影」。之後,票務APP逐步進入燒錢時代,各家紛紛拿出補貼爭搶市場份額。格瓦拉、微影、百度糯米、淘票票等平台陸續加入戰團。

大戰打到最後,貓眼背靠美團,淘票票依託阿里,笑到了最後。票務領域的硝煙過後,貓眼和淘票票開始把商業觸角伸到發行領域。它們坐擁各自的票務平台,由此成為了發行領域中的生力軍。

貓眼發行業務三年來的優異表現,體現在總是催生票房爆款。2021年的年度亞軍《你好,李煥英》(54.13億元),2022年暑期檔冠軍《獨行月球》(31.03億元),2023年春節檔冠軍《滿江紅》(45.44億元),三部影片都由貓眼擔任主發行方。

武先生表示,這幾部影片從製作階段開始,就已經凸顯出賣座電影的潛力。貓眼發行對這些影片的賣座提供了推動力。影片自身的品質是核心競爭力,票房成績不能完全歸功於貓眼發行。不過, 貓眼作為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發行公司,它有兩件法寶是傳統電影公司所不具備的。

其一,用戶大數據。貓眼APP幾乎是電影觀眾裝機必備,它同時還有微信、抖音等接入口,市場覆蓋面廣。用戶購票之後,就會在貓眼後台形成用戶畫像。票務平台每一天的用戶數據都在增長更新,貓眼已經大致掌握全國觀眾的觀影喜好。

其二,平台優勢。貓眼發行的線上動作,是傳統發行公司所不具備的。票補是為了激勵網絡出票量,貓眼是繞不開的票務平台。同時,貓眼APP擁有海量用戶,首頁推薦的含金量高。新片上映之時,貓眼會給到合作影片在APP首頁上的醒目位置。

武先生表示, 貓眼的發行工作憑藉這兩件法寶,可以實現直接的觀眾觸達率,對票房產生積極影響。

淘票票與貓眼一樣擁有大數據和票務平台,兩家公司的競爭從票務延伸到了發行。電影片方上新片之前,就要考慮與貓淘的哪一家合作發行。

片方和貓淘的合作形式主要是兩大類:一是片方支付給貓淘發行代理費;二是貓淘參與投資,成為影片出品方之一,發行變成貓淘份內的工作。

淘票票線上和線下的業務架構與貓眼類似,貓眼為何能屢屢合作《滿江紅》一類的頭部影片?

武先生表示,貓眼票務占據市場份額大,發行業務拓展較早。它在發行業務開展之初,就會首選重量級影片合作,形成強強聯合。貓眼發行憑藉重量級影片的票房成功,逐漸形成品牌效應,不斷吸引到新的頭部影片與之合作。

但是,武先生也強調, 貓眼發行並不是票房的「聚寶盆」。《宇宙探索編輯部》《溫柔殼》等相對小眾的電影也與貓眼有合作,但票房成績並不高。所以,業內要清醒地認識到貓眼發行的作用。它的確是發行的重要環節,但電影賣座與否,要綜合考量電影類型、商業號召力、檔期環境等因素。

筆者注意到, 貓眼往往不是電影唯一的主發行方。片方同時會選擇與中影、華夏、聯瑞等傳統電影公司合作發行。

武先生解釋,傳統發行公司仍然有資源優勢,譬如中影、華夏擁有自己的院線,貓眼則沒有。另外,貓眼同時合作多部影片的話,就會有資源上的傾斜。一部重量級影片,為了保證發行無死角,片方就會選擇與多家優勢不同的發行方合作,儘量做到票房產出最大化。

出品、發行、票務大包攬

電影發行工作的初步效果,呈現出來就是電影排片的占比。一部新片在正式公映之前,發行人會與影院進行溝通,儘量爭取到理想的排片場次,才能讓首日/首周末票房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發行人和影院經理的接觸較為頻繁。

廣州一家影院的經理於先生回憶,他最初接觸貓眼是因為在線購票的興起。2012年底,《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狂賣12億元,在線購票跟著火爆起來。他看到了在線票務的前景,遂與貓眼展開合作。貓眼取票機2013年初進駐影院之後,觀眾可以在手機購票、線下取票。這些今天司空見慣的操作,在十年前還是新鮮事物。

於先生認為, 貓眼發行業務的壯大,應該是在2016年光線成為貓眼大股東之後。光線的發行業務原本就是業內一流,它的發行模式和經驗對貓眼產生了直接影響。貓眼發行的線下工作內容與之前的光線發行大同小異。不同之處在於,貓眼依託數據來執行工作,背靠票務平台的強大售票實力。

於先生也提到,如今貓淘兩家票務做大,很多以往的優惠政策也沒有了。疫情之前,票務平台不僅有新片票補,新開的影院也會給予補貼。現在,這些補貼基本都取消了。

疫情之後,整個電影行業仍乍暖還寒。於先生對於電影物料投放這一塊感觸頗深。疫情之前,各家電影發行寄來的物料在影院都要找地方擺放,多得放不過來。疫情之後,電影的海報、展架都在減量,有時候他主動去找發行方要,也未必有。

他認為,貓淘在發行業務上現在呈現精準式投放。他們會根據大數據進行分析,哪一家影院愛情片賣得最好,哪一家影院曾創下地區票房新高。依據這些數據展開發行攻勢,針對不同影院投入不同資源。比如明星路演,發行人就會挑選票房較高的影院合作。

但是,於先生覺得過於依賴數據並不明智。電影發行應該是片方和影院建立良好合作的橋樑,以前雙方頻繁地合作,在不同影片的發行環節還能創造一些驚喜。

他曾經爭取到男星A來影院路演,之後影院通過社交平台發布了活動的照片和視頻。明星粉絲就不斷來此支持他們偶像的作品,長尾效應持續了一個月。這次路演活動之前,男星A的影片在這家影院從未有過突出表現。可見,電影發行的每個策略不能太依賴大數據。

貓眼和淘票票近幾年在電影發行領域崛起,已經成為電影片方繞不開的票務背景發行方。電影片方如果是想在線上票補發力,以及獲取更有效的發行數據,必然要在貓淘兩家發行公司之間二選一。

因此,貓淘發行業務的上升空間還很大,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片方與它們合作。但是,貓淘發行業務的壯大,可能會導致產業發展的失衡。

譬如貓眼已經在產業上游布局,它是《滿江紅》《人生路不熟》的出品方之一。它的業務已經構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電影產業鏈,出品、發行、售票一應俱全。貓眼出品並發行的頭部影片,甫一上映就能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形。

一部新片的背後如果沒有票務平台加持,線上宣發的陣地就會出現短板,影片上映前期會處於被動的局面。貓眼和淘票票正在形成市場的「雙寡頭」局面,這兩家公司出品兼發行的影片會越來越強勢。

貓淘進軍發行領域之後,的確給電影行業帶來了技術加持。但是,兩家公司藉助票務平台背景在市場中不斷延伸業務鏈條,出品、發行、票務一把抓,是否利於市場的公平競爭和良性發展,這卻需要認真考量。

文/崔汀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5946158a4a8682bb64a447538400c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