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大叔做「貴婦」生意,市值45億

2023-12-13     市界

原標題:60後大叔做「貴婦」生意,市值45億

四沖IPO,終於上市了

有「貴婦收割機」之稱的燕之屋,終於在四沖IPO後登上了港交所。

12月12日,燕之屋在港交所首掛上市,公告顯示,燕之屋每股發行價為9.7港元,當天收盤總市值為45億港元。不過,上市首日股價持平的燕之屋,在上市次日卻跌破了發行價,12月13日,燕之屋盤中一度大跌超12%,最終跌幅收窄至7.22%,每股報收9港元,總市值縮水至41.9億港元。

燕之屋是國內頭部的燕窩品牌,天眼查App數據顯示,燕之屋成立於福建廈門,公司全稱廈門燕之屋燕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本867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黃健。在IPO之前,燕之屋分別在2016年和2020年獲得過兩輪外部融資,資方包括陽明資本、焰石資本、廈門火炬集團。

從業績層面來看,燕之屋在持續賺錢。其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燕之屋總營收分別為13.01億元、15.07億元和17.30億元,每年均保持著15%左右的增長。歸母凈利潤則從2020年的1.22億增至2022年的1.92億元。

近三年,燕之屋的毛利率一直在攀升,2022-2022年分別為42.7%、48.2%和50.8%,截至今年5月底更是攀升至51.9%。比做零食的食品公司,如良品鋪子、三隻松鼠去年27.67%、26.74%的毛利率,強太多了。

燕之屋的現金流表現也較為穩定,截至2022年末,燕之屋共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51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5.7%。可以說是一家並不需要融資就能維持日常運轉的公司。

營收凈利都在雙雙增長,公司層面也不差錢的燕之屋,雖然拿下了「燕窩第一股」的桂冠,但是市值總體並不高,這或許與其以營銷推動增長的業務結構有關。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燕窩都是有錢的中年女人才會購買的品類。在早期,為了打開市場知名度,燕之屋在請明星代言方面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劉嘉玲、林志玲、趙麗穎等女明星都當過燕之屋的代言人。

因此,營銷費用也是燕之屋支出的大頭。其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燕之屋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3.18億元、3.99億元及5.04億元,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24.4%、26.5%及29.1%。其中,廣告及推廣費用分別為2.36億元、2.69億元及3.26億元,分別占銷售及經銷開支的74.3%、67.4%及64.8%。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內部1792名員工中,光銷售員工就有622名,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而從事研發人員的數量只有46名,占比只有7%。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之前,燕之屋每年還會進行高額分紅,近三年的分紅金額分別為1.2億、1億、0.8億。在今年3月,燕之屋再次分紅1.6億,因此有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燕之屋的急切上市,也與高層迫切套現離場有關。據燕之屋招股書顯示,在上市後的股東架構中,黃健個人持股比例為0.93%,與兒子黃俊豪通過廈門雙丹馬集團共同持股比例為19.72%。

60後大叔創業賣燕窩

黃健是燕之屋創始人,今年57歲,與燕窩打了半輩子交道,也是燕之屋的核心人物。年輕的時候,師範院校畢業的他有著一份讓人羨慕的鐵飯碗——在福建省某縣城裡當中學老師。沒過幾年,不想安於現狀的他選擇跳槽到廈門一家韓資帳篷企業,擔任品質管理部經理。

再後來,受到全民下海潮影響,黃健出國前往新加坡,擔任遠東集團的中國區總經理,在東南亞闖蕩了幾年後,黃健意外發現了燕窩這一商機。

他發現,在東南亞盛產的燕窩,在中國卻少有人食用。「中國的燕窩產量很小,人們基本只能在中藥店買到,大家也不了解燕窩的具體食用滋補價值,只模糊地知道它是好東西。」

基於此判斷,31歲的黃健選擇回國,並和姐姐、妻子一同創立了燕窩公司「雙丹馬」,由此開啟了他與燕窩的故事。

如何讓中國胃接受燕窩這一新興物種,在當時是個難題,彼時,愛在劇中吃燕窩的《甄嬛傳》還沒上映,人們對燕窩的認知還比較貧瘠。除了花高價請明星代言外,黃健還創新性地開發出了多種吃法,比如開創「專賣店+廚房」的模式,讓燕窩能夠「現點,現燉,現吃,現送」。

再比如為了方便消費者操作,黃健提出了讓燕窩能「開碗即食」的想法,隨即推出了其核心產品「碗燕」。2022年,僅碗燕的收入,就有6.72億元,占其總收入的38.9%,毛利率高達60.6%。

在「毒血燕」事件風波後,燕之屋一度陷入了困境,不過黃健並沒有放棄,在2016年,燕之屋終於扭虧為盈,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做企業,不冒險、不嘗試,怎麼知道輸贏?」他曾在採訪中表示。

不過,在去年證監會對燕之屋長達兩萬字的57條問詢中,提到了董事長黃健的負債問題。證監會表示,黃健存在約1.5億元人民幣的個人負債,借款利率高達12%-18%,因此需要說明黃健個人債務的形成過程、資金用途;截至目前的借款明細情況,黃健是否存在替公司代墊成本、費用或進行資金體外循環的情況。

連帶著「虛假宣傳」「過渡分紅」「關聯交易」等一系列問題,燕之屋方面選擇了迴避,在上會前夜默默撤回了上市申報,燕之屋的第三次IPO之路也因此終止。

不得不說的是,黃健選擇賽道的眼光很是毒辣,隨著近年追求健康、養生潮流的興起,燕窩這類滋補食品也逐漸被消費者青睞。《2020燕窩行業白皮書》披露,中國燕窩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69億元快速增長至2020年的400億元。《2022-2028中國燕窩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也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燕窩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

或許有一天,燕窩可能火到連金絲燕的唾沫都不夠用了。

作者 | 張繼康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5186834b068be1592fa0a24af099c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