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郵票丑上熱搜,背後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

2023-01-17     壹讀

原標題:兔子郵票丑上熱搜,背後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

想被猴票掩埋的壹讀君 丨 彤 雲

本命年果然是坎坷的。

2023年1月5日開始發售的兔年生肖郵票,還沒到兔年就提前遭遇「本命年」的暴擊,被不少網友評價「有妖氣」。

郵票上的藍兔「有妖氣」不要緊,在中國郵政廣西分公司和廣西博物館主辦的活動上,藍兔化身真人玩偶現身,對網友們造成了更嚴重的心理攻擊,在遭到部分家長投訴後光速「下崗」,也讓稍微平息的兔年郵票再次「丑」上熱搜。

「下崗」的藍兔真人玩偶「殼」

而在輿論風波里衝浪的藍兔郵票原畫設計者,正是生肖郵票開山鼻祖「猴票」的作者,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

那枚在1980年發行,面值僅8分的「猴票」,如今已經價值過萬,成為中國最具收藏、紀念價值的郵票之一。

黃永玉繪製的「黑毛」金絲猴

假如1980年的「猴票」當時也被搬上網際網路,憑藉黑毛、紅眼的外貌特徵,大概也難入網友們的法眼,但其過萬的身價,足以讓很多人對自己產生懷疑。

這到底是藝術家審美有問題?還是我們審美有問題?

專門顯「丑」的「美術」

藝術具有多元性。

中國古代有「揚州八怪」,在美術史上稱為「揚州畫派」,以怪為美,不落俗套。鄭板橋的竹子、高翔的山水花卉、黃慎的人物等已經為人熟知,但有些作品估計還是會被世人罵「丑」。

羅聘《鬼趣圖》

放眼世界馳名的藝術作品,不少都是以醜聞名,且「丑」得各具特色:

畢卡索的畫作《哭泣的女人》、愛德華·蒙克的《吶喊》、羅丹的雕塑作品「Heaulmiere(丑之美)」都是世界頂級藝術品,風格差異巨大,卻都具備「丑」這個共同點。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頂級的藝術大師,連自畫像中自己的顏值都畫得極「丑」。

一輩子沒掙到錢的梵谷,在照片中算是個五官端正的精神小伙。

然而,在他的自畫像中,卻有著時而高聳、時而塌陷的顴骨和經常不對稱的五官,嚴重醜化了自己的顏值。

位列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的巴勃羅·畢卡索,在照片中並不俊美,也算是正常長相。

然而在畢卡索的自畫像中,其外貌從「醜化」逐漸向著「妖魔化」的方向飛速前進。

喜歡醜化自己的藝術家不僅限於男性,女性亦是如此。墨西哥畫家弗里達·卡羅在照片里是個大美女。

然而在自畫像中,她喜歡刻意突出自己略微濃重的眉心,硬把自己畫成一字眉、小鬍子。

相比之下,總嫌棄別人攝影技術的普通人,則對「美」有無限追求,照相要開美顏,從最美角度,拍自己的最美表情。

最重要的是,我們普遍會習慣性高估自己的顏值……

有實驗將被試者的臉分別與高顏值、低顏值的臉合成,要求被試者找出自己的照片,結果被試們普遍選擇了自己的美化版照片

都是人,我們自拍要強行變美,藝術家的自畫像卻喜歡「丑」化,到底誰的審美有毛病?

藝術中的「丑」與「美」

「美術」作為可視性的藝術創作的統稱,怎麼會有這麼多「丑」作品獨占鰲頭?因為美術的「美」是凸出個人特色的、人類文化美,和咱們普通人認知中的「美」本就不同。

藝術家的自畫像雖然丑,一看就是他們有意為之,刻意突出了自己過分誇張、發育不良、怪異的面部特徵:

弗里達的怪異連眉被加重;梵谷的尖下巴被縮得更小;畢卡索誇張的大眼睛、大鼻子又大出三圈……雖然這些自畫像比作者本人丑,卻因鮮明的特徵更有辨識度。

而普通人認知中的美,是沒有特徵的「平均臉」。

有研究發現,通過電腦合成的多人面部圖像,比單個面孔更符合人類審美,在各國文化中皆是如此。

由於標準美人的臉過於平均,會出現「千篇一律」的長相,外貌上很容易混淆。

當然,也可能是從一家整容醫院出來的

以前,「媽生平均臉」太少,美就是特點。如今,隨著化妝技術和醫療技術的發展,「人造平均臉」越來越多,人們也發現了「平均臉」的缺點——記不住。

為什麼記不住?因為沒有特點。

就像某些「藝術照」的造型,統一的雙眼皮貼、假睫毛……拚命抹掉別人的個人特徵,拍出來的照片除了本人誰都像,其實一點都不「藝術」。

一件藝術品,如果讓人看了都記不住,還算什麼藝術?相比美得毫無特點,那些丑得過目不忘的作品更有記憶優勢。就像今年的「藍兔郵票」,不僅比擁有兔子「平均臉」的歷屆兔年郵票「丑」,還「丑」得極富特色。

搞美術單純會找特點、放大特點可不夠,美術生在沒上大學前,就已經熟練掌握這項基本功了。

某年某美術學院人像素描優秀試卷

藝術家還需要與眾不同的繪畫風格,這種風格來自其獨特的視角和表現形式,有極高的辨識度,一看就知道出自何人之手。

那麼,如何練就獨特的藝術風格呢?

藝術家的獨特風格「美」

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通過不斷學習、融入其他藝術風格來精進自己的作品,但屬於可遇不可求的存在,卻可以通過某些疾病「輕鬆」獲得。

現在色盲是不允許從事美術繪畫、藝術設計、攝影等行業的,因為這些領域對色彩的辨識能力要求較高,而色盲眼中的景象與普通人差距過大。

那麼讓色盲畫色彩畫會怎麼樣呢?會出現藝術大師。

現代畫家尼爾·哈比森是只能看到黑白的「全色盲」,在一種能將顏色轉換成聲波的特製機器協助下,走上了繪畫道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合法的「電子人」,其作品的用色也格外「獨特」。

確實是一般人使不出的配色

除了色盲,眼底黃斑病變、白內障、玻璃體渾濁或積血等眼部疾病,都可能使藝術家具有「獨特視野」。

不瘋魔不成活。精神疾病也可能是藝術家獨特風格的「靈感來源」。

在畢卡索多變的繪畫風格中,五官錯位的畸形女人系列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

而這種五官錯位的影像,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視物變形症」時所見的景象。

「視物變形症」是病人所見人或物的形狀、輪廓、大小等發生的視覺形變,可能是整個視野中所有的物體都變形,也可能是視野中物體的部分變形,可能與大腦枕葉、頂葉及顳葉的病變有關。

正因為這些畫面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在藝術領域才會有獨創性。而人類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具有排斥性,這是生存本能。

經過長期觀察、了解和熟悉之後,大部分人會選擇接受,就像那些超丑的世界名畫,雖然我們畫不出來,但已經看習慣了。

至於藍兔郵票的「丑」和「怪」,或許就是它最大的價值。

點擊圖片閱讀|寶馬車衝撞人群致5死13傷,無差別殺人有多可怕?

點擊圖片閱讀 |創可貼和創口貼居然是兩個東西??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3e065ec0ebba30b8996ab1c7445fd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