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肢體需求你有忽視嗎?被置若罔聞的寶寶,大腦變化讓人心疼

2023-03-22     樊村聊教育

原標題:寶寶的肢體需求你有忽視嗎?被置若罔聞的寶寶,大腦變化讓人心疼

當寶寶張開雙臂想要抱抱的時候,作為父母的你會怎樣去回應呢?

也許在一開始,新手爸媽會很樂意去回應寶寶這樣親昵的舉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沒了耐心的父母,對於孩子的這種肢體接觸需求,就不那麼積極地反饋了。

父母們也許會因為手頭上還有要忙著的事情,而選擇性地忽略孩子的肢體表達;也許會因為不耐煩,而裝作看不見孩子想要得到回應時的哭鬧。

這些看起來只是父母「一時怠慢」的回應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為什麼寶寶渴望回應?和大腦發育有關係,看完你還敢忽視嗎在寶寶剛出生以後,他們的大腦發育仍然處於尚未發育完全的狀態之中,這使得他們對於自我與環境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時的他們正處於「全能自戀感」階段。

他們把自己看成是環境的中心,對於內心的需求極其渴望滿足,他們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感受能夠被外界感知並且得到回應。

此時如果父母們能夠給予情感反饋,那麼孩子便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如果父母的態度是冷漠的,那麼孩子便會陷入無助的境地之中。

與此同時,孩子的大腦發育與豐富的環境刺激有關,而事實上只有當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時,他們才能夠有精力去感知環境刺激。

否則他們會把尋求內心安全感的滿足放在首位,進而放棄了對於周圍環境刺激的探索,大腦發育便會由此受到負面影響。孩子渴望得到回應,其實這也是保證大腦發育得更完善「基本需求」。

研究人員把實驗設定為六個月,並且在這段時間內對這些家庭中,父母的養育方式進行跟蹤記錄,然後在實驗期結束後,將小寶寶們的大腦掃描圖像作對比,希望從中能夠發現家庭養育方式,對孩子大腦發育所產生的影響。

最終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當父母對於孩子需求的反饋有所不同時,孩子大腦中央區域的海馬體面積會發生明顯變化。雖然只有六個月的時間,但是大腦結構隨之發生了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當孩子獲得父母的反饋較少時,他們大腦中的海馬的面積會有明顯增加。專家們認為海馬體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掌管著個體處理痛苦、學習、記憶等很多方面,如果海馬體面積增大,那也就是說明孩子在主動地嘗試著處理壓力。

顯然這樣的大腦結構變化著實令人感到心疼,孩子們並非無憂無慮,他們正在父母的忽視中忙著緩解壓力。

面對寶寶的「回應」需求,父母要怎麼做?三個方法帶你走進孩子內心1)及時地給予孩子情感回應

當孩子對父母表達出肢體需求時,父母們應該及時地給予反饋,不管是情感回應還是肢體回應,都應該以讓孩子感覺到充足的安全感為最終目的。

把3個孩子都送進史丹福大學的超人母親——陳美玲就曾經提到過,如果孩子想問問題,即便是自己在炒菜,她也會及時認真地回應。顯然,父母對孩子所給予的回應遠比他們想像中得更有價值。

2)試著與孩子實現同頻共振

只有當父母和孩子處於同一頻道時,親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才會更為順暢。如果父母只是抱著自己的認知來看待孩子所遇到的問題,或者是感受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表達,那麼就很有可能會出現會錯意的情況。只有父母們願意體會孩子的感受時,他們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

3)儘量地給予孩子多一點耐心

整天被孩子的吃喝拉撒所包圍的父母,也許會覺得自己的耐心在一點一點消耗,但是即便是這樣,父母們也不要對孩子的感受選擇性忽略。

因為在父母的生活中,孩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父母卻是全部,當父母願意對孩子多一點耐心時,孩子是非常敏感地感知到的。

為人父母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她需要父母們拿出足夠的愛和耐心,所以當小傢伙們伸開雙臂想要抱抱的時候,父母們完全沒有理由去拒絕。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孩子表現出的肢體需求,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2cb10c6674a25dcfd73c6bb6d6c02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