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昨天專門去了趟小雁塔·西安博物院景區,主要目的是為了看一個展覽——「花月醉雕鞍——大唐金鄉縣主展」,看完之後收穫蠻多,推薦大家也去看看!
整個展覽是圍繞金鄉縣主墓考古發現進行的一次專題展示,展出文物181件(組),規模雖然不算很大,但內容卻十分精彩。
其一,金鄉縣主這個人物非常傳奇,她的一生正值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展出文物的水準很高,而且更能表現唐朝風尚。
其二,這是金鄉縣主墓考古發現的首次專題展出,展出全面、系統且深入,我也get到了不少新知識。
其三,以女性為主的展覽,布展很漂亮。此外還有蓋印章、送文創口罩等互動活動,很加分。
前面提到了,金鄉縣主是一位女性。她是唐高祖李淵的孫女,滕王李元嬰的女兒,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奶奶,皇親國戚、身份顯赫。
插個題外話介紹一下她的父親,滕王李元嬰是李淵最小的兒子,沒什麼政治貢獻,知道的人估計不多。不過李元嬰留下了一座江南名樓——「滕王閣」。《滕王閣序》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估計你也會背誦。如今,位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閣景區依然是當地最有名的景點之一。
在唐朝,宗族女子的封號和等級並不相同。皇帝的姑姑封為大長公主(正一品),皇帝的姐妹封為長公主(正一品),皇帝的女兒封為公主(正一品)。「縣主」則是親王女兒的封號,級別為正二品。
金鄉縣主的封地在山東兗州一帶的金鄉縣,因此得名(Ps.唐朝規制,金鄉縣主並不需要前往封地,她一生都居住在長安城裡,只是可以享受金鄉縣的賦稅)。她出生於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卒於唐玄宗開元十年(公元722年),歷經中宗、睿總、武周、玄宗數朝,見證了唐朝從開疆拓土到走向輝煌的全盛時期。
金鄉縣主死時正值唐朝國力的鼎盛時期,唐玄宗厚葬了這位李氏家族中的長輩,因此,金鄉縣主墓中出土的文物也十分精美,再現了盛唐時期的社會風尚,特別是西域文明對唐朝生活的深刻影響。
整個金鄉縣主展分為「大唐縣主、生逢盛世、多彩人生、和鳴于飛」四個單元組成,介紹了墓主人的一生,也全面、系統的展示了1991年出土於西安市東郊灞橋鎮於家磚廠、後被考古專家認定為金鄉縣主墓內的所有181件(組)文物。
近200件文物,無法一一盡述。說說我印象深刻的一些文物吧。
音樂天團
金鄉縣主生活的年代,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西域文明源源不斷地湧入長安城,也造成了大唐人民穿胡服、聽胡樂的風尚。展覽中可以看到很多造型生動的「騎馬伎樂俑」。她們女扮男裝,手持的樂器多為胡樂器,比如細腰鼓、箜篌、琵琶、篳篥、鈸等,造型精巧、姿態靈動。
騎馬敲腰鼓女俑 她的孔雀冠很可愛啊
騎馬敲篳篥女俑
騎馬彈琵琶女俑
騎馬彈篳篥女俑
騎馬吹篳篥女俑
狩獵高手
金鄉縣主墓中還出土了一批狩獵俑,讓我們可以一窺當時宮廷貴族們的遊玩狩獵場景。
抱犬狩獵胡俑
有胡人抱狗狗去狩獵的。
帶猞猁狩獵女俑
有女子帶猞猁去狩獵的。
駝鹿狩獵僮俑
有馱鹿去狩獵的,我猜這鹿是打獵的戰利品吧。
架鷹狩獵胡俑
架鷹狩獵胡俑
有架著老鷹去狩獵的。
帶豹狩獵胡俑
細節放大 表情很靈動哈哈哈
還有帶著豹子去狩獵的,逐漸離譜了有沒有。
值得說明的是,唐朝宮廷貴族在很短暫的時間內曾經訓練豹子作為狩獵輔助動物,估計是豹子太兇猛了,這種訓豹的時間很短暫,因此相關文物極少。所以金鄉縣主墓中出土的這個獵豹狩獵胡俑極為珍貴。
除了上述這些成系列的「天團」,這次展覽中還展示了金鄉縣主極其丈夫的墓志銘,金鄉縣主冠飾殘件等文物。抽個時間,大家可以親自來尋寶了!
展覽就在西安博物院的一層,沒有門票,免費開放。看完展覽,可以在門口蓋幾個特色文物的印象,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填個問卷調查免費領一個文創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