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兜著尿不濕才敢出門 最後確診壓力性尿失禁

2023-12-22   寧波晚報

原標題:她兜著尿不濕才敢出門 最後確診壓力性尿失禁

醫生正在為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做手術。

不少女性都有過這樣尷尬的經歷:稍微咳嗽、打個噴嚏,尿液就突然不聽使喚地流了出來——這其實被稱為壓力性尿失禁,雖不致命,但非常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也被稱為「社交癌」。近日,寧波市第二醫院婦科卓志紅副主任醫師就接診了多位飽受漏尿困擾的女性,其中57歲的劉阿姨(化名)的經歷值得引起女性朋友的警惕。

劉阿姨是獨自一人來醫院看病的,進入卓志紅診室時,她非常緊張,對病情羞於啟齒。在卓志紅耐心的引導下,她才吞吞吐吐地說明來意:「我一把年紀了,真的非常不好意思來看這個問題,但是我真的受不了了!我現在只要稍微活動下就會小便憋不住,每天都需要兜著尿不濕才可以出門。」

原來劉阿姨從兩年前就開始在咳嗽、大笑的時候漏尿,但由於當時沒有多嚴重,也難以啟齒,她並未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漏尿的情況愈發嚴重,稍微做些體力活動都有可能「尿濕褲子」。她時常覺得自己周身散發異味,怕遭人笑話,漸漸淡出社交圈,停了最愛的廣場舞,昔日樂觀開朗的她變得鬱鬱寡歡。

卓志紅對劉阿姨進行了細緻的查體,並結合盆底超聲、尿動力學檢查,診斷她為中重度壓力性尿失禁,而她的病史,要追溯到妊娠時期。當時,她的盆底功能就因胎兒過大受損,但因為年輕,並沒有以症狀的形式表現出來。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結構鬆弛進一步加重了盆底功能障礙,導致了漏尿的出現。

卓志紅介紹,壓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壓增加時尿液不自主流出。得了尿失禁,首選保守治療,也就是非手術治療,治療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預、盆底肌肉鍛鍊、物理療法等。

壓力性尿失禁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成年女性尿失禁的發病率高達46.5%,其中50%以上為壓力性尿失禁,「每周門診我都會遇到尿失禁的患者,輕度患者多為年輕女性,因產後漏尿來進行盆底康復治療,一般保守治療後症狀能夠緩解。中老年女性對疾病的認知度不深,沒有及早治療,來就診時,大多已是中重度尿失禁,且往往是因為嚴重影響生活才來就診,此時只有通過手術才能改善,非常可惜。若能及早干預,是可以避免發展到這個地步的。」卓志紅表示,「如今,越來越多女性意識到產後盆底康復的重要性,主動在產後42天內到院接受專業治療,有效預防了尿失禁的發生。」

經綜合評估並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卓志紅為劉阿姨實施了微創手術,術中卓志紅用一根約1厘米寬的「網帶」將尿道中段「兜」起來,提升尿道周圍組織的支撐力,手術僅耗時20分鐘,術後劉阿姨小便順利解出,不再漏尿,第二天就出院了。

如今,劉阿姨已徹底擺脫尿失禁的困擾,重拾廣場舞的風采,還開始計劃與朋友外出遊玩,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好了許多。

記者 孫美星 通訊員 李嬌蓉 俞俊妍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