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段義孚首部中文簡體譯本《逃避主義》修訂上新

2023-11-12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新書推薦 | 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段義孚首部中文簡體譯本《逃避主義》修訂上新

「逃避」常被視為人性的弱點,作者卻敏感地捕捉到其積極的一面。

人類逃避什麼?為何逃避?如何逃避?

人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美] 段義孚 著

周尚意、張春梅 譯

ISBN:978-7-100-22627-1

定價:98元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段義孚先生用全書給出其對逃避主義的定義。

段先生認為,逃避主義是一把打開人類本質和文化之門的鑰匙。在本書中,段先生闡述了人類逃避的對象、原因和途徑。人類運用想像力和行動逃避嚴酷的自然、文化的羈絆、混沌的不確定感、自身的動物性。在逃避動機驅使下,人類創造著文化,不斷推動著人地關係的變化。

01

看點推薦

  • 引領學術。本書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的特點,是理解人文主義地理學最好的學術讀本之一,是被選為段義孚先生首部中文簡體譯本之原因。

  • 啟迪智慧。在當下社會,逃避似乎意味著我們在現實的世介面前蒼白無力。但!在所有生靈中,只有人類能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選擇退卻,並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只有人類才可能擁有的文化。讀本書,觀作者如何從消極、悲觀的主題中尋找到希望和光明。

  • 舊錦新樣。原著旁徵博引,論述領域甚廣,作者語言簡練流暢,用詞考究。譯者盡心竭力傳遞作者原意,譯本追求「信、達、雅」兼備。譯本自出版以來,豆瓣評分8.5分,廣受地理學、建築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讀者關注。此次修訂,譯者再次精心打磨,期待讀者常讀常新。

引領學術。本書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的特點,是理解人文主義地理學最好的學術讀本之一,是被選為段義孚先生首部中文簡體譯本之原因。

啟迪智慧。在當下社會,逃避似乎意味著我們在現實的世介面前蒼白無力。但!在所有生靈中,只有人類能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選擇退卻,並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只有人類才可能擁有的文化。讀本書,觀作者如何從消極、悲觀的主題中尋找到希望和光明。

舊錦新樣。原著旁徵博引,論述領域甚廣,作者語言簡練流暢,用詞考究。譯者盡心竭力傳遞作者原意,譯本追求「信、達、雅」兼備。譯本自出版以來,豆瓣評分8.5分,廣受地理學、建築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讀者關注。此次修訂,譯者再次精心打磨,期待讀者常讀常新。

02

作者簡介

段義孚(1930—2022),著名華裔地理學家,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英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曾長期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和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2012年獲瓦特林·路德國際地理學獎。代表作有《戀地情結》《人文主義地理學》《空間與地方》等。

03

譯者簡介

周尚意,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張春梅,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輯。

04

目錄

《逃避主義》重譯序

譯者序

導言

第一章 大地/自然與文化

第二章 動物性/掩飾與戰勝

第三章 人/分離與冷漠

第四章 地獄/想像的扭曲與限制

第五章 天堂/真實與美好

注釋

致謝

索引

05

精彩試讀

第一章 大地/自然與文化

半小時前,我在湖畔悠然漫步,大雨驟然而至,於是我驚慌地逃回家。我的房子就是我的避難所,這是我精心建造的溫暖小世界,它可以為我遮風擋雨,庇護我,使我免受自然的威脅與打擊。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我馬上產生了疑問:從房子到宗教,其中存在著什麼樣的文化?這樣的文化是不是也是一種逃避?

在我們當下的社會中,甚至可以說在所有的社會中,「逃避主義」這個詞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貶義的意味。逃避,意味著人們在現實的世介面前是如此蒼白無力。我們將逃避主義文學視為逃避現實的創作,也常常將超市、遊樂場、主題公園,甚至風景如畫的郊區視為逃避現實的目的地。簡而言之,它們對於人類生活而言無足輕重,不足掛齒。

質疑逃避主義的原因很多,最顯而易見的莫過於下面的事實:只有當動物認清了它所生存的環境的現實面目後,才能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來。白日做夢、痴心妄想無濟於事。閉上雙眼,嚴醋的現實並不會從眼前消失。但是,據我所知,在所有生靈中只有人類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選擇了退卻。人類會閉上自己的雙眼,想出自然界可能給人造成的種種威脅,卻不敢睜大雙眼,抖擻精神去直面這些威脅。只有人類在現實面前會做白日夢,妄圖靠幻想、靠逃避解決問題。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只有人類才可能擁有的文化。這個文化指的不僅僅是後天習得的習慣,製造與使用的工具,還包括人類全部的思想與信仰、習慣與風俗、技能與人工製品。人類傾向於利用這樣或那樣的手段來逃避自然,文化更多地與這種傾向聯繫在一起。至今為止對於人類的定義仍然爭論不休,我在這裡再補充一點:人是一種天生就討厭接受現實的動物。人不僅屈從於環境、適應於環境,這是所有動物的共性,而且,人還會按照事先所設想的方案去改造自然。也就是說,人類在改造自然之前會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舉動,也就是說人類仿佛「看到了」即將發生的事物,而這些事物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就是想像,而想像是人類文化的基石。

06

相關書評

段義孚先生極其睿智,是人文主義地理學的領袖人物。他將其在人文地理學方面的許多重要研究思想結集成《逃避主義》一書。段義孚先生一直以來專心研究人文地理學方面的基本問題——人,究竟意味著什麼?當人們將地球變為自己生存的家園時,他們又是如何適應並改造自然的?自然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發生變化的?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揭示出萬事萬物之間的關聯性與對應性,同時也揭示出地理學的本質與研究範疇。從他的文字中透射出他博大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富於智慧的思想見解。

——J.尼古拉斯·恩特里金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這部有趣的著作給我們一種有益的啟示,啟示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大大小小的事情、觀念和經驗。段義孚先生思考的中心主題是文化,他認為文化是人類逃避自然、逃避人類自然本質的必然產物。這是一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著作,因為它是以一種最為積極的方式進行闡述的。該書語言鮮活有力,極具創造性,反映了作者絕妙精闢的洞察力。

——埃德蒙茲·V. 巴恩克斯 德拉瓦大學

逃避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於恐懼,恐懼飢餓、洪水、瘟疫,甚至恐懼某種文化。當人受到壓力的時候,就想要逃避到另一個地方,這是一種本能或者權利。這也涉及我們剛剛討論的主題,其實最深的孤獨是無處可逃。段義孚在研究恐懼景觀和逃避主義時,把人類古今中外的內容都涉及了,實際上他想研究的是一個普遍的問題,恐懼和逃避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人類的心理與地方、空間密切關聯,他想把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系統性的探究。

——葉超 華東師範大學(摘錄自《南方人物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1e1408ff11f0bc4e70d01efe823eabb.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