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為何有10國的國徽都帶「鷹」圖案?

2023-01-08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歐洲,為何有10國的國徽都帶「鷹」圖案?

卡達世界盃是新冠疫情三年以來,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體育賽事之一。

歐洲一共有13支隊伍參賽,超過參賽球隊總數32支的三分之一,各個賽場頻繁飄揚起歐洲國家的國旗。

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發現,一些歐洲國家的國旗上都有相似的老鷹圖案,如波蘭和塞爾維亞。

綠菌場上的塞爾維亞國旗,綴有鷹徽

其實,國徽採用老鷹圖案的歐洲國家更多。

目前歐洲有44個國家,有44種國徽,其中10種帶有老鷹圖案,竟然占到總數的22.7%,而且既有雙頭鷹,也有單頭鷹,顏色同樣各不相同。

歐洲各國國徽

更有意思的是,這10個國家之間幾乎沒有明顯的共同點,人種、信仰和地理分布均不相同,既然如此,為什麼這些國家的國徽都選擇了老鷹圖案?

一共有十個歐洲國家的國徽採用了老鷹圖案

一、羅馬鷹徽

歐洲國徽里的老鷹圖案,絕大部分來源於古羅馬文明。自從公元前9世紀古羅馬文明誕生以來,老鷹便是權力、正義與智慧的象徵,被認為是神靈的代表。

公元前103年,執政官馬略將老鷹定為羅馬軍團的標誌,從而奠定了鷹徽的崇高地位。

羅馬軍團的鷹徽是一隻展開雙翅抓著閃電的黑色單頭鷹,被製成立體徽章安放在旗杆頂端,戰士們會用生命來守衛鷹徽。

隨著羅馬軍團的南征北戰、開疆拓土,鷹徽很快成為整個羅馬帝國的象徵,聳立在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早期的羅馬軍團鷹旗其實是立體雕塑

為了統治太過遼闊的疆土,帝國擁立兩位皇帝分別管理東西兩部分。

由於深受古希臘和西亞文化的影響,東半部分在政治、軍事、經濟、宗教等方面越來越多地出現自身特色,與代表羅馬傳統的西半部分愈發格格不入,兩者之間多次爆發大規模內戰。

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再次統一帝國,將黑海畔的拜占庭定為與羅馬具有同等地位的首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一世將黑色雙頭鷹定為新的帝國徽章,以表明自己同時盯著帝國的東西兩個部分。

富庶的東方使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有了抗衡羅馬的資本

然而,等到君士坦丁一世去世後,東西兩部分重新陷入內戰,並在395年正式分裂,以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為各自首都,西羅馬帝國仍然採用傳統的單頭鷹徽章,雙頭鷹徽章則被東羅馬皇室繼承。

在日耳曼人等蠻族的衝擊下,西羅馬帝國滅亡於476年,單頭鷹徽隨之隕落。日耳曼人的各個分支如哥特人、倫巴第人等等,紛紛在西羅馬帝國的故土上建立起政權。

西羅馬帝國毀滅了,羅馬教廷的地位卻得到進一步提升。出於對羅馬帝國昔日輝煌的崇敬,以及招攬分散在各地的羅馬軍團和移民,日耳曼人的法蘭克王國,通過接受羅馬教廷主持下的基督教為國教,來表明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

法蘭克王國基本統一了日耳曼各部,除了西羅馬帝國故土外,還拓展勢力到歐洲中部,包括今天的德國、奧地利等地。羅馬帝國的單頭鷹徽因而在很多地方被保存下來。

東法蘭克王國使接壤的西斯拉夫人歸皈了羅馬教廷

羅馬人的衰落和分裂,使巴爾幹北部的達契亞省陷入蠻族包圍,這裡的羅馬人後裔與當地達契亞人漸漸融合,依託險峻山地頑強生存,並一直使用帝國的單頭鷹標誌,他們最終將形成今天的羅馬尼亞人。

最純正的羅馬後裔,卻是最早被羅馬帝國拋棄的達契亞人

為了收復古羅馬人起源地義大利半島,重現分裂前的那個大帝國,東羅馬帝國在此後的幾百年里多次發動西征,但都沒有成功,雙頭鷹徽章漸漸成為東羅馬帝國的標誌。也有人認為,雙頭鷹代表的是東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歐亞兩個洲,以及境內為數眾多民族的聯合。

二、雙頭鷹徽

東羅馬帝國也被稱為拜占庭帝國,上層是希臘化的羅馬人,他們講希臘語,自稱希臘人,希臘文字幾乎完全取代了沿襲自古羅馬人的拉丁文。

拜占庭帝國的疆域包括歐洲巴爾幹半島、亞洲小亞細亞等地區,統治著上百個民族。聯結這個帝國的文化紐帶並不是羅馬文化,而是拜占庭教廷主持下的基督教,即東正教的前身。

歐洲和亞洲兩部分疆土同樣都是拜占庭的立國之本

6世紀開始,斯拉夫人大規模向外遷移。向西的一支形成波蘭、捷克等西斯拉夫人,向南的一支形成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等南斯拉夫人,向東的一支則演變為今天的俄羅斯等東斯拉夫人。

根據古代波蘭傳說,一位早期波蘭部落的酋長,在格涅茲諾(今波蘭西部的波茲南省境內)看到天上翱翔著銀白色雄鷹,便在此地建造城堡,使格涅茲諾成為波蘭民族和文化的發祥地。於是,波蘭人將鑲嵌在紅底色上的白鷹作為本民族徽章。

唯一與古羅馬文化沒有關係的是波蘭鷹徽

9世紀波蘭民族形成並建國後,從來沒有被拜占庭帝國統治。因此,波蘭鷹徽是唯一與古羅馬人沒有關係的鷹徽,最終演變成今天波蘭的紅白兩色國旗國徽。

由於受到法蘭克王國的影響,波蘭人和捷克人等西斯拉夫人先後歸皈了羅馬教廷。而遷入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人,則跟隨拜占庭帝國改信了拜占庭教廷。

捷克處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邊緣地帶,受日耳曼的影響深遠

拜占庭帝國把宗教當做有力武器,以融合其他民族、擴展帝國的影響力,幾乎整個巴爾幹民族,比如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南斯拉夫人都成為其信徒,連東斯拉夫人也被拜占庭教廷征服。

塞爾維亞用雙頭鷹徽來表示對拜占庭的忠誠

塞爾維亞人是南斯拉夫人最強大的一支,也是拜占庭帝國重點拉攏對象。因此,塞爾維亞人把雙頭鷹徽融進自己的徽章,以表明與拜占庭帝國的特殊關係。

東正教是拜占庭帝國得以維繫千年的主要因素之一

阿爾巴尼亞人生活在山區,自稱為「山鷹之子」,很容易接受雙頭鷹徽。而羅馬尼亞人作為古羅馬人後裔,更喜歡代表古羅馬傳統的單頭鷹徽,對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及雙頭鷹徽沒有太多感情。

阿爾巴尼亞的地理位置

三、羅馬傳承

古羅馬人的單頭鷹徽在西歐沉寂了好幾百年,但毀滅西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並沒有忘記它。843年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其中的東法蘭克王國又在911年自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也叫德意志第一帝國,為了表明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德意志皇室採用了古羅馬的黑色單頭鷹徽作為家族徽章。

受其影響,很多皇室分支和貴族在設計徽章時都選用了鷹徽。

仔細辨認會發現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有不少採用單頭鷹徽

1054年,羅馬教廷和拜占庭教廷正式分裂,分別形成天主教和東正教。換個角度可以說,拜占廷帝國從此不再被看作是羅馬人的國家,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皆是如此,拜占庭人甚至稱西法蘭克人為「拉丁人」。

12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帝國崛起於西亞,不斷侵蝕拜占庭帝國的疆土,使這個千年帝國越來越衰弱。

14世紀後期,鄂圖曼人奪取小亞細亞地區後又攻入巴爾幹半島,與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阿爾巴尼亞人、羅馬尼亞人展開血腥廝殺。

拜占庭帝國滅亡前,鄂圖曼便已大舉入侵巴爾幹

15世紀中期,拜占庭帝國苟延殘喘於首都君士坦丁堡,巴爾幹各民族先後被鄂圖曼征服,在這一片伊斯蘭化浪潮中,阿爾巴尼亞的反抗最有成效。

1444年,拜占庭貴族出身的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培德,打敗鄂圖曼軍隊重建阿爾巴尼亞公國。

斯坎培德將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徽作為家族徽章,以表明自己的拜占庭血統,並號召信仰東正教的各巴爾幹民族一起反抗。斯坎培德建立的這個公國獨立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他也被阿爾巴尼亞人當作國家創始人。

阿爾巴尼亞國徽上有一頂斯坎培德帽,以紀念民族英雄斯坎培德

塞爾維亞、黑山等南斯拉夫人經常與阿爾巴尼亞人並肩作戰,他們同樣舉著雙頭鷹旗。從這個角度看,雙頭鷹旗已經變成東正教民族反抗鄂圖曼的標誌,這種原本象徵拜占庭帝國的徽章,最終變成了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等民族的標誌。

1453年,鄂圖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標誌著拜占庭帝國徹底滅亡。1473年,倖存的拜占庭末代公主嫁給了剛剛統一俄國的伊凡三世,因此伊凡三世認為自己有權繼承拜占庭帝國,便把雙頭鷹徽作為王室徽章。東正教廷也轉移到了莫斯科。

黑山歷史上是塞爾維亞的小弟,隨其採用雙頭鷹徽

與此同時,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認為,既然拜占庭帝國已亡,自己便是羅馬帝國的唯一繼承者,於是用拜占庭的雙頭鷹取代了古羅馬的單頭鷹。

哈布斯堡家族分支眾多,奧地利也在其統治下,而捷克又是奧地利的附庸,雙頭鷹徽因此擴散到了這兩個地方。

不過,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格局十分鬆散,封建領主有較大自主權,採用單頭鷹和雙頭鷹的都不少,像普魯士和捷克就是單頭鷹。

四、現代鷹徽

對古代歐洲而言,徽章有著十分獨特的意義,王公貴族的徽章往往會演變成國家或民族的象徵。即使是一些新生或重新獨立的國家,也喜歡借鑑古代王室徽章來設計現代國徽。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思想啟蒙運動和拿破崙戰爭,促使一大批歐洲民族覺醒,開始爭取獨立解放,尤其是巴爾幹地區。與此同時,神聖羅馬帝國在1806年瓦解,德意志地區更加分裂。

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實屬同一民族,國徽國旗頗為相似

19世紀中期,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等民族先後向鄂圖曼帝國開戰,他們採用象徵反抗精神的雙頭鷹徽,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俄國自詡斯拉夫民族的老大哥,既提供了支援,同時也得到不少補償,比如從羅馬尼亞割走了摩爾多瓦地區。

摩爾多瓦人和羅馬尼亞人是同族

1871年普魯士完成統一建立德意志帝國,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繼承者,再次採用單頭鷹徽。哈布斯堡家族則一直統治著奧地利,沿用自己的雙頭鷹徽。

左為哈布斯堡奧地利末代皇帝徽章,中間是雙頭鷹徽,右為現代奧地利國徽,改用單頭鷹徽

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地利改用更古老的單頭鷹徽,並延續至今,以區別於哈布斯堡的雙頭鷹徽。

阿爾巴尼亞、波蘭、捷克獲得獨立,歷史上的鷹徽和國旗作為民族精神的傳承,而被重新採用。

捷克國徽最為複雜

俄羅斯帝國被蘇聯取代,完全取消了雙頭鷹徽。而與羅馬尼亞同屬一個民族的摩爾多瓦也趁機從俄國獨立,採用類似羅馬尼亞的單頭鷹徽。不過,摩爾多瓦隨後又被併入蘇聯,不再使用鷹徽。

俄羅斯一直自詡為拜占庭帝國的正宗繼承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在國徽里保留了老鷹圖案,統一後的德國雖然國旗上沒有鷹徽,卻在政府旗和軍旗上有所反應,可見德國人對鷹徽仍有特殊情感。

1991年蘇聯解體後,除了摩爾多瓦獨立並恢復單頭鷹徽外,俄羅斯聯邦重新採用雙頭鷹作為國徽。現代人更多將此解讀為,幅員遼闊的俄羅斯需要同時看顧歐洲和亞洲兩個方向。

德國軍旗由國旗加鷹徽而成

這樣一來,現代歐洲就有俄羅斯、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波蘭、塞爾維亞、黑山、摩爾多瓦、捷克、阿爾巴尼亞等十個國家的國徽上有老鷹圖案。除了波蘭外,其他國家都受到古羅馬帝國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歐洲歷史上的王公貴族基本上都有獨特的家族徽章,而且可以經常變更。因此,這些國家的國徽雖然都源自古代,卻並沒有墨守成規,政權更迭時一般都會進行改造,使其更符合現代的政治和審美觀念。

左為英格蘭三獅隊徽,右邊的紅底三黃獅徽章由「獅心王」理查一世所有

除了代表古羅馬文化的鷹徽外,獅子也是歐洲常用的徽章圖案,比如英格蘭足球隊就有「三獅軍團」的外號。

英格蘭足球隊隊旗上的三獅圖案,取自英格蘭王室徽章,而真正源頭是12世紀著名的理查一世,綽號「獅心王」,是英格蘭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

徽章在歐洲是一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學問,徽章對歐洲社會也有很強影響力。現代很多歐洲國家的國徽,追根溯源都可以在古代找到出處。

歐洲常見的國徽類型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1541e5d32b92a15ad232cdce67b6d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