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能火向全國,是因為他踩中了,中國文化的三個「隱形規則」

2023-05-17     皮皮電影

原標題:郭麒麟能火向全國,是因為他踩中了,中國文化的三個「隱形規則」

最近,由郭麒麟和金晨主演的《平凡之路》播出了。

在央視八套,它的收視率,突破了1.5。

播出第二天,熱度突破了26000,超過了最近口碑爆棚的《漫長的季節》。

不知不覺,郭麒麟已成了95後男演員的翹楚。

看看他這兩年的成績。

網劇方面,他主演的《贅婿》是2021年上半年口碑最熱的劇;

電影方面,剛剛上映的《龍馬精神》里,他和成龍搭檔,表現不俗;

電視劇方面,又有了《平凡之路》這樣的「央視出品」代表作;

綜藝方面,他更是全面開花,《心動的信號》《五十公里桃花塢》《開始推理吧》《最強大腦》……

他已經成了綜藝常客。

郭德綱看到自己的兒子這麼出息,相信會露出欣慰的微笑。

有人或許不服,郭麒麟不就是沾了星二代的光嗎?

如果他爹不是郭德綱,以他的學歷、樣貌、身材、演技,別說男主角了,恐怕連試戲的機會都沒有。

「他現在的成績,完全是因為有老爸在背後鋪路。」

這話說對了一半。

我們常說,小火靠捧,大火靠命。

郭麒麟能混娛樂圈,自然因為他爸是郭德綱。

但他能影視綜全面開花,甚至火向全國,就不是「關係戶」,那麼簡單了。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就會發現,郭麒麟能成,其實是踩中了,中國文化中的三個隱性規則。

01、

我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郭麒麟似乎就出生在「羅馬」。

若干年前,就有人給他設計好了人生劇本:每天吃喝玩樂,等著接管德雲社就好了。

乍一看沒毛病,仔細品卻危機四伏。

郭麒麟是郭德綱和前妻生的孩子。

後來郭德綱二婚娶了王惠,王惠成了德雲社的大管家,郭麒麟和繼母的關係,也讓外界紛紛猜測。

一方面,雙方表面上是和諧的。

郭麒麟會在節目中主動提起,父親追王惠的舊事,還親切地稱呼王惠為「我媽」。

王惠為了郭麒麟健康成長,一直沒要孩子。

直到郭麒麟成年後,才和郭德綱生下了小兒子郭汾瑒。

前幾天,天津德雲社的二周年慶典演出中,郭麒麟和王惠還同台表演了京韻大鼓,打破了不和傳聞。

但另一方面,郭麒麟和父母的關係也很微妙。

熟悉郭德綱的朋友都知道,老郭私下是個很沉悶的人,和兒子的關係,並沒有那麼「高調」或「熾熱」。

郭麒麟並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他童年時,父親創辦的德雲社剛起步,一心撲在事業上,年幼的他只能自己穿衣吃飯洗碗。

在對郭麒麟的教育上,郭德綱也實行高壓政策。

他覺得「打罵教育」和「棍棒教育」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失的一環。

郭氏父子的相處模式,就是傳統中國父子的相處模式。

彼此有愛,但打死不說,孩子長大後,就容易形成某一種隔閡。

《德雲斗笑社》里,郭德綱和郭麒麟見面時就說,他們父子倆好幾個月沒見了。

父子倆相見後,明明都是說話高手,但彼此之間明顯生分,郭德綱的話突然變少了,全程都靠郭麒麟插科打諢撐過去。

綜藝有劇本不假,但父子之間的這種相處模式,不可能演出來的。

郭麒麟出演成龍的《龍馬精神》,郭德綱都是通過記者才得知的。

他也坦言對這個兒子十分嚴格,很少當面表揚他。

郭麒麟首次出演話劇,他是偷偷跑到劇場觀看兒子演出的。

表演結束後,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比我演得好」,就讓郭麒麟淚流滿面。

大概是因為對郭麒麟虧欠太多,在生下小兒子郭汾瑒後,老郭改變了教育方式,對老二格外寵溺。

從小在父親高壓下長大的郭麒麟,不可能看不到父親的轉變。

德雲社這些年,已經發展成一個相聲帝國,而它的實際管理者,是郭麒麟的繼母王惠。

郭麒麟看似是家中長子,但娛樂圈那些頻繁上演的「豪門恩怨」,總會讓人心生波瀾。

他當然能理清,這背後的盤根錯節。

與其留在德雲社,做一個身份尷尬的「王爺」,不如走出舒適區,趟一下娛樂圈這灘渾水。

德雲社現在雖然一家獨大,但實際上是外強中乾。

相聲的創作進入了瓶頸,演員沒有生活,很難創作出好段子,繼續待著,其實就是吃老本。

但是相聲演員進入娛樂圈,就是降維打擊。

參加綜藝,郭麒麟反應極快,接梗拋梗,無所不能,比說相聲輕鬆,還能賺更多的錢,得到更多的好感,何樂而不為?

拍戲上,他雖然非科班出身,但說相聲的基本功在,台詞方面在同齡人里也是佼佼者。

如果把郭麒麟的人生比作一盤棋的話,別人只能看到一步,他已經看到了三步。

以父親的名氣做跳板,以相聲的功底做武器,以背後的德雲社做後盾。

他已經對未來10年,做好了規劃,

「下棋看三步,人生看十年」,這也是他踩中,中國文化的第一個隱形規則。

02、

郭麒麟逐夢演藝圈,看似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但同樣是危機四伏。

很多星二代因為從小養尊處優,心高氣傲,長此以往,就缺失了清晰的自我認知能力。

當他們在明星父母的庇護下,輕易拿到資源後,往往會盲目自信,最後反而會弄巧成拙。

這樣的例子,在娛樂圈屢見不鮮。

比如張光北的女兒張思樂,出演《巡迴檢察組》。

張思樂本來樣貌尚可,但非要演一個大美女,違和感滿滿。

還有吳剛的兒子吳羽卿,出演《狂飆》。

他演技稚嫩,按理說應該先在話劇舞台上,多磨練磨練,但非要演戲份極重的高曉晨。

結果顏值演技全都不在線,成為全劇的最大短板。

還有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

樣貌酷似前頂流吳某凡,某凡出事後他本來替補成為頂流。

但他演戲平平,場外還被曝出一些醜聞。

他日若離開了父母的羽翼,沒人知道他還能繼續飛多久。

再往前推,成龍的兒子房祖名,張國立的兒子張默,都是一手好牌打糊的典型。

反觀郭麒麟,他出道至今,從沒整過什麼么蛾子。

早期他的形象,就是地主家的傻兒子,樂觀開朗的小胖子。

說話幽默,為人謙遜,雖然不高不帥,但給人的觀感極佳。

後來進入演藝圈,他演了不同的角色,但都可以用一個詞兒來形容:妥帖。

無論是《贅婿》的寧毅,《龍馬精神》里憨憨的律師,還是《平凡之路》里的職場小白,全都符合他在大眾心中的形象。

長得不帥,那就成為全劇的搞笑擔當;

嘴皮子溜,那就多在台詞上下功夫;

沒有主角光環,那就專攻一些小人物。

《平凡之路》播出後,郭麒麟接受採訪時也笑稱,自己目前就是先深耕小人物。

同年齡段的演員,都是那種長相俊朗的類型,他也不好意思,湊那個熱鬧,給自己臉上貼金。

還不如換一條賽道,反正在95後的演員里,也沒人和自己搶著演小人物。

20多歲的年輕人,往往都是口出狂言。

但星二代郭麒麟,卻能保持這份清醒,而且在各個場合,都保持謙遜低調親和幽默。

如果保持住,這個年輕人前途無量。

郭麒麟之後的拍攝日程已經排滿,《慶餘年2》《贅婿2》《大奉打更人》……

每一部都在他的「妥帖」範圍內。

簡直「如魚得水」。

提到演技派,你很難想到郭麒麟,但提到郭麒麟,普通觀眾很難不喜歡他。

這也是他為何天分一般,但卻總能引領收視率。

「認清自己,幾斤幾兩,不冒然」,這也是他踩中,中國文化的第二個隱形規則。

03、

演員拼到最後,拼的都是文化。

這句話,看似對郭麒麟是不利的。

因為郭麒麟15歲,就輟學開始學相聲,在文化課上,是有重大短板的。

這種曝光多了,沒文化的一面,也會被大家看到。

但事實恰恰相反。

在文盲遍地的娛樂圈,郭麒麟甚至算是一個文化人。

比如他參加《奔跑吧》時,有一期他們來到博物館,講解員講解《清明上河圖》的繪畫時間大約在巳時。

其他人還沒明白啥意思,郭麒麟幾乎脫口而出,那就是9點到11點,一旁的楊穎差點驚掉了下巴。

再比如他參加《最強大腦》時,比賽選手張笑寒的本碩博都在清華就讀,是人人羨慕的「三清學生」。

郭麒麟點評道,道家說老子「一氣化三清」,希望這一氣,對你來說是氣勢,也是氣運。

一句話贏得滿堂彩。

郭麒麟的文化,不僅體現在能說出別人不知道的冷僻知識,能脫口而出名人名言,更體現在日常的談吐上。

同樣在《最強大腦》上,面對一批學霸,郭麒麟的點評尤為高妙。

他點評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帥哥宋佳昌:

「很長時間大眾對《最強大腦》有一種偏見,覺得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上,忽略了自己的外形,其實他們捯飭捯飭,都很好看。」

他點評挑戰失敗的數學老師戴寧:

「您的存在其實也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孩子不會關心我爸爸到底有沒有拿冠軍。」

他說的都是平實的句子,沒有吊書袋,沒有飈金句,但就是能擊中大家的心坎。

還是用那兩個字來形容——「妥帖」。

《最強大腦》播出時,「郭麒麟太會說了」立刻登上了熱搜,說明小郭的文化素養已經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只有初中文憑的郭麒麟,為何能成為文化人,其實背後的道理不難理解。

讀書多只是知識多,不代表文化水平高。

中國高校里高分低能的人,比比皆是。

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可以來自學校,也可以來自社會。

關鍵看人。

郭麒麟當年退學,並不是因為他學習差,相反他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衝擊重點中學。

是父親郭德綱一直攛掇他學相聲,才把他哄騙到輟學學藝。

相比同齡人,郭麒麟缺失的主要是數理化知識,傳統文化、歷史地理這些他可是一點沒落下,甚至學得更深。

因為學相聲講究說學逗唱,這些文史方面的東西,都要有所涉獵。

同樣是在德雲社,郭德綱對親兒子和其他人培養模式,也是不一樣的。

其他人的相聲里,屎尿屁很多,只要能逗笑觀眾,多下三濫的東西,都能加進去。

但是郭麒麟的相聲里十分克制,文梗很多,郭德綱就是把他朝著文化人的方向培養的。

郭德綱是小學畢業,但他年輕時吃了很多苦,學習了大量的傳統段子,文化造詣很高,他的社媒主頁,常常會發文縐縐的打油詩。

對相聲的理解,他也有自己深刻的見解,上海交大畢業的「公式相聲」夫妻,在他面前都淺薄得像個小學生。

如今,郭麒麟也接過了父親的衣缽。

他或許不是「德雲社一哥」,但德雲社的眾多演員身上,都帶著江湖氣和草根氣。

只有郭麒麟,自帶一股彬彬有禮的文化人氣息,這和老郭的培養不無關係。

「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文化,可以不上學,卻不能不讀書」。

要有文化,正是郭麒麟踩中的中國文化的第三條隱形規則。

談到未來,郭麒麟也特別坦誠。

他並沒有和相聲一刀兩斷,還是照常拍戲,照常上綜藝,但閒下來再回到小劇場說說相聲,換換腦子。

別的演員參加綜藝會被詬病,一心兩用會被詬病,演技不夠也會被詬病。

但郭麒麟因為情商高、會說話、有自知之明、有分寸感,在各個領域可以無縫切換,沒有一絲違和感。

「下棋看三步人生看十年、認清自己不冒然、演員要有文化」這三條隱形規則,也映射出了娛樂圈走向成功的三個關鍵法則,也讓郭麒麟走上了演員的另一條大路。

以前在他身上的眾多標籤里,「郭德綱兒子」曾經是最醒目的一個,如今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如今27歲的他,如果能繼續這樣堅持下去,未來有無限可能。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084d2ebcc54c878c3ee81dd4ef258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