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
於中好,詞牌名,即《鷓鴣天》。
本調五十五字,實由七絕兩首合併而成;惟後闋換頭,改第一句為三字兩句。通體平仄,除後闋首、次兩句有一定,及前闋首尾,後闋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與七絕相通。但應仄起,不得用平起。
清代:納蘭性德
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清代:納蘭性德
別緒如絲夢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
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
清代:納蘭性德
雁帖寒雲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
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別離。
清代:納蘭性德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家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
清代:納蘭性德
小構園林寂不嘩,疏籬曲徑仿山家。晝長吟罷風流子,忽聽楸枰響碧紗。
添竹石,伴煙霞。擬憑樽酒慰年華。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來自種花。
清代:納蘭性德
誰道陰山行路難。風毛雨血萬人歡。松梢露點沾鷹紲,蘆葉溪深沒馬鞍。
依樹歇,映林看。黃羊高宴簇金盤。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清代:納蘭性德
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閒氣屬閨房。生憎久閉金鋪暗,花冷回心玉一床。添哽咽,足淒涼。誰教生得滿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猶為蕭家照斷腸。
宋代:楊無咎
梅花摘索穿疏竹。蔭紋禽、喜歡相逐。坐中已自清堪掬。更瀟洒、人如玉。新聲愛度周郎曲。捧霞杯、再三相囑。無情有恨重分北。也撩得、雙眉蹙。
清代:納蘭性德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度可憐宵。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奩見翠翹。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淒風打畫橋。
清代:納蘭性德
雁貼寒雲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別離。
宋代:楊無咎
牆頭艷杏花初試。繞珍叢、細挼紅蕊。欲知占盡春明媚。誚無意、看桃李。持杯準擬花前醉。早一葉、兩葉飛墜。晚來旋旋深無地。更聽得、東風起。
清代:納蘭性德
別緒如絲睡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
宋代:楊無咎
濺濺不住溪流素。憶曾記、碧桃紅露。別來寂寞朝朝暮。恨遮亂、當時路。仙家豈解空相誤。嗟塵世、自難知處。而今重與春為主。盡浪蕊、浮花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