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應該」,才是自由

2019-10-11     流星在天涯海角

圖/電影《真愛》插圖

前些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雖然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狀態有多糟糕,但言語之間,我還是能夠體察到他的不如意。

朋友是個聰明人,對於他自身的諸多不悅,當然也非常清楚所來何處。只不過,他沒有什麼力量去改變,或者說不太想去改變什麼罷了。

一邊是很痛苦,一邊是不想改變。無疑,這樣的處境只會將他推進一個無邊的漩渦,在痛苦的狀態里反覆徘徊,偶爾通過個別事件或者個別人,在痛苦的掙扎中喘口氣,然後又再一次回到痛苦的狀態。

這當然是非常糟糕的。

為了擺脫這種糟糕,為了不去體驗自己無法改變的無力感,聰明的這位朋友試圖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去接受這種狀態,比如,他會對自己說:我應該這樣做啊,這樣做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不應該那樣做啊,那樣做會有很大的損失,等等。

他的這些「理由」,聽上去都非常有道理,似乎都能成為他接受現狀的「論據」。

遺憾的是,找了那麼多理由去說服自己,可他依舊不快樂。

在日常的諮詢工作中,我也經常會聽見來訪者發出類似的聲音:我覺得我應該強大啊、我覺得我不能夠犯錯啊、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啊、我應該成為非常優秀的人啊……

所有這些說「我應該」的來訪者,都非常努力去成為那個「應該」的樣子,但Ta們在很努力的同時,也都感覺很累,或者很痛苦:

我明明很努力了啊,為什麼還是有時候做不到?、

我已經很優秀了啊,為什麼我還是不快樂?

通常,面對這些說「我應該如何如何」的來訪者,我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應該如何如何,這話是誰說的?

來訪者會一臉懵懂,然後說:我自己想的啊。

我又會繼續追問:真的嗎?真的是你自己想的嗎?

在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來訪者就會停下來不說話了,她們可能會繼續懵懂地看著我,也可能會低頭陷入沉默……

變得優秀、變得強大、變得完美……這些都是看似再正常不過的期許了,這樣的期待,難道會有什麼問題嗎?

這些期待其實都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為什麼在實現這些期待的路途上,你體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

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會欺騙你,語言會欺騙你、認知會欺騙你、思維也會欺騙你,哪怕真理,也有可能會被推翻證偽……唯獨有一樣東西不會欺騙你,那就是你的感受。

當一個人、一件事讓你體驗到痛苦或者不快樂的時候,這裡面一定存在著某種尚待解決的問題。

期待自己成為某個模樣,這樣一個樸素的願望,為什麼會讓有些人覺得痛苦呢?這裡面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呢?

最近,我的一個來訪者在人際關係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她說她覺得身邊的同事們好像都不太喜歡自己。

這個在她口中「不被喜歡」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呢?強悍、直接、性子有些急、忍受不了別人的誤解,以致於她常常和同事們發生口角和衝突。

看到這兒,一個彪悍的形象可能會呈現在你眼前,你也許會覺得她的確有些「不好惹」。可是只要你再願意用心一點點,你也許就會發現,她那強悍的背後,其實是滿地的柔軟。

我的這位來訪者在年幼的時候,常被脾氣有些暴躁的父親打,最開始可能還會哭,打到後來,她不哭也不鬧,更不會求饒。我嘗試跟她一起去探索這段童年的回憶,打開她潛意識身處的感受,但她告訴我,現在回想起來,她沒什麼感受,她理解父母都是為了她好。

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被父親一頓暴打,這樣的畫面,你覺得這個小女孩有什麼感受嗎?

當然有,這裡面肯定有恐懼、有委屈、有憤怒。

我的來訪者之所以體驗到不到這些情緒,不是這些情緒不存在,而是這些情緒太痛苦了,她不想去體驗,所以在潛意識裡,就把它們深深地壓抑了。

而與這些情緒捆綁的,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父母的期待,即你不可以犯錯,你應該做一個對的人。

當我問我的來訪者,為什麼一定要用強硬的態度去面對同事的時候,她回答說:因為我沒錯啊,因為我應該做一個強大的人啊。

做一個對的人,做一個強大的人,看似是我的這位來訪者自己的期待,但實際上,是父母對她的「要求」。

這個「要求」,剝奪了她可以脆弱的權利、想要柔軟的慾望,因此她會覺得在做一個強大的人的時候,很痛苦。

你看懂了嗎?

期待自己成為某個模樣,這個願望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這個「期待」到底是你的,還是別人的?

如果你常常使用「應該」,而不是「我想」,那麼你的期待,很可能是別人套給你的枷鎖,而非自己渴望達成的願望。

只有拋開別人的、世俗的、主流的給你設置的「應該」模式,你才能夠接近自己的真心,達到自由的狀態。

就好像我的那位來訪者,她可以試著拋開「應該強大」的執念,試著讓自己好好感受可以脆弱的權力。

前兩天,看了一則微信張小龍的報道。報道內文中,寫了很多張小龍「我行我素」的案例,比如不參加騰訊的早會啊、對某個視察的大人物避而不見啊、不喜歡社交啊、沉迷高爾夫運動啊……等等,作者通過筆觸對這種「我行我素」表達了極高的認同。

刨除對成功人物的「神話」因素,假若真實的張小龍真如文中所述,那麼我想,他一定是一個快樂、自由的人,因為他沒有被太多的「我應該」來綁架,而是充分尊重自己的「我想要」。

做自己感受的虔誠信徒,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快樂來源。

從這個角度來說,做自己想做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其實是對自己最好的療愈。

說到這兒,你腦海中有沒有一個特別想見的人出現?那就趕快去見吧,就好像你如果想給這篇文章點一個「好看」,那就趕快點吧,千萬別忍著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_Wn8uG0BMH2_cNUged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