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 | 羊城兩千歲,弄潮正當時!

2019-11-05     投資廣州

大潮起珠江,弄潮正當時。2230多歲的廣州正在煥發新活力。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時,要求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而在2019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則進一步明確了廣州的定位,為廣州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代以來的廣州,是劇變中國的縮影和先聲。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地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廣州始終屹立潮頭,在諸多領域為全國探路、領全國之先,完成著無時無刻不在改變的、連續的躍進。

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尤其是在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大背景下,意欲成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的廣州,亦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擔當。這一座始終相信改變的東方城市,將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繼續出新出彩。

開放永不止步

兩千多年前,在一個名叫趙佗的龍川縣令的營造下,廣州這座城市開始有了雛形。之後的一千年,在以北方為政治中心的好幾個朝代,廣州一直是一個不太顯眼的角色,直到唐朝,建在珠江邊的廣州才迎來她最初的輝煌。

珠江是通向南中國海和世界所有大洋的出口,唐宋時期,廣州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第一大港,當時的「廣州通海夷道」是16世紀前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而廣州則是彼時中國對外的最重要的貿易窗口、文化輸出和輸入基地。明清時,廣州更兩度成為全國唯一對外開放港口。

時間來到1957年春。彼時,中國政府決定在廣州創辦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周恩來總理親自確定簡稱為「廣交會」。此後,每年春秋兩季,廣交會在廣州舉辦。

走過半個世紀,廣交會翻開了全新的歷史篇章。從第101屆起,廣交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增加進口功能,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雙向促進平台。

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到廣交會,開放的基因融入了廣州城市血液之中。改革開放以來,從率先打響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第一槍」,到第一批個體戶應運而生;從率先開辦「三資」企業,到第一個勞務集市開鑼……廣州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已發展成為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11755.54億元,增長7.1%,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2018年11月,GaWC公布全球城市排名,廣州躋身世界一線城市30強,位列27位。

這是廣州雄厚綜合實力的最佳證明——經濟總量長期居全國城市前列,產業結構完備,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改革開放先行一步,市場發育比較充分,市場化程度也較高;基礎設施完善,樞紐地位突出;毗鄰港澳,集聚輻射能力強大;集中了全省2/3的普通高校、70%的科技人員、97%的國家重點學科、77%的自然科學與技術開發機構,以及絕大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無疑都是廣州創新發展的實力支撐。

一直以來,廣州始終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在《福布斯》發布的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廣州連續多年位居榜首。而優良的營商環境,也賦予了廣州強大的「磁吸效應」。

近年來,超視堺、樂金顯示、GE生物產業園、百濟神州生物製藥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目前,在穗的外商投資企業3.4萬家,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301家、投資項目超過1000個

創新激發活力

位於廣州荔灣老西關的恩寧路,始於1931年,是目前廣州保存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遍布廣州老字號和歷史建築,承載著千年商都的文化記憶。這裡屹立著粵劇的「祖屋」——八和會館,這裡是百年來粵劇藝人的根。

經過近百年的歲月沖刷,恩寧路在2007年底被納入廣州舊城改造計劃。2016年,廣州第一個舊城微改造項目——永慶坊在恩寧路上開業,在成為廣州新「網紅」打卡地的同時,也為恩寧路這條廣州老街注入了新的生命與活力。

作為老街新生的範本,永慶坊是廣州城市「新陳代謝」的一個縮影,也是廣州力爭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一個佐證。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篇大文章是國家戰略,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則是國家戰略為廣州發展出的新題目。

「老城市新活力」和「粵港澳大灣區」,是2019年廣州政府工作報告的兩大關鍵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廣州的重要政治任務,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涉及到廣州的新定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核心引擎作用。

在充分發揮「文化門戶+交通樞紐」優勢,通過各種手段提高經濟的發展水平使其煥發新活力的同時,廣州亦要加快補齊「金融+科技創新」短板,提升「營商環境+核心競爭力」,全力打造具有特色和競爭力的新經濟、新動能,推動發展動力轉換。

讓老城市成為激發新活力的沃土,讓新活力為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賦能,廣州正在行動。

眼下,除了聚焦優化升級,打造現代產業高地,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外,廣州正著力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此同時,大力推進廣中珠澳高鐵、穗莞深城際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形成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南沙與周邊城市的半小時交通圈。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經歷2200多年風雨,廣州已走過千山萬水,成為全球城市發展史中一個奇蹟——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只有廣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如今,廣州再出發,正在乘勢而上,再創奇蹟。

編輯:投資廣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_VhVO24BMH2_cNUgOCt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