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十佳「蘭州好人」發布,蘭州新區一人上榜

2019-10-25     蘭州新區生活圈

10月24日,蘭州市文明辦發布組織評選出的2019年10月十佳「蘭州好人」。

他們分別是:「助人為樂」好人:徐世花、魏葉青、魏域曉;「敬業奉獻」好人:孔令棟、李成、楊小英、陳國宙、繆正發;「孝老愛親」好人:牛玉芳、王玉花。

「助人為樂」好人

徐世花,43歲,自由職業。從2008年3月,她踏上了西站愛心獻血車,轉眼已經11年了。在她的號召下,她的大姐,三姐,外甥女,外甥女婿也步入了獻血行列中,每次收到獻血屋發來的消息——「您的血液檢測合格」,她的心中便倍感欣慰。從2008年到2019年,她共獻血44次,全血4次,血小板40次,共計獻血量33500毫升。從2012年開始做公益事業,每年冬天都會給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溫暖,關愛和深情的問候,給孩子們送去過冬的新衣服,還有學習用具。她先後榮膺2016年度甘肅省最美志願者、2017年度甘肅省優秀志願者、第三屆甘肅省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201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銀獎等多項榮譽。

魏葉青,36歲,北京華聯超市消防監控員,七里河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她熱心公益事業,多年如一日。她看望生病的「蘭州好人」楊建軍,為他送去了大家捐助的善款1200元;參加義務接送抗戰老兵活動,她成為楊文華爺爺的「專車司機」,搬家、看病,只要給她去個電話,她二話不說就跑去幫忙。2015年6月10日,皋蘭縣年僅5歲的孩子彭菁不幸遭遇車禍,頭顱嚴重受傷導致昏迷,她得知此事後立即組織了「大愛皋蘭,救助小彭菁」的愛心活動,共募集愛心捐款4600元,多次趕赴醫院探望,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抱著小彭菁在她懷裡講故事、做遊戲,為小彭菁送去愛與關懷,鼓勵她勇敢地戰勝病魔。小彭菁康復出院後,她又和家人一起去看望小彭菁,並送去生活用品和2400元現金。武威學生小東的父親因過失傷人被刑事拘留,母親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11歲的小東只能和年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得知了小東的情況後她便每月資助他300元生活費,並定期去武威看望小東,長期的關心讓小東對她產生了「親人」般的情感,親切的喊她「魏媽媽」。2019年6月29日,她又來到了西站街道腦癱雙胞胎姐妹張薔和張薇的家中,給姐妹倆過生日,吃蛋糕、和面、拌餡、擀皮……每個人都其樂融融,洋溢著家庭的幸福感,她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來看姐妹倆了。2013年開始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志願服務時長1308.8小時。她榮獲了蘭州市第二屆優秀青年志願者。

魏域曉,41歲,皋蘭環衛所臨聘工作人員,皋蘭陽光愛心志願者服務隊負責人。自從2012年退伍以來,他經常參加和組織一些公益活動。曾經九合鎮的一名小女孩患重病,但家庭困難,當時身為皋蘭環衛所司機的他在報紙上看到了募捐倡議信息,於是他聯合環衛所幹部開展募捐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發動,兩天後將2.6萬餘元送到了病人家屬手中。2018年冬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會寧縣白草塬鎮樹王小學很多學生家庭極其困難,沒錢買課外書,甚至穿不暖,他便帶領家人和朋友深入各社區開展募捐,最後將收集的3000多件衣服和25箱書籍、文具打包送到了會寧。2019年3月,皋蘭縣作為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開展多項志願服務活動,他想壯大力量服務更多的人,便牽頭成立了皋蘭陽光愛心志願者服務隊,現有固定志願者70餘人,短短几個月時間,他們參與開展了「保護古梨園、保護母親河」「我支持、我接力、我參與,為高考護航」「文明交通,你我共同參與」「舞動新時代廣場舞大賽」「暑期讀書夏令營」等多項志願服務活動。


「敬業奉獻」好人

孔令棟,71歲,蘭化職工醫院退休醫師。他積極參加省老科協及衛生分會組織的醫學科普進社會;進院校;進部隊;下農村等活動。多次受省老科協衛生分會表彰為科普義診先進個人。多年來開展科普義診類累計28場次,免費為各類人群治療疾病達3萬餘人次;培訓鄉村醫師12期,達300餘人。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評。他學術理論深厚,近五年連續發表論文10餘篇。2015年5月由中華中藥甘肅分中心、老科協衛生分會協調推薦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中醫臨床治療、指導青年醫生提高業務。並定期為社區居民講述預防、保健、養生及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衛生健康講座20餘場次。從事中醫臨床40年,認真履行治病救人、助人為樂的從醫準則,履行醫生的職責。對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症方面,有較強的專業特色和診療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言傳身教,無私地將自己多年的診療思路、辨證方法、用藥心得、臨床經驗傳授給從事中醫的青年醫務者、培養了一批基層中醫青年醫師。

李成,39歲,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七里河中隊消防員,三級消防長。他將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體現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1年如一日,以隊為家,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參加滅火搶險救援5000多次,為轄區百姓義務送水600多噸,為轄區單位義務講解培訓消防知識300多次。21年來,忠實履行一名消防員應盡的職責和神聖使命,先後參與蘭州石化公司爆炸事故火災,龍馬燈飾城火災,蘭石廠家屬院火災,一毛廠家屬院火災,九州山體滑坡事故救援,舟曲特大泥石流救援,天緣物流園等大型火災撲救、「為保衛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2010年在」舟曲特大泥石流救援中 ,肩負使命、深入險境、勇挑重擔,先後5次完成了上級交給的運輸保障任務。2004年、2007年、2010年他各獲得一次三等功,2018年12月獲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整訓先進個人,2019年7月被甘肅省消防救援局評為優秀黨員。

楊小英,41歲,皋蘭縣什川明德小學教師。她奮鬥在農村教育一線17年,除了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外,她還是替補英語老師和特殊教育老師。什川明德小學有3名隨班就讀智力障礙的孩子,還有一位需送教上門的重度殘疾兒童,因她性格溫柔、做事細緻,又自學過相關專業,所以學校將這項重任交給了她。她認真制定特殊教育教學計劃,儘量降低教學難度,在特教資源室給孩子們帶來一節節生動的生活講堂和語文、數學等課程。利用課餘時間,她又帶上電腦,到離校兩公里以外的農戶家裡給魏葉上課,魏葉同學患先天腦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和這個特殊學生做遊戲,鼓勵她用畫筆在紙上畫出一幅幅簡單的畫,還有讓她學會常微笑、握手和別人打招呼等等,這都是她送教上門的日常方式。從未間斷,已整整輔導了魏葉5年時間,在魏葉眼裡,她是另一位溫柔的媽媽,每次含淚擁抱分別,在魏葉父母眼裡,她是家裡的幸運星,讓他們看到了女兒的笑臉。她紮根鄉村,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打開每個孩子的心靈。她先後榮獲皋蘭縣優秀教師、皋蘭縣骨幹教師、皋蘭縣優秀班主任,以及蘭州市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陳國宙,46歲,市一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從醫23年,在多年的臨床一線工作中,每年都遇到多個急、危、重病人的搶救和治療,已不記得多少次於半夜被叫起行急診手術。2012年的冬天,外院轉來一名重症急性胰腺炎致胰性腦病的病人,病情危重,生命垂危。他主動請纓,擔任病人的主治醫生,在缺乏現成經驗的情況下,他查閱大量臨床資料,向省內外專家虛心求教,每天都是最先來最後一個離開,他隨時關注病人病情的發展,經過耐心治療,病人終於轉危為安,痊癒出院。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後,陳國宙作為我省第一批醫療救援隊成員赴隴南災區執行抗震救災任務,挽救了多名傷員的生命,得到災區群眾的好評。他始終秉承「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工作理念,視病人如親人,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為最高人生目標。2012年榮獲甘肅省優秀外科醫師,2017年榮獲甘肅省醫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優秀醫師獎。他親自主持並參與完成科研項目二項,申報省級科研項目一項,分別獲得蘭州市科級進步二、三等獎,發表國家級論文數篇。

繆正發,64歲,永登縣苦水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太平鼓的代表性傳承人。為了組織太平鼓隊,他放棄了許多致富的項目和機會,一門心思放在農村文化活動上。沒有經費,他就想方設法自己籌措,貼錢購置86套太平鼓服裝、14套龍燈表演服裝、製作兩條龍燈、20隻鼓。1991年,在中國山西國際鑼鼓節暨第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上,他組織的紅玫瑰太平鼓隊在同國內20支鑼鼓隊的比賽中以9.98的最高分奪得金獎,2003年組織帶領太平鼓隊參加北京中華故土地圖落成典禮,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讚譽;2006年蘭州太平鼓、永登高高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5年--2008年製作電子文本、視頻資料,收集資料照片,推動「苦水木偶戲」、「二月二社火」、 「鐵芯子」等項目列入縣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9年6月組織帶領苦水「高高蹺」參加上海世博會展演,同年組織帶領苦水「高高蹺」參加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並榮獲國際「太陽神鳥」最高金獎;2014年組織帶領太平鼓隊、「高高蹺」表演隊、鐵芯子演出隊、社火隊參加CCTV13頻道春節期間現場節目錄製。2000年他被評為「蘭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出版《苦水史話》榮獲省地方史志學會一等獎;推薦為國務院文化部藝術專家人才庫。


「孝老愛親」好人

牛玉芳,57歲,永登縣中堡鎮中堡村農民。1990年,她的丈夫因礦場塌方被掩埋在礦洞,雖然僥倖活了下來,但由於頸椎損傷導致中樞神經受損,造成高位截癱,終生喪失了行動能力,她花光積蓄,舉債為丈夫四處尋醫問藥,每天除了為丈夫翻身、按摩、洗漱、喂飯、喂藥、處理大小便,還得照顧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2008年,丈夫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雙眼喪失視力,她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2009年,東拼西湊為兒子王春生張羅婚事,為這個苦難的家庭添了一份喜氣。但兒子長期打工積勞成疾,患有糜爛性胃炎,不能幹重活累活,婚後也只能在家養羊養雞,不能出外打工掙錢。28年如一日,她依然悉心照顧著丈夫、兒女和孫子,用自己瘦弱的肩膀,硬是撐起了這個苦難的家庭。日子在她的堅守中流逝,也在她的期盼中前進著,如今,牛玉芳仍在用堅守與愛書寫著一種真摯的人生。1997年她被評為永登縣「優秀家庭成員」,1998年獲得永登縣「悉心照料病殘丈夫的好妻子」榮譽稱號,2001年獲得中堡鎮「模範妻子」榮譽稱號。

王玉花51歲,蘭州新區彩虹城小區居民。她作為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用二十多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年近六十歲的大伯子哥已在她家生活多年,由於智障基本沒有語言能力,多年來一直由家人照顧,除了一日三餐、洗洗涮涮,就連大小便都要時刻操心,時常會有弄髒衣褲的時候,她總是默默為其換洗上乾淨整潔的衣褲。大伯子哥經常出去遛彎兒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過了飯點還不見他回來,她一次一次不厭其煩下樓去他經常逗留的地方尋找,有時候要繞著小區找一大圈才能找到,但是她從來沒有一句抱怨和不滿。二十多年來,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腳擦身、無微不至,直至去世。她也一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子女,兒女們也繼承了她尊重長輩、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好品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_PPJAm4BMH2_cNUgVp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