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寧
tai ning
在大金湖煙波浩淼的碧水丹山中,經過億萬年的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塑造出許多天工造物之奇,丹霞靈秀之地。可以說,整個大金湖就是一座「山水顯靈,吉祥匯聚」的靈秀勝地!
金
湖
。。。。
天跡水簾
屹立在眼前的這兩座紅色山岩,左邊叫赤石峰,右邊叫馗雷峰。兩峰對峙,中間夾有一條白水際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高約20米,寬約10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這瀑布猶如串串明亮的珠簾,似乎從天而降,我們稱之為「天跡水簾」。
在地質學上,天跡水簾是處在不同的地層接觸面上。上層為沉積岩,相對較鬆軟;下層為火山岩,岩性較堅硬,火山岩到現在有3億多年了,在火山岩之上是沉積岩丹霞地貌,沉積岩形成到現在也只有6500萬年,這是地質的斷層差異性的體現:經水流侵蝕切割,上層較鬆軟的岩層被剝蝕,下層較堅硬的火山岩便形成了懸崖,水流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從而形成了景色壯麗的白水際瀑布。
金
湖
。。。。
甘露寺
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塊鐘乳石,形狀像龍頭,一年四季間隔滴泉,水質清甜甘冽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登上十幾級台階,我們來到甘露寺山門,這裡有塊石碑,題的是宋朝進士鄒恕寫的一首詩:
蘭若半空中,雲山第幾重;
瀑流千丈練,鶴宿五株松;
曉鍾禪房黑,霜林木葉紅;
懸崖回首望,歸思過前峰。
走進別具一格的山門,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就是甘露寺。只見它建在下窄上寬,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岩穴中,中間那根粗大的紅柱子支撐起整座寺廟,採取「一柱插地,不加片瓦」的獨具匠心設計,屬重檐歇山式建築,整座寺廟全部採用木質結構,用「T」形斗拱相連接,沒有用鐵釘。
甘露寺上方的岩穴高約80餘米,寬約10-30米,呈拱形,在地質學上稱為「大型單體拱形洞穴」。岩性為紅色、紫紅色厚層狀含鈣質的礫岩、砂礫岩以及夾薄層的砂岩、粉砂岩,屬湖相沉積,岩層中局部可見魚尾紋狀的交錯層理,是在沉積過程中水流方向改變留下的痕跡。這些厚層、塊狀砂礫岩被一組平行垂直節理切割,後經沿垂直崖壁的「X」型節理風化、崩塌最終形成頂部呈弧形的拱形洞穴。
登上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101級台階,我們來到「一柱插地,撐起寺廟」的狀元柱前,在此燒上一柱狀元香,虔誠地抱一下狀元柱,祈禱一生萬事如意!
金
湖
。。。。
鴛鴦湖
鴛鴦湖環境幽雅,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得到充分保護。每年冬春季節,有許多鴛鴦成雙成對來此過冬,這個小湖泊可稱得上是「鴛鴦湖」了。
形成這樣的景觀是由於丹霞地貌在形成過程中,自然產生了許多組不同方向的垂直節理和裂隙,經流水常年侵蝕等風化作用,造成崩塌,從而逐漸雕塑成這塊岩柱,但山體之間的基座仍相連,尚未切透,在地質學上叫「峰叢」景觀。
金
湖
。。。。
赤壁丹崖
大赤壁上赫然印著一個巨大無比的「仙」字,活靈活現,儼然還是隸書體。在它的對面,有座形同壽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隱現著巨大草書的「壽」字!真乃真「仙」高「壽」,仙壽對應,這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沒有任何人工的痕跡。可見上蒼對大金湖的垂愛,在此已表露無疑!
形成「仙」「壽」二字是由於大赤壁的岩性抗風化程度不一,產生差異風化。在後期的節理、裂隙面上產生各種縱橫交錯的溝壑凹槽,加上苔蘚、地衣等低等植被選擇在溝壑、凹槽周圍含水分較為豐富的部分生長,從而形成鬼斧神工、神來之筆的「仙」「壽」二字等象形文字圖案,猶如天然的摩崖石刻。
金
湖
。。。。
陸上斜線天
大家一定見識過不少一線天。然而,在大金湖卻蘊藏著與眾不同的水陸兩個一線天的自然奇觀。從地質構造而言,這陸上斜線天由於受到一組復合節理的控制,為拉張性傾斜小斷裂,經流水常年侵蝕而形成斜長的岩隙,從而造就了獨特的「斜線天」奇觀。至於怎麼個「斜」法,還請大家隨我實地去感受一翻。
金
湖
。。。。
十里平湖
金湖最為壯闊的水面——十里平湖。這裡群山環抱,島嶼星羅棋布,水動山浮。十里平湖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在這裡,山水雲天共一色。這十里平湖的景色,不同天氣有不同的氣象景觀:晴天,風和日麗,波光粼粼;雨天,波濤洶湧,山色淒迷。還有山霧、日出、晚霞、星月,變幻出許多迷人的景象。無論什麼時候看,這裡都是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正前方那座高聳的山峰極像一隻昂首曲背,蹲坐山頂,虎視遠方的金貓。這貓兒山乃金湖的標誌之一,海拔516米。
金
湖
。。。。
三劍峰
跨越了煙波浩淼的十里平湖,來到了貓兒山腳下。遠看像貓的山峰,近看卻由三座山峰構成。這三座山峰,像似被天斧劈開,形成直刺蒼穹的三把利劍,我們把它稱為「三劍峰」。三劍峰是丹霞地貌中最具特色的峰叢景觀。從左到右依次為石柱、石牆、石峰。岩層在地殼應力作用下產生垂直裂隙,把岩層切割成一個個的主體,地殼抬升後(此處升高477米),經流水侵蝕,周圍的柱體崩塌,保留下來三個高達150余米的岩柱,猶如三把寶劍直插雲霄。
來源:泰寧旅遊
本期編輯:傅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