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八年,在鄧超身上留下了什麼

2019-07-20   孟大明白

昨天看到《銀河補習班》放出一個新花絮,是關於鄧超在電影中的老年妝的。他堅持把老年馬皓文的形象弄得特別「糙」:有深深的皺紋、後移的髮際線、稀疏而花白的頭髮,還有老年斑。

鏡頭打背影時,雖然沒對焦在他身上,但還是能看到中空的禿頭的痕跡。

電影中這個形象出來時我愣了一下,默默推算這時馬皓文應該多大了,怎麼會看起來這麼蒼老。尤其是有一幕,白宇演的太空人兒子執行完太空任務後降落在沙漠,馬皓文來接他,頭髮被風沙那麼一吹,隨風飄搖,更顯得捉襟見肘。

但轉念一想,普通的老人可不就是這個樣子,只是在銀幕上很少見到,所以才覺得意外吧。

《圓桌派》最近有一期講原生家庭,嘉賓武志紅提到,中國的影視作品有很多「尋母」主題,講父子關係的卻相對比較少。 《銀河補習班》是講父子關係,不過不是西方文學中常出現的弒父模式,而是一個為教育孩子投入全部的父親,劇情我們之前寫文講過,這裡不再重複了,有需要的讀者可以點這裡這次鄧超俞白眉組合居然有靈魂了

從目前的評論看,《銀河補習班》引來一些爭議,一個主要方面是,有人覺得劇情過於理想化,馬皓文帶兒子馬飛逃學去看航天展,回來還能從班級倒數進步到優等生,很不現實,甚至有人說這是毒雞湯。

張泉靈在寫觀後感的時候,認同了電影的價值觀,認為給孩子學習自驅力是比單純要求成績更重要的事,但是也在結尾加了一句玩笑:讓她兒子千萬別以為考試前逃學還能考進年級前十。

如果這個劇情發生在現在的海淀,在所有家長都拚命給孩子提供精英教育的背景下,確實不太現實。但是在八十年代,擁有馬皓文這樣一個高知父親傾盡所有的引導和陪伴,就像擁有了黃金輔助,作為觀眾,我和同事們看電影時並沒有覺得最終的結果不能相信。

鄧超的老年妝很有代入感,讓俞白眉和鄧超都想起了自己的父親。聽他們講述他們自己和父親的故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兩個人會塑造出馬皓文這樣的父親。

俞白眉說他爸爸幾乎就是馬皓文本人,在他小學四五年級連續兩年請假帶他出去環遊中國,在他高三時,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激發他從差生變成班上前幾名。俞白眉讀的是電子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如果畢業後去當程式設計師,現在說不定已經是網際網路大佬了。但他偏偏要去當編劇,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也是他爸告訴他,喜歡就去做,咱家餓不死你。

鄧超的情況類似,他是出生在重組家庭里的老么,十幾歲時在舞廳里跳舞,被人認為是「社會上的人」,在那個年代這個標籤相當於判定一個人是混子。但是他的父母也沒有放棄他,反而鼓勵他去考中戲,否則不會有今天的鄧超。他說來北京考藝考的時候,每一輪他都覺得肯定過不了,但爸爸都指著喜鵲告訴他是好兆頭,最後還真就考上了。後來他才知道北京那個季節到處都是喜鵲。

和俞白眉帶著父母跑路演不一樣,鄧超的爸爸已經去世了。俞白眉說,他覺得鄧超真正長大,就是在鄧超父親的葬禮上,他從沒想到鄧超能一瞬間那麼鎮定。

我查了一下鄧超父親去世是在2011年,據說那幾年他姐姐也生病,他的白頭髮是因為那時候壓力大長出來的,而不是染的。

我不確定人會不會真的一瞬間像發生質變一樣長大,但2011年對鄧超來說應該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他父親去世,他也在年底當了爸爸,大兒子是天蠍座。此後的八年,通過鄧超的微博、採訪,都能線性地看到這兩件事帶給他的改變。

2013年《中國合伙人》宣傳期,鄧超幾乎上遍了各大訪談節目。每次都會提到得知父親去世的那個瞬間,當時他正在拍《巴黎寶貝》的一場喜劇戲份,人一瞬間進入一種完全懵掉的狀態,所以我懷疑俞白眉說的鎮定也許只是一種應激反應。

過幾年之後,再提到父親,他更多是回憶與父親相處的細節。他描述父親是個愛學習的人,寫一手好字,給了他最好的言傳身教。

這次《銀河補習班》回南昌路演時,鄧超說他陪父親喝一杯冰啤酒,為他在影院留一個位置——即便父親不在了,但鄧超已經學會從父親身上獲得力量。

而對孩子,鄧超是男演員中少見的願意花時間給孩子的父親。他和孫儷約定一方出去拍戲時,另一方就在家帶孩子,平衡彼此的工作和生活。他的微博有很多和孩子相處的日常,被兒子嫌棄:

任女兒擺布。

這次為了宣傳電影他們一家首次集體亮相,孫儷說鄧超為了拍《銀河補習班》要離開家一百天,她們母女三個人抱著哭作一團,缺席的爸爸是不會有這樣的家庭待遇的。

哭完了,孫儷很快又帶著兒女去探班,留下這樣的照片:

八年之後,這些來自於父親和孩子的生活細節,都積累成了他拍《銀河補習班》的重要基礎。這次通過這部電影,明顯能感覺到鄧超變成熟了。

一方面,相比於前兩部懸浮到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作品,這次他終於有了來源於生活的實實在在的話題去表達。電影中有幾個細節,是沒有當爸爸的人想不出來的。比如馬皓文服刑時,馬飛來看他,哭鬧著要和爸爸一起回家。馬皓文和兒子說,那你先走,我們走不同的路,比賽誰能先到家,用這種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再比如父親習慣在門框上劃橫線記錄孩子的身高,幾年沒見,出獄後,他帶著兒子回到曾經的家,發現橫線突然躍升了一大截,一瞬間很觸動,表情複雜。

《銀河補習班》一個比較難得的地方是,它呈現的父子關係是動態的。爸爸不光在單方面對兒子輸出,他也會在生活壓力大的時候對孩子發火,也會從孩子身上學習。

馬飛成年之後,父子之間的強弱關係逆轉,馬飛也會做對不起父親的事。但好的教育會讓他懂得自省,在意識到錯誤之後盡力去彌補。這樣的親子模式,在以往的國產影視作品中是很少見的。

除了劇情,在做導演這件事上,也能感受到鄧超的進步。

他自導自演時有個毛病是過於誇張和放飛自我,收不住,但這次他沒有重蹈覆轍,最終克制住了,演員們整體都不錯。尤其是演他兒子的兩個小演員,讓我蠻驚喜的。

我看過一個花絮,拍攝過程中,鄧超和小演員的相處特別像真正的父子,都說孩子戲難拍,但鄧超很懂得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既有鼓勵也有安慰。

這些經驗肯定來自於和自己孩子的相處,最終體現在工作過程中。而兩位小演員是我認為電影中演得很出彩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這部電影。

《銀河補習班》當然也有無法忽視的缺點,主要表現在,一些情節點的設定比較刻意,比如給唯成績論的代表、學校的閻主任安排了一個被他逼瘋的兒子,而且平時,他任由兒子在學校附近遊蕩。還有馬飛的女班主任被馬皓文的教育理論打動最後成了他老婆。但整體並不太影響電影主題的表達。

這次,從鄧超身上的變化就能看出來,對一個創作者來說,用心投入生活是最有用的,成長在日積月累中發生,到了一個節點,再回頭看就會發現,一切都不同了,而這些最終都會明明白白顯現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