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最缺的偶像是「掃地僧」。
01
在哈爾濱理工大學,就有一位當地的「掃地僧」,他叫王曉琮。
在「哈爾濱理工大學貼吧」里,
很多學生都在問:
「請問王曉琮老師還在學校上課嗎?」
「請問一下誰有王曉琮老師的課表?」
他們為何會問這些問題?
「我想去聽聽他上的課。」
「我想去蹭王曉琮老師的課。」
王曉琮的專業課怎麼樣?
老學生對新學生說:
「神一樣的人物。」
「絕對牛逼的人物。」
「這個真的是大神。」
「佩服得五體投地。」
學生在貼吧里這樣談著王曉琮:
「他上課從不帶教材,教學內容早已爛熟於心。」
「每一次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王老師都能精準口算。」
「無論多複雜的多少重的積分,他一律口算。」
「他能一眼看出誰的作業是抄誰的。」
王曉琮還是黑龍江省唯一一位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
他多次帶隊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此競賽是美國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主辦的,
是當今世界唯一的大範圍、國際性數學建模競賽。
而王曉琮指導的學生,
幾乎每次都能拿到「國際一等獎」。
02
王曉琮為何這麼牛?
因為他一直都很牛。
他14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少年班,
18歲從北大畢業後,
又考了浙江大學研究生。
因為他是黑龍江雙鴨山人,
所以碩士畢業後,
他選擇了哈理工。
他不僅僅是數學牛,
其他很多學科也很牛。
「他英語水平很高,
聽說有一年,
他用全英語給學長們上了一堂課。
他曾經代表中國到美國參加數學建模競賽,
並且是唯一一位不用翻譯的人。」
「他曾經想去美國交流學習,
但簽證沒有過,
於是他就去了法國,
他不懂法語,
於是花半年時間把法語詞典背了下來。」
王曉琮有時脾氣很怪。
有學生在貼吧感嘆:
「59分掛科,這是為毛?」
他覺得老師實在是太狠了,
為何就差一分也不給過。
於是有學生站出來問:
「難道你的老師是王曉琮。」
果然是。
於是,又有學生站出來說:
「王曉琮老師就是這樣,該多少分就多少分,超嚴格的。」
王曉琮在講課
王曉琮有時脾氣又很好。
很多學生這樣說:
「每次我們去找王老師,
王老師都要睡了,
一看我們來了,立即說:
『給我吧,你們先走,待會給你們。』
就只過了20分鐘,
王老師就把寫論文的同學叫過去,
面對面提出修改意見。
就這樣,從此往復。」
「如果你有問題找他談心,
王老師絕對傾力相助。
我有一次陷入困境去找他,
和他聊了兩個多小時。
王老師一點也不嫌我麻煩,
一遍又一遍地開導我。」
03
王曉琮被很多學生稱為「大神」。
但為什麼這樣一位大神級老師,不少學生卻不認識呢?
因為他超低調。
學生們這樣描述王曉琮:
「第一次建模培訓的時候,
教室進來一個老頭,
外表不像老師,像撿垃圾的。
他穿的鞋很破,是老式膠鞋。
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當他介紹是我們老師後,
我的下巴都差點驚掉了。
再之後,總上他的課才知道,
他一直就是這樣的打扮:
夏天穿塑料涼鞋,
冬天穿黃色膠鞋。
鞋子破了,他也不換,一直穿著。」
「他滿臉的大鬍子,
瘦弱,近視,並且駝背。
一年四季就那兩三套衣服,
腳上穿著最普通的涼鞋和膠鞋。
第一次見他的人,
會以為他是燒鍋爐的大爺。」
「他穿的鞋是那種塑料涼鞋,
裝書的袋子也是一般塑料袋,
在我印象里,
他一年四季都穿著那件藍色T恤。
我畢業好幾年了,
但我現在特好奇,
那件藍色T恤王老師還在穿嗎?」
04
王曉琮舔盤子
一位學生在食堂拍下王曉琮舔盤子一幕
王曉琮吃飯也超樸素。
「在食堂吃飯的時候,
他經常只打素菜,
而且把飯吃得乾乾淨淨。」
「我在一食堂買餅的那家做過兼職,
他每天早晨,
只吃兩張五毛的雞蛋餅,一碗黑米粥。」
「我們去食堂吃飯,
一般男孩子的飯量是兩盤,
但王老師只吃一盤,
吃得特別乾淨,
剩下的一點兒油湯,
他會接點熱水融一下,
倒米飯里一起吃乾淨了,
甚至還會舔盤子。」
學生們都覺得奇怪——你又不是沒錢,幹嘛要這麼節約啊?
後來大家才知道——他捐助了好幾個貧困學生。
05
教書幾十年來,
王曉琮教過的學生,
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
有的評上了教授、副教授,
而他依然還是講師,
依然住他的職工宿舍。
他沒機會升職嗎?
他沒機會分房嗎?
顯然不是。
學校官方文字這樣解釋:
「面對學術浮躁和功利主義,
他選擇了鄙視追逐。
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學者風範。」
很多媒體聯繫學校想採訪他,
他卻留給領導一句話:
「如果記者來採訪,我就辭職。」
很多學生想不通:
為什麼這樣一尊大神甘心留在小小哈理工?
有人這樣答覆說:
「是因為他的未婚妻,
在結婚前出了車禍,
他情深義重,終身不娶。」
還有人回覆說:
「不僅僅是因為愛情,
還源於對學術和事業的熱愛。
男神的這種狀態,
正應了那句老話:
不瘋不魔不成活。」
「我從來沒有多高的覺悟和志向。
只求做自己喜歡的事業,
只求盡能力把事業做好,
活得隨性、簡單、自在,
保持本來的樣子一直到老。」
有個網友說得特別好:
只有「大智」的人,才能這樣「大愚」。
這個喧嚷和功利的時代,
不僅需要那些星光閃耀的偶像,
更需要這樣樸實無華的「掃地僧」。
和所有父母、學生一起成長,點擊最上方頭像關注「教育行動」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