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後,房企如何 「換擋」提質、穩健經營,陽光城(000671.SZ)在過去一年給出了答案。
4月15日,陽光城公布了2020年成績單,在繼續保持雙千億規模、穩居房企前20強的基礎上,當年實現營收821.71億元,同比增長34.6%;歸母凈利52.2億元,同比增長29.85%,以利潤為導向的經營思路取得不俗成果。
與此同時,陽光城早在幾年前就持續降槓桿,與監管趨勢不謀而合。2020年,陽光城提前實現「三道紅線」由橙檔降至黃檔。截至2020年末,陽光城凈負債率降至94.9%,大幅下降43.04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達到1.53倍(剔除受監管資金後為1.06),已有兩項指標滿足監管要求,達成陽光城的預期目標。
左手穩規模,右手降槓桿,同時利潤以合理增速持續釋放,陽光城在市場加劇分化的2020年兌現了高質量經營的承諾。這也贏得了大型險資機構的信賴與加持:陽光城在去年下半年引入戰略投資者泰康保險,成為房地產行業下半場唯一一家成功引入險資戰投的房企。
穩規模: 核心城市貢獻提升
當中國房地產市場規模突破17萬億後觸及行業天花板,以及監管部門以「三道紅線」託管房企資產負債表,房企尋求以更平衡穩健的經營節奏進入新的市場周期。
因此,跨過兩千億銷售門檻後,陽光城的經營思路已轉變為控速提質。這在2020年經營中體現明顯。
2020年,陽光城全年銷售規模達到2180億元,在疫情影響和長周期調控的雙重壓力下圓滿完成預期銷售目標,其中市場需求旺盛的長三角、珠三角及大福建貢獻約六成。
目前,陽光城的總土儲規模進一步擴大至4252萬平方米,貨值約5627億元,其中76%的項目位於一二線城市,且陽光城在2020年繼續加大對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土地投資力度,土儲結構優質,這都對陽光城未來銷售業績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1年陽光城可售資源約3260億元,其中福建、上海、浙江大區占比合計達到43%,按往年65%左右的去化率足以支撐2200億元的銷售目標。受益於良好的市場形勢,今年一季度陽光城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市場的銷售速度明顯快於去年。
陽光城主動「換擋」的同時,經營質量穩健提升。2016年至2020年,陽光城的營收由195.98億元增長至821.7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3.1%;歸母凈利潤由12.3億元增長至52.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3.53%。利潤平均增速超過營收平均增速,說明陽光城這幾年的業績含金量頗高。
更具體來看,陽光城近年來通過加強管理降本增效,使費用效率明顯提升。2020年,陽光城的三項費用支出均呈下降趨勢,管理費用、營銷費用、財務費用的規模分別同比減少了9.58%、6.49%、7.21%。
得益於業績的穩步增長,2020年陽光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達到20.76%,平均每股收益1.2元,創近年來新高。在此基礎之上,陽光城進一步將分紅比例提高至30%,實現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81元,較2019年增加了一倍。
良好的業績和經營表現,足以說明泰康保險在去年為何選擇陽光城為戰略夥伴。長期來看,陽光城的業績確定性明顯,按照陽光城的業績承諾,在2020年至2024年將實現歸母凈利年復合增長率不低於15%,且累計歸母凈利不低於340.59億元;2025年至2029年,歸母凈利分別為101.72億元、111.9億元、123.08億元、129.24億元和135.7億元。
降杆杆:財務表現持續向好
今年財報季,房企降槓桿速度成為關注重點。按照監管「三道紅線」規則,滿足「橙」、「黃」、「綠」三檔要求的房企,分別可保持5%、10%、15%的有息負債規模增速。降槓桿是大勢所趨,但房企也會按照自身節奏採取逐漸降槓桿的策略。
陽光城早在幾年前就提出要降槓桿,與監管要求不謀而合。經過去年的努力,陽光城在資產規模增加、土儲規模增加的基礎上,有息負債規模控中有降,已提前實現「由橙轉黃」:截至2020年底,陽光城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9.1%;凈負債率為94.9%,現金短債比(剔除受限和監管資金)為1.06。
這受益於陽光城穩健的銷售增長和加強現金流管理。2020年,陽光城平均回款率約80%,實現經營性凈現金流入213.54億元,同比增長約38.7%,期末在手現金近500億元,流動性充裕。與此同時,陽光城進一步調整優化負債結構,短債規模同比下降3.06%至325億元,占有息負債比約三成,且非銀融資規模進一步從上年末的25%左右下降至20.34%,總有息負債規模同比降低5.59%。
為保持合理槓桿,陽光城預計2021年將繼續保持「黃檔」,並逐漸向綠檔靠攏。陽光城今年還計劃分拆物業板塊陽光智博赴港上市,這有利於其進一步降低槓桿。
陽光城財務基本面的優化已得到市場的認可。2020年,穆迪、惠普等國際評級機構均提升了對陽光城的評級,陽光城去年平均融資成本同比下降了28個基點。
看未來:瞄準城市更新賽道
房企的穩健經營離不開「規模、利潤與負債」的平衡。陽光城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在利潤率難以短期提升的前提下,追求利潤增長必然要維持一定的規模增長,因此,不急於降至「綠檔」自然也是權衡之下的理性選擇。
在存量競爭時代實現未來十年的長遠增長,陽光城需要在地產主賽道失速之前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新市場周期下前景更深廣的城市更新賽道,成為陽光城的戰略選擇。
陽光城執行董事長朱榮斌在業績會上定調未來十年,以兩個五年計劃為陽光城「導航」。
第一個五年計劃,2020年到2024年底,陽光城將堅持地產的主賽道,繼續把主業做大做強,三道紅線全部達標,實現向管理要效益。
第二個五年計劃,2025年到2029年,要在開發業務中保持優勢,同時在地產相關領域開闢第二賽道,即在住宅消費升級、新型城鎮化、新基建、家居科技等方面尋求新的機會,獲取穩定收入持續發展。
這是一種非常現實的「換擋」抉擇。以核心都市圈為關鍵戰場,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存在局部的增長機會,陽光城加快長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市場的投資布局後,在第一個五年中依然可以吃到最後的紅利,再次實現經營規模的跨越。
但規模進一步跨越的同時,陽光城致力於對未來主賽道戰略布局,寄希望於業務轉型和能力提升,在第二個五年實現規模和利潤的跨越。面對城市更新賽道,陽光城在去年已進行了一系列梳理變革,明確了舊改的萬億戰略目標,確定了廣深20個重點舊改參與項目,廣州舊改項目今年將實現供地,總體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引入泰康的戰略投資後,陽光城不僅全面提升公司治理,雙方資源互補也將實現相關業務的協同發展,有利於其發現更多的新業務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P0e4HgB9wjdwRpv6U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