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除了麗江、大理、西雙版納,還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
比如普洱,如果對於普洱的印象只是因為茶,那一定要去真實的感受一下。
普洱,因普洱茶名揚天下,普洱特殊的地理環境而成為普洱茶最重要的產地。那裡常年空氣濕潤、雲霧繚繞,北回歸線橫穿普洱市中部,受地形、海拔影響,垂直氣候特點明顯,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間,與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國的台灣省同處一個緯度。
這裡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享有「綠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譽。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負氧離子含量在七級以上。
普洱曾被聯合國環境署認證為「世界天堂」,這裡是彝族、佤族、傣族以及哈尼、拉祜族人的聚居地,同時也是中國的茶源與茶鄉,全境共有318萬畝茶園,民族特色與茶文化都十分濃郁。
茶馬古道旅遊景區
茶馬古道是中國知名線性文化遺址之一,這裡的茶馬古道遺址是茶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貢茶入京的起點,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長、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態最好的一段。
在這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的亞熱帶叢林中,遠眺蒼翠綿延的普洱茶山,品味源遠流長的茶馬文化。 除此之外,這裡還生動的再現了馬幫打尖住店和茶馬互市的生活場景,神樹、孔明井、招財寶鼎、陛下馱碑等內容構建信仰的回歸聖地。
那柯里茶馬驛站
據傳,這裡原名叫「馬哭里」。傳說由於茶馬古道路艱難行,馬幫路過的時候必須淌水而過,加上馬駝重負,疲憊不堪的馬走到這裡面對清涼的河水便流下傷心的淚,故名「馬哭里」。
後來在馬幫上書官府之後,在這裡修起了「風雨橋」,這裡便更名為「那柯里」。
在清朝的時候,這裡馬幫來往不斷,客棧、馬店林立,好不熱鬧。兩條小河穿村交匯而過,保存著較為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百年榮發老店,部分當年馬幫使用過的馬燈、飲馬槽、鐵匠埔等。
普洱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
普洱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普洱市倚像鎮,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過度區,森林覆蓋率達97%,植物多樣性極其豐富。被稱為「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綠洲,中國最後的動植物天堂」。
最值得稱道的是,太陽河景區內幾乎所有動物都處於放養狀態,這與當代人見慣了動物園關在牢籠里的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
比如存活了50多年的娃娃魚,一動不動三年不吃都能活得好好的,最適合孩子增加戶外知識、培養大自然興趣愛好。
孟連娜允古鎮
娜允古鎮位於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城,是中國至今還保存著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已被列為傣族歷史文化名城。
迄今為止已有700多年歷史,「娜允」即傣語為na veng 允是傣語京城的意思,即「內京」之意。它在東南亞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卻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因為歷代傣族土司衙門——孟連宣撫司署就設在這裡。
孟連宣撫司署是刀氏土司的府第,是娜允傣族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由門堂、議事廳、正廳、東西廂房、糧倉、廚房及監獄、奴僕住房組成。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雲南省邊疆民族地區18個土司衙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在這裡至今還保留著較為原生態的傣族宮廷文化,來到孟連宣撫司署,一定不要錯過這段表演。
在土司時代,挑選本地善舞之人經官府冊封為禮儀樂舞隊,每逢重要慶典、祭祀或婚喪嫁娶等活動時,便以歌舞助興,被稱為「最後的宮廷樂音」。
老達保音樂小鎮
這裡生活著拉祜族。在老達保音樂小鎮,每一個拉祜人都能歌善舞,更是會喝酒。
當然這在雲南的任何一個少數民族都具備這樣的才華,這些都是天生的,從母親開始孕育生命的那一刻起,這樣的才華便伴著成成長一點點成熟。
但卻少有像老達保這樣的古寨子將這種才華融入平常生活中,村民們穿著繡著精細花紋的拉祜族服飾,敲鑼打鼓,彈著吉他,跳著少數民族的獨有的舞蹈,熱情歡迎你的到來。
景邁山古茶林
景邁山古茶園是普洱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帶之一。當地海拔較高,終年雲霧籠罩,空氣濕潤,給普洱茶的生長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
景邁山自然環境保護較好,茶樹基本沒有經過人為矮化及與其他樹木混生,這也是景邁茶香氣獨特的原因之一,同時你會發現有許多1300年以上的古茶樹。
佤族人民祭拜神靈聚集地——龍摩爺
日積月累的牛頭,歲月滄桑的人頭樁、神秘的祭祀朝拜台。
滿樹、滿山的牛首,腐化、風乾程度不同的真牛首猛的出現在眼前,直面這種祭祀聖地,沒有害怕,只有一種好奇與驚嘆!·
邁山翁基古寨
走進群山深處的翁基古寨,仿若走進一片「世外桃源」,這個擁有70餘戶布朗族人家的古寨,房屋全是杆欄式結構,四周參天古樹數不勝數,房前屋後是大片的古茶園。
保存完整的布朗族翁基古寨,也如同這千年古茶山一樣,經過歷史的積澱,散發著醇厚的清香。
風味美食:佤族雞肉爛飯、牛乾巴、傣族酸筍雞、布朗族芭蕉葉燒肉、布朗族腌菜等。
土特產:普洱茶、緬甸玉、墨江紫米、基諾族涼拌茶、佤族鐵板烤茶、彝族火焯茶、拉祜族罐罐茶、哈尼族土鍋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