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乾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乾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因為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所以也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
由於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因此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間。每年都不一樣,如:
2018年三伏天:
具體時間: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為中伏 20 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2019年三伏天:
具體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為初伏 10 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為中伏 20 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為末伏 10 天
那三伏天應該吃什麼呢?以下推薦幾個養生食品給大家!
1、 蓮子
蓮子屬於清熱降火類食材,其降火成分主要含於蓮心中,所以食用帶心的蓮子可以清熱降火,對中暑和上火都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效果。而且蓮子中所含非結晶形生物鹼N-9有降血壓作用。由於蓮子含有多種生物鹼,這些生物鹼能有效的降低我們的血壓,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都非常有效果。
溫馨提示:體寒的患者不宜長期服用,這樣會加重人體的體寒症狀。
懷孕的女性,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患有腎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大量的食用,要慎用。
2、 茄子
中醫學認為,茄子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於清熱解暑,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滇南本草》記載,茄子能散血、消腫、寬腸。所以,大便於結、痔瘡出血以及患濕熱黃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幫助,可以選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溫馨提示: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人,則不宜多食,正如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所說:「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
3、 苦瓜
常吃苦瓜能增強皮層活力,使皮膚變得細嫩健美。用鮮苦瓜搗汁或煎湯,對肝火赤目、胃脘痛、濕熱痢疾,皆為輔助食療佳品;取鮮苦瓜搗爛外敷,可治療癰腫、癤瘡;夏天小兒易患痱子,將苦瓜切片試擦身上的痱子,可早日痊癒;苦瓜煮水或作美食,可散熱解暑。
溫馨提示:.苦瓜性涼,故屬於中醫脾胃虛弱症候的患者,不宜多食苦瓜。 食用苦瓜忌過量,否則會引起噁心、嘔吐等。過多食用,可能因為其苦寒的特性,傷及心臟和脾胃功能。
4、 綠豆
綠豆具有補氣益氣、提高免疫力、排毒解毒、降血脂、明目、清熱、止渴、減肥的作用。而且綠豆中所含蛋白質,磷脂均有興奮神經、增進食慾的功能,為機體許多重要臟器增加營養所必需。
溫馨提示:體質寒涼的人群,正在服用各類藥物的人群以及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綠豆。
以上是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適合三伏天吃的食物,不知道看完對你有幫助嗎?進入三伏天不可怕,只要我們科學合理的進行膳食調節,一樣可以開心地過夏天。
如果你有其他的建議或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