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余江這個村治理自創一套

2019-11-05     鷹潭優生活

「假日學堂歡樂多,奮發圖強新時代」,一群不同學齡階段的小學生面對鏡頭,略顯羞澀地表達內心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祝福,原來他們都是平定鄉洪萬村店上洪家的26名留守兒童。2018年6月,平定鄉婦聯聯合計生辦在店上洪家創辦了「快樂兒童之家」,洪萬小學的退休教師洪光華被平定鄉、洪萬村委會推薦,當起了假日學堂的一名義務老師,這一干就是一年多。

洪光華今年74歲,創辦假日學堂前,他已經做過2次手術,家裡還有一位雙目失明的妻子需要他照顧,在接下假日學堂義務老師的擔子前,他也曾猶豫過,畢竟年紀這麼大了,家裡也需要精力去照顧,但是洪光華作為一名在農村奉獻了幾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精神早已滲透到骨子裡,所以還是毅然決然接受了辦好假日學堂的艱巨任務。

走進店上洪家假日學堂,本是周末卻未見一名學生,正在記者茫然不解的時候,洪萬村支部書記夏早元透露了其中原委,「洪老師剛做完一場手術回來,身體還沒完全恢復,他心系學生這個周末想繼續給孩子們上課,考慮到洪老師的年紀和身體健康,在我的堅持下洪老師才同意在家休養幾天」。

其實,作為一名退休教師,洪光華本不必這麼拼,放著悠閒的退休生活不過,隨子女在外地生活了幾年最後還是決定回到家鄉,洪光華這樣說:「店上洪家是我的家鄉,這兩年看到家鄉環境越來越好,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教師,能夠在假日學堂給村裡的留守兒童上課,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就覺得很滿足了。」

假日學堂剛創辦時,教室里的書桌跟凳子都是洪萬小學捐贈的,平定鄉黨委政府、洪萬村委會還有洪家在外的鄉賢也都捐贈了部分教學物資。現在的假日學堂有電視、黑板、畫板、電子琴等教學設備,還有一間圖書室,裡面的圖書也都是愛心人士贈送的。

「現在假日學堂缺的不是教學設備,而是缺教學人才,我們村裡的留守兒童各個學齡階段的都有,年齡跨度大,教學難度高,每次給孩子們上課前我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備課,要想好怎麼讓這群學生喜歡上課。文化課我還能應付過去,但是像音樂課、美術課確實需要專業的老師才能教好,目前假日學堂主要是我一個義務老師,寒暑假的時候村裡幫忙請過一位老師過來幫忙,平定中學有位東北師範大學支教的老師也過來上過一段時間課」。當問到辦學過程中遇到什麼難題時,洪光華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們需要更好的師資力量。

店上洪家開展假日學堂以來,村子裡嬉笑打鬧的「熊孩子」少了,學堂里認真學習知識的孩子們多了起來,孩子們不僅收穫了知識的營養,還享受了歡樂的時光。以前,村子裡環境差,大人、小孩看到地上的灰塵、紙屑、生活垃圾等愛理不理,現在洪光華定期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小手拉大手,愛我清潔家園」活動,打掃村內衛生,保護環境從孩子抓起。在子女的影響下,加上村裡也成立了巾幗志願者服務隊,村裡的婦女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清理國道兩旁的垃圾,大家的努力付出終於換來了店上洪家環境面貌大提升。

「假日學堂照顧了留守兒童,方便這些帶小孩的老人去干農活,免除了鄉賢的後顧之憂,所以鄉賢們才會對村裡宅改、人居環境整治、互助養老、村史館建設等工作大力支持」洪萬村委會委員洪炳金告訴記者,「原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自從2016年初洪家啟動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村民相繼建起了漂亮的樓房,村裡也有了大的文化廣場,現在每到伴晚時分,村民們就會自發到廣場上,伴隨著悠揚的歌聲、旋律,載歌載舞,一片祥和景象」。

2015年底洪炳金挑起了店上洪家宅改工作的重任,前期他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遇到難過的坎,他就想到了爭取鄉賢的支持,通過理事會成員去做通各家工作,就這樣一直到2016年8月20日開始,僅僅花了7天時間就把村裡不符合「一戶一宅」要求的老房子拆除了。

經過3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的店上洪家三米五寬的馬路修到家家戶戶,大部分村民建起了漂亮的新房,洪氏青農基金會還捐資將洪家那口四百年歷史的古井修繕保護起來,及時在今年7、8月份旱情嚴重的時期,古井裡依然水源充足。

洪炳金介紹說,「我們的村史館通過村民、鄉賢捐資出力,預計今年年底就要開工建設了;互助養老中心(幸福樓)也在裝修施工中,未來村裡登記符合條件的5位老人都可以搬到幸福樓居住;洪家文化長廊已經完工,長廊下美麗的池塘波光蕩漾」。

走進店上洪家,就如同走進了鄉村治理的樣板,店上洪家創新鄉村治理模式,通過假日學堂小手拉大手,依靠鄉賢大力支持,穩步推進宅改、人居環境整治、互助養老、村史館建設等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希望歷史悠久的店上洪家就如同村裡那口古井一樣,財源不斷,風景如畫。

來源:幸福余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FYdOm4BMH2_cNUgyj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