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正義網
「這是一堂四中全會精神的專題輔導課」
——首席大檢察官與中國人民大學學子縱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優越性
「如何處理黨的領導與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之間的關係?」「檢察機關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改革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檢察公益訴訟是否會影響法院履職?今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11月10日晚,剛迎來立冬節氣的北京寒意漸濃,中國人民大學逸夫中心第一報告廳里卻氣氛熱烈,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正在這裡開講。按照安排,這是繼北京大學首講之後,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共和國首席大檢察官張軍的第二講。
在專題報告互動環節,10位同學踴躍提問,張軍旁徵博引,一一回應,報告廳里不斷響起掌聲。整堂專題講座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已近夜裡10點,但說者和聽者同樣意猶未盡。面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大課題,大家還有不少艱巨的「課後作業」要做。
這次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成為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輔導課
首席大檢察官這次講座的主題依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卻因為與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高度契合,顯得不太一樣。
「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對司法人員來說是政治責任和客觀需要;對同學們來說是深刻理解我國法律制度、司法制度乃至將來擔負起全面依法治國重任的必修課。」張軍這句話,讓聆聽專題講座的同學們有了沉甸甸的使命感。
張軍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全黨全社會甚至全世界範圍內都引起熱烈反響。這次全會,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深入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並專門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誌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國家治理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對於增強我們黨執政和國家治理的「軟實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永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同學們通過學習肯定也能認識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包括法治體系和司法制度現代化,離不開國家法律、司法制度的有效貫徹執行。
專題講座中從「世界上有完全相同的司法制度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好在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巨大成功給我們哪些啟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如何進一步健全發展完善?」四個方面展開,張軍就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理解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為同學們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
「馬克思對於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提出的具有社會主義因素的革命口號有過敏銳的觀察,他說,中國社會主義之於歐洲社會主義,也許就像中國哲學之於黑格爾哲學一樣,是黑格爾哲學的來源之一。」講座中,張軍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啟發同學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自信的基礎、根本是文化自信。應該更加深刻認識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比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思想、「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等貴賤、均貧富」的平等觀念以及正義追求、和平理念等等,都是極早的中國古人的思想。現代西方許多法學包括公平正義的思想,絕不是西方的專利,都能從我國傳統政治、法學思想中找到源流。比如,慎刑思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罪刑法定原則等等。
直觀生動的PPT、改革開放40年來完全不同的辦案數據、耳熟能詳的典型案例、極具啟發性的中外史料……讓同學們很是過癮。
這次專題講座,實際上是對四中全會精神的一次深度輔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講解,不僅展現了優越性,更對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法治體系建設和司法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作出了視角獨特的註解。
面對同學們鋒芒尖銳的提問,首席大檢察官一一回應
與聽課師生討論交流,是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主講人的「必答題」。在北京大學作專題講座時,張軍回答了5位法學本科、碩士、博士生的提問。這次,提問者翻了一倍,面對10位本科、碩士、博士生的問題,張軍耐心細緻作答,時間長達一個多小時。
「如何看待我國刑事訴訟模式中存在的偵查中心問題?檢察機關在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2017級本科生溫鴻煒首先搶到話筒。
「本科生能這樣關注司法實踐,很難得!」張軍表示,偵查中心問題是歷史的客觀存在,司法改革確立了以審判為中心的原則,這是黨領導下的法治進步。什麼是審判中心?本質就是以庭審為中心、以證據為中心,就是拿證據說話,高度重視實體公正和程序正義有機統一。人大代表、社會各界希望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更好承擔起指控證明犯罪的主導責任,我們在努力取得更好成效。
在回答2019級碩士生戈文關於「如何處理黨的領導與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之間的關係」提問時,張軍表示,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並不衝突、不矛盾。黨的領導是政治、方向、司法政策的領導。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司法制度才能有這樣的創新、穩健、與時俱進地有效運行。要把黨的領導和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有機融為一體,最大限度發揮制度優勢,同時健全、執行制度,防止任何人違法干預、插手司法辦案。
「在缺乏控辯交易的中國實踐下,值班律師這一職責能否實現?檢察機關又是如何看待值班律師制度呢?」2017級本科生王佳怡提問。
張軍表示,落實值班律師制度,有的地方缺乏律師是一個難題,這也是我們國家司法制度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處在建設過程中的現實問題。最高檢正商司法部努力完善相關舉措和制度。
「立案登記制度改革後,有些地方案件從『吃不飽』變成了『消化不良』,應如何平衡配置審判資源?」2016級本科生黃智傑搶到提問機會後迅速發問。
「怎麼解決呢?靠制度。」張軍指出,當前仲裁制度、調解制度等都在充分運行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案件「消化不良」問題。與此同時,司法檢察機關也在不斷提升辦案能力,努力在承擔責任的辦案環節把案件辦到極致,讓當事人感受到案結事了,減少司法機關不同辦案環節本不該多次辦理的「案件」。「我也期待著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司法資源到司法隊伍當中去。」張軍鼓勵同學們。
「你這是一拖三啊!」一位2019級法律碩士一口氣提了關於是否應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如何破解行政訴訟執行難、能否擴大法律援助主體範圍三個問題,張軍笑著回應說,正在修改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審議中應該會討論到要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這個問題。對於依法無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涉罪未成年人,檢察機關建議設置專門學校予以矯正。破解行政訴訟執行難,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法律援助隊伍應該越來越專業化,而不應該來源更加寬泛,司法機關正在採取進一步措施,讓老百姓能得到較全面便捷的法律服務,法學院學生則可以通過實習,切實接觸辦案實際。
熱烈交流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優越性的自信越發堅定
互動中,同學們還就指導性案例在我國法律體系當中的地位、監察體制改革是否影響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檢察公益訴訟的發展方向、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中是否遇到一些新問題、檢察機關如何擴大信息公開等具體問題向張軍提問。熱烈交流中,大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優越性的自信越發堅定。
在回答一位碩士生關於指導性案例在我國法律體系當中的地位問題時,張軍表示,我們國家的案例指導,雖然不具有「判例」的法律效力,但是認同案例指導的特殊作用,它的權威性甚至比起英美等國家的判例還要高,因為它由最高司法機關選案,條件嚴格、程序嚴謹,下級司法機關都要學習、參照。這些指導案例經過一段時間有些規則可能上升為司法解釋甚至是法律。「今後,我們還要不斷加強指導性案例的制度建設,讓它更加規範。」
「監察體制改革後,檢察機關充分行使法律監督職能是否受到影響?」一位大三本科生提問。
張軍回答,實踐證明,檢察機關反貪職能轉隸以後不僅沒有影響檢察職能的充分行使,反而為更好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更好條件,檢察機關能夠集中精力實現「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由於職務犯罪偵查職能與批捕起訴分開,更有利於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辦案依法相互配合、相互制約。
在回答同學提出的有關檢察公益訴訟問題時,張軍對被國際社會給予好評的維護公共利益的「中國方案」進行了闡釋。張軍說,公益訴訟是檢察機關一項新賦法律監督職能,也是一項訴訟制度安排,主要面向的是行政機關,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在具體辦案當中,檢察官面對新的職能有畏難情緒是正常的。但是,黨委政府和檢察機關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維護社會公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雙贏多贏共贏。兩年多來的司法實踐證明,公益訴訟中這一重要理念和指導思想符合實際、收到了實效。大量問題在訴前程序就得到解決,發揮了制度優勢。
「檢察機關如何實現信息公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信息公開?」一位本科生問。
張軍介紹說,檢察機關的辦案信息能公開都要公開,我們在努力,還有很大空間。檢察機關正在通過落實公開聽證制度讓社會都能夠了解檢察辦案情況,同時加大法治宣傳教育,讓更多老百姓了解我們的司法制度。今年10月最高檢向社會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檢察辦案數據,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以後我們還要堅持做到,成為制度。公開的目的是讓人民群眾了解、監督司法檢察工作,進一步促進司法機關公正辦理案件,讓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講座全篇貫穿了對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張軍最後表示,四中全會部署了三個不同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方向,也是對人民的承諾,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項偉大的事業需要更多高素質法治人才參與,同學們欣逢其時。希望大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學業進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本質領悟深、把握好,形成自己正確的認識,進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專題講座後,聽課師生紛紛表示,張軍檢察長的講座是一堂高水平的專業課,更是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高水平的專題輔導課、一堂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講座說理透徹,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有助於大家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四中全會精神,尤其是司法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許多同學還表示,聽後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自信,為今後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實踐打下更加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2017級本科生吳梓儀說,在張軍檢察長的講述中我們更加明白了,在新時期要進一步貫徹依法治國戰略方針,必須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立足於我國的歷史背景、國情社情,使我國獨特的國家治理體系、法治體系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法律人更應以法律為準繩,沿著黨對全面依法治國所指明的方向和道路不斷前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添磚加瓦,築冠環之功。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中央政法委、最高檢、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主持專題講座。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師生約400餘人聆聽講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5GuX24BMH2_cNUgxE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