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都愛密鑰延期,作用可能不大

2021-03-24   一起拍電影

原標題:大片都愛密鑰延期,作用可能不大

作者 / 坦克

距離春節檔已經過去了將近40天,但春節檔影片的餘溫依然在當前起著重要作用。上周票房榜上,票房前10名的影片,依舊有5部來自於春節檔。

而今年春節檔的七部影片,其中有六部都選擇了密鑰延期,其中《人潮洶湧》《刺殺小說家》《熊出沒》這三部影片延期到4月14日、《唐人街探案3》延期到4月10日、《你好,李煥英》延期到4月11日、《新神榜:哪吒重生》延期到3月28日。

可以說,密鑰延期已經從前幾年的20億+、30億+影片才會選擇的發行動作,變成了現如今5億+票房影片的標配。

而自從去年7月20日復工以來,電影局也針對影片密鑰期進行了全新的改革。對於目前的內地影市,密鑰延期對票房的作用力到底有多大?所有影片都能密鑰延期嗎?在院線窗口期不斷縮短的當下,密鑰延期的作用還有多大呢?這是我們今天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什麼是密鑰?

所謂「密鑰」,就是院線在影片公映前獲得加密的數字拷貝文件,只要在公映時獲得密鑰,即可實現影片的正常放映。避免了片源提前泄露而被盜版的可能性。密鑰中還包含檔期信息,可控制影片在影院的上映時間,如果電影需要延長檔期,需要重新製作密鑰。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情況是,95%以上的影片的密鑰都是由中影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製作。在電影上映前,該公司會將密鑰放上官網的下載區,供影院下載。至於可以下載的時間,提前一周或半個月等不定。

而密鑰有使用時間限制,一般有效期約為1個月,具體到每一部影片,都會有所不同。雖然說密鑰時間為一個月,但是因為一個月並不是一個標準日期,因此多為28天-32天不等。影片在正式開啟預售之前,都會對外發布影片的發行通知,影片的密鑰期也都會在發行通知上體現。

什麼是密鑰延期?

大多數院線電影的生命周期只有1-2周。但是對於不少頭部影片,尤其是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等大檔期影片,在影片上映三周之後,也就是有效放映期的最後一周,依然會有單日百萬級別的票房產出,如果僅僅上映一個月就下線,也會造成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元的票房損失。這時候,片方就會選擇申請影片延期密鑰,以獲得更長的放映周期。

可以說,密鑰延期就是片方為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影片的票房潛力。至於延長的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月起,但是目前也有延長15天、延長45天的情況存在。對於延長次數,大多數影片只做一次性的延期,但也有少部分影片在延期了1-2個月之後,又繼續申請了密鑰的二次延期。

所有影片都能密鑰延期嗎?

可以說,所有國產片都是可以獲得密鑰延期的。

雖然任何電影進行延期都需要電影局的同意,但是電影局對國產電影的延期申請是都會通過的。儘管延期密鑰是需要一定的延期費用的,一般稱作服務費。目前大部分影片的發行公司是通過中數、華夏做代理,如果密鑰延期就需要重新再開一次密鑰,這個需要提供相關的服務費用。但這個費用不會太高,因此大多數影片都會選擇進行密鑰延期。

但是對於進口片來說,密鑰延期卻是大多數影片都可望而不可及的。雖然《鐵達尼號》《阿凡達》都曾經創造了內地影史早期延長密鑰的記錄,但是從2012、2013年開始,絕大多數進口片都很難獲得密鑰延期的機會。

究其原因,這或許也與國產片與進口片占比之爭有關。例如2013年的《瘋狂原始人》在上映時走出了一條不錯的票房曲線,即便進行了半個月的延期,但上映最後一天,依舊還有150萬的票房收入。2014年《變形金剛4》更是如此,僅僅擁有一個月的密鑰期,在上映的最後一天還有1300萬的票房收入,至今仍然保持著上映最後一天最高票房成績的記錄。可以預想,如果《變4》能夠獲得1-2個月的延期,影片票房也將達到22億以上,成為當時內地影史第一部票房破20億的電影,而這顯然並不是部分人所想看到的。

即便是2019年創造了40億+的票房成績《復仇者聯盟4》,也都是只有一個月的密鑰期,影片在最後幾天,既然有百萬級別的票房收入。如果換做是一部國產片,至少會再延期一個月。而也正是《復聯4》沒有獲得延期機會,也導致該片超越《阿凡達》成為全球影史第一的時間晚了兩個月。

不過伴隨著2020年以來,進口片票房體量大幅縮減的情況。目前很多進口片都在一開始,就直接擁有了三個月的密鑰期,例如本周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就擁有三個月的密鑰期,但是平心而論,目前除了部分好萊塢動畫電影之外,大多數進口片的票房壽命也僅有2-3周,延期對於其票房收益意義已經不大。

密鑰延期的票房收益到底如何?

密鑰延期對一部電影的票房增益究竟如何,延期2-3個月的電影,票房真的可以「再上一層樓」嗎?我們也總結整理了目前內地影史票房TOP15的密鑰延期情況,也可以對目前密鑰延期的票房收益情況做一個清晰的了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數據依然會有一定的誤差,這其中主要的數據誤差來自於2019年下半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以及《中國機長》三部電影,考慮到國家電影局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嚴厲地進行了全國大範圍的票房補報,以上三部電影的補報票房,有很多都是在2019年末到2020年初重新錄入系統,因此票房曲線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大多數影片在一個月內都已經收穫了90%以上的票房,而延期後的主要票房,也大多是延期一個月之內的票房,即便是票房體量三四十億的作品,在上映兩個月之後的票房產出也已經並不明顯了。另外我們也能看出,暑期檔影片和國慶檔影片,一般相比春節檔影片擁有更好的票房後勁。

其實,「延期放映」這回事,最終還是要看市場,按照目前來看,真能收穫利益的還是在少數,大多數起到的還只是一個安慰作用。

密鑰無限延期,真的是好事嗎?

申請密鑰延期的優點不言而喻,就是影片可以獲得更多的票房。即便有時候票房很少,可能只有幾百萬到幾千萬,但是分帳下來的幾百萬收入,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影片收入。並且影片在上映一個月之後,也並不需要持續投入宣發費用,這一筆收入可以說是「不賺白不賺的」。

那麼按照這種理論,那麼所有影片都延期3-4個月,就一定會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嗎?畢竟即便影片公映三個月後,每天只有幾萬塊的票房,但那也是票房收益的一部分啊。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

這就是我們要說到的院線窗口期問題。雖然目前內地影市偶爾會出現影片院網同步上映、或者影片依舊在上映,但已經提前上線了視頻網站的情況出現。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院線是與視頻平台具有互斥期的,也就是說一部影片30天院線上映結束後,在第31天才會上線視頻平台。

而影片一度的延長密鑰期,拉長院線窗口期,毫無疑問也會影響到該片在視頻平台上的新媒體收入。

因此目前內地影市也有不少影片,有意縮短院線窗口期,以謀求一個更好的新媒體收入議價權或者扶持相關公司的視頻平台。例如2019年春節檔的《瘋狂的外星人》,成為近年來罕見的20億+沒有選擇密鑰延期的影片,該片在院線下映之後,也選擇了直接上線歡喜首映,為該平台導流。

另外,光線也在去年推出了兩部密鑰期僅有7天的電影,在影片公映後第8天上線視頻網站。可以說,對於不少中小體量影片來說,其實原本30天的窗口期也還是有可壓縮的空間的。大多數電影在上映的第三周、第四周每天的票房入帳已經跌破10萬,並且上座率也會偏低,繼續占用院線資源也並不有利於市場發展,而如果提前2-3周上線視頻網站,不僅僅會為片方爭取到更大的版權費用,讓中小體量影片多一部分收入,還會讓院線排片的資源更加合理。

關於密鑰延期問題,改革還在持續中。自從2020年7月,內地影市復工之後,國家電影局也針對密鑰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時段密鑰越來越頻繁。面對密鑰期延長問題,中小體量影片不延期,超級大片適當延期到兩個月,進口片有望進一步放開,國產電影也越來越趨近於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