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肝病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肝硬化,所以肝硬化就成為各種慢性肝病的最終歸宿,被醫生稱作「終末期肝病」。因此,一旦被告知已經到肝硬化階段,很多患者會十分恐懼,以為這就預示著生命的終結。
其實,早期肝硬化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在積極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採取正確措施來防治肝硬化的常見併發症,完全可以長期帶病生存,甚至不會太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1、防治肝腹水
腹水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見,也是最早出現的併發症。出現腹水後患者大都會感到肚子發脹,腳踝部位水腫,體重會有明顯上升。腹部B超檢查會發現液性暗區。
利尿劑是早期肝硬化患者第一次出現腹水後的常用治療藥物。不過用藥仍需謹慎,因為藥物會對人體血液中的鉀、鈉、氯等電解質離子的濃度造成不同影響。因此,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按照醫生要求定期檢測電解質情況。
為了預防腹水出現,確診肝硬化的病人應該注意低鹽飲食。按照每人每天不超過6克的標準,用定量鹽勺來測定飲食中食鹽用量。建議使用每勺2克的鹽勺,以便於每日三餐均勻分配食鹽用量。
2、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也是肝硬化最為兇險的併發症,一旦得不到及時搶救,就會導致病人死亡。
進食硬質食物劃傷曲張靜脈是出血的常見誘因,因此日常生活中肝硬化病人應該進食易消化、富營養及少渣滓的食物,食物烹調得細軟些,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肝硬化患者應該每年複查一次胃鏡,來監測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的嚴重程度。如果發現有嚴重出血風險,可以做相應的預防性治療,以免意外出現大出血時措手不及。
3、防治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俗稱肝昏迷,是由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病徵,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
腸道內氨的吸收是誘發肝性腦病的最主要原因。對於曾經出現過肝性腦病的肝硬化病人,務必保持每日大便1-2次。如果大便過於乾燥甚至便秘,醫生會建議病人口服乳果糖來治療,其是防治肝性腦病的首選藥物。
積極的治療,避免這些併發症的出現、減少併發症,可以延緩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平時要合理安排作息的時間,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防止出現便秘,這樣才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按照醫生的囑咐來服用藥物,按時按量服藥,定期去醫院做隨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prAYHEBrZ4kL1VisE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