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內容方向比較嚴肅、端正的公眾號,比如科普類公號、專業的心理類公號。在這些公號的文章里,每隔三兩句就會出現一些普通人覺得難懂晦澀的話,比如以下:
在追求快速、碎片化的新媒體時代,有很多讀者,往往會因為對知識的「心嚮往之」打開內容頁面,但往下滑幾下,就會因為語言難懂,最終無可奈何的關掉頁面,或被微博剛推送的熱點話題吸引了注意力。
難道定位科普、傳播嚴肅知識的內容公號,就只能擁有用嚴謹的語言表達,而不被普通讀者接納的命運了?不!請看以下:
以上節選文章,分別來自兩個科普類的帳號(「酷炫腦」、「畢導」),作為非生物專業的普通讀者,你會更喜歡哪篇?
看看以上兩篇文章具體的數據表現情況:
同樣寫科普,但兩個號兒有不同風格,這些不同的風格,也在數據上得到了不同的效果和印證。那麼,兩者之間的差異,除了能直接看到的語言風格,還有什麼?聽聽張老師的分析!
提問
本身內容定位較嚴肅的公眾號如何增加閱讀量?
問題描述
我關注的一些公眾號品質非常不錯,但其內容定位本身偏嚴肅、小眾,例如國學(是真正的文字、音韻、訓詁,而非市場上的假國學)、文藝批評、純文學、爵士樂等。受眾人群很固定,即使文章品質很高、乾貨滿滿(排版不low),閱讀量長期也只有500左右,最高也不過3000。
我個人作為一個比較業餘的新媒體運營,覺得做成這樣已經無可厚非了,但突然想到一個假象情況:
如果領導定了更高的KPI,例如要求閱讀量必須平均達到5000。請問這樣的公眾號有可能做到嗎?這樣的公眾號該如何在保持核心競爭力(本領域內高品質內容輸出)的前提下,有效提升閱讀量呢?
回答
很高興看到,有人正在這麼認真的對待內容,也在為好內容獲得不了高數據而真心的發愁。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得承認,有些小眾內容,就是不可能有太多關注度的。
比如,一些類似眼角膜病變治療最新研究成果與設備應用的文章,它可能的受眾基礎本身就很小,我們很難為它的數據激增而助力。
但問題中說的國學等內容,還是有數據提升的空間的,想獲得改善需藉助以下四點:
1、心態問題
咱們在做內容的時候,秉持的心態是教育者、知識發布者,還是以朋友身份分享知識呢?
知識從來沒被降低過身份和地位,但知識傳播的路徑和方式,尤其是接受知識者的心態,在新媒體時代,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所以,我們是不是秉持著朋友心態在做知識的傳播者,這一點,是我們首先要自查的。
你可能是某行業里的專家,在行業內也許很知名,但放到新媒體的大眾傳播領域,可能就沒那麼知名了。現在的用戶都不認簡歷的,你得給用戶信任你和崇拜你的過程一些時間,而方式就是,換個心態來寫原創內容。
2、用戶與知識間,需要必須的翻譯
像上面說的訓詁學,因為我是學漢語言文學出身,了解一點兒訓詁學的事兒,真正進入到這個知識領域,用戶自會發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用戶不是研究者,更不是訓詁學從業者,所以,首先需要運營者對訓詁學進行必要的翻譯說明,他們才能看得懂;
其次,需要寫作者用用戶聽得懂、感興趣的東西,作為他們進入訓詁學知識的一座橋樑。
而用戶聽得懂、感興趣的東西,每天都在新媒體里傳播著,而其中的翻譯手法,媒玩兒之前也提到過,新媒體運營第46問 | 如何將專業詞彙融入新媒體文章?會內容再造的翻譯型小編都用這三招(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3、用戶需要一個活生生的大牛朋友
我們在新媒體里寫文章,並不等同於論文,我們需要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用每一篇稿件,塑造一個人物出來。
這個人物可以是真實的,更可以是虛擬的,我們要為他賦予性格,賦予身份標識。
當有了這個有血有肉的人,用戶才知道,他有這麼一個在某個領域裡的大牛朋友,在這個領域,遇到不知道的事兒,或者有人叫板,可以到這兒來獲得幫助,這個朋友可以為自己拔闖。
「酷炫腦」每篇文章都沒固定的人格化運營形象,相關出現的人員也沒有任何介紹
「畢導」每篇文章都加上自己的名字,甚至本人還出現在標題圖里
我們管給用戶造朋友這件事兒,叫新媒體運營的人格化運營形象,這一點媒玩兒也曾寫過文章,新媒體運營第8問 | 號兒里出現的人物形象,都是號兒主預謀出來的人格角色(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4、有了人格化運營形象,就好做活動了
問題里舉例說的所有行業,其實都很適合做活動。比如,一個漢字的測試,一種文化的不同聲音採集等等。
最初,我們可以關注評論的誘導;
然後,我們可以在文章後增加微信公號的調查功能,來做一些小調研;
最後,咱們就可以把用戶線上,甚至線下的活動風生水起的開展起來了。
「畢導」在2018年11月今日頭條生機大會,開展的線下活動
以上四點,是解決專業號數據問題的試金石,但還是那句話——運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與其天天在那裡想,不如先找個突破點試起來,畢竟我在這裡說的前三點都是能立即操練起來的方法。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