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慶的夏夜依然沉浸在一片燈紅酒綠中,燈火通明的小洋樓里傳出綺麗悠揚的歌聲,不時有笑談聲從窗口流進無邊的夜色中。
然而,從出席人員的名單上不難看出,這並不是一場尋常的酒會,觥籌交錯間往來的都是國民政府要員,恭維笑談下掩蓋的都是生死攸關的詭譎暗流。
局勢固然緊張,周總理穿梭其間仍顯得遊刃有餘,除了依仗他本人高超的談判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毛主席安全問題的解決也使他沒了後顧之憂。
這個前提的實現多虧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令部次長的劉斐的幫助,周總理甚至在重慶談判結束後感嘆:「如果沒有劉斐幫忙,我連覺都睡不著」。
一、霸王次長劉為章
國民黨軍中向來有「三個半軍事家」的說法,那三個分別是白崇禧、蔣百里和楊傑,但我們今天的主角是那「半個」軍事家——劉斐。
他出身貧寒,卻在日後成為蔣介石都要避讓三分的「霸王次長」,在國民黨抗戰期間作為參謀次長實際指揮戰鬥長達11年,多次識破敵軍陰謀,並在重慶談判後走上了主和反蔣道路,為我軍的最後勝利和國家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1898年10月25日,劉斐出生在湖南醴陵縣姚家壩鄉潭灣村的一個貧農家庭,作為家中的幼子,雖然深受家人喜愛但父母實在無力把他撫養成才,為了讓他有書讀,只能在9歲時將劉斐過繼給了遠方親戚。
所幸劉斐天資聰穎,入塾後成功考進當地高級小學,成績優秀的他深得老師同學的喜愛,成年後與當地著名中醫鄒益經之女鄒碧坤結為夫妻。劉斐結婚同年,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一直崇敬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劉斐很受感召,決定從軍。
劉斐
當時桂系官兵積極響應「護法運動」,出兵援湘抵抗段祺瑞的攻擊,卻在株洲出現了水土不服,軍中瘟疫蔓延。劉斐的岳父鄒益經幫助桂軍解決了瘟疫,得以結識日後成為桂系首要人物的白崇禧,後來他向白崇禧引薦了劉斐,使得劉斐順利進入桂軍任職。
憑藉過硬的個人素質和才華,劉斐一路升職至白崇禧手下的排長,在桂系內亂和「百色起義」中受到白崇禧賞識,勝任參謀,又在之後的多場戰役中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逐漸在桂系中嶄露頭角。
廣西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革命軍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致力於統一兩廣、出師北伐,劉斐力推此方案,並被派往廣東活動聯繫兩廣革命事宜。在有交情的湘系將領譚延闓和程潛的幫助下,劉斐成功與汪精衛、廖仲愷等人達成共識,促成了兩廣統一革命戰線的形成。
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揮師北伐,劉斐被派任總司令部作戰參謀,隨軍前往兩湖地區協助指揮作戰,當時他還沒到30歲。
蔣介石
北伐軍再次攻下南昌時,是1926年的冬天,蔣介石違背「三大政策」,破壞國共合作,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眼看就到了危險的邊緣,劉斐選擇了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多次提出辭職出國學習,避開混亂的時局和即將到來的風暴。
1927年春節過後,劉斐東渡日本,考入日本陸軍步兵專門學校學習,期間除了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和積極鍛鍊,他還翻譯了日本軍事著作《戰鬥綱要》,自己撰寫了一本小冊子《戰爭救國論》。
1930年畢業後的劉斐因成績優異被免試保送到陸軍大學繼續學習,在旅日留學的七年間,他依然關心國內局勢,反對蔣介石之後的一些迫害共產黨的行動,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力主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在日本學習期間,他敏銳地認識到中日日後必有一戰,因而認真學習日本的軍事作戰理論將在抗日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因為留學,他避開了國內幾次殘酷的內戰和蔣介石對紅軍的圍剿迫害,這使他不必將槍口對準向來較有好感的共產黨,留得一身清白。
畢業後不久劉斐就被白崇禧叫回國內,蔣介石對李宗仁、白崇禧採取扼殺的手段防止其破壞他的獨裁統治,使得廣西當局處於危險的不利境地,在這個危險關頭白崇禧想到了劉斐。回國後的劉斐先是在廣西協助白崇禧培養軍事骨幹,同時在各地聯絡反蔣抗日的活動。
隨著日本侵略的加深,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越發激起人們的不滿,劉斐積極聯絡湘桂意圖結成反蔣抗日同盟,終於在1936年成功舉事,發起了「兩廣事變」。
蔣介石
在蔣介石的大力打擊之下,劉斐又力勸蔣停止內戰與兩廣合作抗日,成功解決「兩廣事件」,初步形成國民黨內積極抗日共識。
抗日戰爭中,劉斐作為參謀次長指揮過多次會戰,著名的淞滬會戰、南京會戰、徐州會戰還有武漢會戰等戰役中都有他活躍的身影,但是劉斐多次參透敵人計謀擬定的正確作戰計劃卻不被蔣介石採用,導致了許多失誤和損失。
武漢失守後國民黨軍隊撤退到重慶,劉斐升任軍令部次長,他對國民黨內部「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風氣感到十分失望,於是與一些共產黨人和進步分子保持聯繫並暗中保護他們的行動。
接任軍令部次長的劉斐仍然主管擬定作戰計劃,他往返於各大戰區了解最新戰況,揣摩敵軍行動,先後制定了許多有先見之明的正確作戰計劃,在多次戰役剛開始時就猜對了日軍全盤作戰計劃,使我軍在戰場上搶占先機。
他時常因作戰計劃的實施與蔣介石產生衝突,儘管對方是上司,劉斐也敢於冒犯,因此在國民黨內部得了個「霸王次長」的稱號。
劉斐
二、重慶談判新道路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了有理由有時間準備內戰,三次發電報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共商國是,商討國共將來的發展前途和計劃。這當然是個圈套,毛澤東一走,延安群龍無首,在重慶毛澤東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萬一蔣介石起殺心,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可能胎死腹中。
蔣介石擺出了一副誠意十足的樣子,要是毛澤東不去赴約,他剛好就有理由汙衊共產黨有反動之心不肯和談,藉機發動內戰。在周圍人的勸阻下,毛澤東還是決定去重慶進行談判,為了共產黨的發展,也為了中國和平民主的未來。
劉斐作為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對於毛澤東的決定感到十分敬佩,相比國民黨內部的烏煙瘴氣搞內鬥,他在毛澤東一行人身上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重慶對於毛澤東一行人來說就是裝飾華美的龍潭虎穴,絲毫容不得半點放鬆,熱鬧繁華的酒會上可能就藏有致命殺機。
劉斐為了保證毛澤東的安全,和周恩來、王若飛等人進行了周密部署,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做到了儘可能嚴密地保護,挑選最信得過的士兵進行守衛。
毛主席
毛主席雖然在會談中沒有見過劉斐,但是對他出色的保衛工作有很深的印象,周恩來也對他表示了感激,甚至說:「要不是有你幫忙,我急得連覺都睡不著」。
在重慶談判中見識了中共一行人的風範,也與周恩來等人進行了交流,堅定了劉斐親近共產黨方面的決心。
在後來的北平談判中,劉斐和曾幫助過毛主席的「和平將軍」張治中隨代表團到達北平與毛主席談話,毛主席就《國內和平協定(草案)》詢問了劉斐的意見,雙方相談甚歡。
這次談話堅定了劉斐選擇新道路的決心,在國民黨潰敗後,他決定留在大陸,並在撤退之前前往香港勸說白崇禧和李宗仁與共產黨合作,爭取挽留兩人,可惜沒有奏效。
1949年8月13日,劉斐和其他44名國民黨知名人士公開表示與國民黨政府決裂,之後北上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政府中任職。
國民黨
三、臥底疑雲難分辨
那麼劉斐到底算不算像郭汝瑰一樣的臥底呢?學界對此眾說紛紜,但大部分都認為劉斐並不是中共在國民黨內部的臥底。國民黨敗退台灣後,曾召開會議總結失敗原因,有一部分人就認為劉斐投靠共產黨,做了臥底,泄露軍事機密,這才導致國民黨的失敗。
國民黨內部與劉斐親近的官員也在回憶錄或口述中說過,知道劉斐在日本上大學時就加入了共產黨,之後國民黨兵敗時還親口對他們說過自己是共產黨,中共在國民黨的臥底郭汝瑰也曾說過中央上級要自己注意與劉斐的關係。
儘管許多人都篤定劉斐是共產黨臥底,但中共始終未承認劉斐的臥底身份,甚至在他1983年去世後的追悼會上,主持人烏蘭夫也否定他秘密黨員的身份。
國民黨內也有人堅決認為他不像共黨,其中包括看破郭汝瑰共黨身份的杜聿明,他們相信劉斐的原因是他行為上並不像潔身自好的共黨作風,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娶了三房妻妾,甚至有抽大煙的陋習,白崇禧說他「油的不得了」。
但無論他是不是共產黨的臥底,劉斐對中國和平統一的願望從沒有變過,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語重心長地奉勸台灣當局以民族大義為重,爭取和平統一,還天下人一個海晏河清的盛世。
新中國的繁榮昌盛來之不易,從百年前孫中山一批人結束封建王朝,到無數仁人志士抗戰衛國,再到改革開放後知識分子和科研人員學習發展,無數先輩的心血和犧牲鋪就了如今中國發展的康莊大道。
我們應該繼承他們的遺志,向著和平美好的世界努力,創造一個他們曾夢寐以求的強大幸福的國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ZL6HgBDlXMa8eqF8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