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發現:腸道菌如何對血糖水平「下手」

2019-09-18   中國生物技術網

|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眾所周知,腸道微生物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並導致各種類型的疾病數不勝數,除了肥胖、癌症、心血管等常見疾病外,它還與如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有關。在今年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還發現了其與糖尿病的直接證據: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丁酸,能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就在前天,又有一篇研究發現了腸道微生物組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

9月16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聯合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腸道細菌如何影響5-羥色胺(血清素),進而對血糖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血清素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遞質,它使大腦產生滿足感,幫助我們心情愉快、感覺良好,所以它也被稱為「快樂激素」。血清素通常與調節睡眠、健康和代謝有關。但實際上,95%的血清素是由腸道產生,而非我們所認為的從大腦中產生。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已知腸道微生物組對宿主葡萄糖穩態產生影響,但對其潛在機制尚不清楚。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微生物組是腸源性血清素合成的有效中介,而其本身又是葡萄糖穩態的調節因子,並確定了腸道微生物組通過對腸源性血清素的影響來影響葡萄糖穩態。該研究由加拿大弗林德斯大學、南澳大利亞健康與醫學研究所和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聯合領導。

Damin Keating 圖片來源:Flinders Universty

使用藥理學抑制和腸源性血清素合成的遺傳缺失,研究人員發現抗生素誘導的微生物組變化,改善了宿主葡萄糖處理是依賴於血清素的合成。

圖片來源:PNAS

研究通訊作者、加拿大弗林德斯大學健康與醫學研究院分子和細胞生理學系負責人Damien Keating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解決了一個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即微生物組中的細菌究竟如何通信來控制新陳代謝中的葡萄糖水平。

Keating教授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組通過向產生血清素的腸道細胞發出信號來抑制代謝。它們會提高血清素的水平,而我們此前已經證明,肥胖的人血清素水平會升高,進而會導致嚴重的代謝問題。」

研究團隊表示,下一步要了解到底是哪些細菌參與其中,以及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並希望能帶來調節人體血糖水平的新療法。

Keating說:「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有朝一日可能會對糖尿病等人類健康問題產生直接影響,但未來幾年還需要更多類似的研究。」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