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中的無形阻抗
在接待了很多位來訪者後諮詢師們會看到一種狀態——固著。那個屬於一種天然的自我防禦保護,一種無形中自帶出來的屏障,大概意思是「你不需要跟我說這些,因為我都懂,我知道的! 」 或者「嗯嗯,我明白的,我都明白。只是你還沒明白我們家裡的具體情況,情況是這樣的……」。到後來大概是所有的一切我都知道,不是我不想做,不是我不實施,是因為什麼什麼原因你說的這些它做不到,不實際呀!
這些好像不是我的原因
你說不要逼孩子,可是學校那麼多的作業你能不讓他做嗎?你說不批評他,可是老師那邊我怎麼交待呀?你說可以放手,可是放手後他真不知道會變成啥樣?……這些都是在接待中反饋出的問題,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就是咱什麼都知道,只是因為各種外在的因素無法做到。潛台詞是:這都是他人的外在的原因,與我無關。不是我不想做,是因為有其他的原因導致我做不到——臣妾做不到啊!瞧瞧,這委屈的,有那麼一瞬似乎感覺是諮詢師感覺出錯,這些做不到似乎原本就是事實!
承擔真的不容易
可是親愛的,讓我們仔細看看,真的是做不到嗎?或者是在做的時候遭遇了重重的困難而選擇了退縮和逃避?還是我們習慣於把手指向外界,以獲得暫時的內在的平靜?很多時候,人們會把外界的因素當作自己不想承擔的歸因。不想承擔改變帶來的痛苦,不想承擔改變帶來的諸多不適應,不想承擔改變無果時帶給自己的挫敗。相比內在的付出向外索取要輕鬆的多。
所以,人的一生,何嘗不是一步步向內探索成長的過程啊!太多人被卡在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里不肯長大,還在不斷的尋找可以依靠,可以被保護,然後可以置身事外的空間。
承擔的是孩子的未來
但是很無奈,我們身體長大了,而且我們有了孩子。這個上天派來的小天使就是那個推著你前進,幫助你成長的鏡子,只是你真的看懂,真的知道嗎?當他哭的時候你難過,當他笑的時候你開心,你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你想要他躲過你成長中經歷的傷痛,你想要他留著你成長中經歷的美好。那麼,就請認真的看到他哭背後真正的原因,看到他怯懦背後真正的無助,看到他情緒失控背後真正想要告訴你的故事——那一定是你曾經經歷的沒有療愈的創傷,看到它,化解它。因為只有成長自己才是化解孩子情緒的根源。
來吧,讓我們一起去看到,一起去覺察,一起去成長,一起成為給到孩子原動力的原生家庭。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聯繫刪除或自行撤回。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