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社治委常務副主任薛敏: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探索與實踐

四川省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社治委常務副主任薛敏

秩序與活力是人類社會發展變遷的永恆動力,是社會發展治理追求的永恆主題。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善治之城,從張儀築城「立基高亢」到李冰治水「道法自然」,從文翁化蜀「禮儀興焉」到諸葛治蜀「審時度勢」,在謀道與治城的交互交融中成就了天府之國的繁榮和獨特文化。今天的成都已成為服務人口超2100萬的國家中心城市,正大踏步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先進城市,既面臨城市能級躍升的重大機遇,也面臨城市治理轉型的現實挑戰。

面對推動城市轉型的時代之問,成都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城市發展由低成本要素驅動轉向創新生態驅動、由生產保障優先轉向生活品質優先、由維穩型經驗治理轉向人本型社區治理,厚植面向未來的戰略競爭優勢。

面對滿足群眾需求的民生之問,成都堅持「城市的核心是人」這個根本取向,把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發展作為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尺,努力讓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讓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城市的價值表達高度契合。

面對破解治理難題的變革之問,成都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資源、管理和服務投放到城鄉社區,讓服務在居民家門口集成、風險在社區第一線化解、問題在城市最末端解決、共識在社會最基層凝聚,夯實城市治理的底部支撐。

面對實現長期執政的責任之問,成都堅持把黨建貫穿於城市治理的各方面全過程,把黨的領導根植於基層、根植於人民,形成各級黨委統攬統籌、基層黨組織引領示範、社會各界主動協同、市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治理格局。

社區是城市的神經末梢,是離群眾最近的地方。面對城市發展治理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重新定位社區的價值和功能,把社區作為城市治理的基本尺度和載體,回應居民關切,搭建參與平台,創造發展機會,滿足市民需求,積極探索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現代治理路徑。

我們聚焦改革破題,構建黨委統攬夯實基礎的工作體制。加強黨對城市治理的全面領導,成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在市縣兩級黨委序列設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履行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合資源、重點突破、督導落實職能。加快推動街道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將招商引資職能劃轉產業功能區和專業機構,推動街道進一步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制定社區減負提能若干措施,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社區證明事項從313項縮減到15項。建立「保障+激勵」雙軌並行的社區專項資金,讓社區有資源有能力為居民服務。建立社區工作者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制度,讓社區工作者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

我們聚焦黨建引領,創新共建共享的治理機制。堅持「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構建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自治為基礎、法治為根本、德治為支撐的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健全基層黨的組織體系,推廣黨員線、自治線、社團線、志願線、服務線社區黨建「五線工作法」,創新找黨員、建組織、優機制、抓服務、植文化居民小區黨建「五步工作法」,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組織動員和整合資源作用。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居民自治機制,搭建以居民議事會為主體的多方議事協商平台,推動社區事務共商共議共管。深化「訴源治理」為重點的社區法治建設,建立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推動居民循法而行、社區依法而治。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人」德治支撐作用,將天府文化融入社區發展和居民生活場景,引領新時代文明養成和思想實踐,塑造共同精神家園。

我們聚焦配套保障,形成系統完備支撐有力的政策體系。編制市縣兩級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規劃,圍繞人的感受、人的需求和人的發展,明確社區發展治理目標,劃分城鎮社區、鄉村社區、產業社區三大類型,構建社區服務、文化、生態、空間、產業、共治、智慧「七大場景」。制定新型產業社區、國際化社區等分項規劃,配套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等專項規劃,建立社區規劃師制度,確保規劃有引領、操作有遵循、落實不走樣。出台「城鄉社區發展治理30條」綱領文件,配套6個支撐文件,形成30多個操作文件,從制度層面提高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規範化科學化水平。制定全國首部《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明確各級各部門和多方主體權責關係,讓社區發展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們聚焦發展治理,推動科學發展和有效治理相得益彰。立足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城市有感發展,實施老舊城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五大行動」,系統提升社區形態、業態、生態、文態、心態,讓市民從身邊點滴變化中感受時代變遷、共享發展成果。緊貼居民需求推動服務提質,構建三級社區服務載體,活化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加快發展社區生活性服務業,把便利化專業化品質化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開發「天府市民雲」APP,集成各類市民服務192項,實現市民服務「一號通行」,上線一年多註冊用戶超400萬,服務市民超1億人次。

通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成都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機制日趨成熟,市民的獲得感、認同感、歸屬感明顯增強,城市宜居品質和精神氣質顯著提升。

兩年多的工作實踐,我們有5個方面規律性認識: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場深刻變革,需要切實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治理優勢;落實新理念要有新路徑,需要深刻把握髮展與治理的辯證關係,把科學發展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之舉,把有效治理作為推動善治良序的必然選擇,實現二者良性互動、相融互促;城市的核心是人,需要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搭建更多平台,創造更多機會,組織動員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的要義是事,需要始終堅持見人見事、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為民解憂,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需要把街道社區等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地位法定化、內涵具體化、途徑制度化,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形成「眾星拱月」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