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貧瘠土地 丹棱小伙堅持創業永向前

2020-04-08   眉山新聞聯播

四川新聞網眉山4月8日訊(萬玉忠 鄭麗霞 文/圖)「站在我面前的小伙子,始終面帶微笑講述著他的創業故事,眼睛炯炯有神。」他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根植貧瘠土地,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一米六七的個子,厚實的身板,臉色黑里透著微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真難想像,他就是立足家鄉不斷創業,永遠向前的丹棱縣張場鎮建材經營部經理陳永進。

尋路之旅 有艱辛也有收穫

陳永進,屬虎,到2020年3月才滿34歲。他的家在今天的丹棱縣張場鎮小河村1組,因為土地貧瘠,又靠近大山,村民們一直都在苦熬,也有一些象陳永進這樣的年輕人,在不斷地探尋改變鄉村面貌,過上富裕生活的路。2001年,陳永進在張場中學讀初中畢業的次月,家裡人就托關係把他送進了張場鎮李強理髮店,想讓他學門手藝討生活。理髮雖不太辛苦,收入卻很低,一個月幾百元錢,養活自己都難。

2003年初,陳永進得知離家不遠的四川神虹化工有限公司要招收空壓機操作技術人員的消息,甚是高興。但一打聽才知道,首先得自己掏錢到省外去參加培訓學習。與家裡人商量,沒有一個贊成的。「這年頭,吃飽飯都不容易,那兒來的閒錢供你去學技術,萬一沒學會,公司不要你,這學費找誰要?」陳永進思來想去,決定自己想辦法籌錢,這麼難得的機會不能就這麼放棄,也只有學會空壓機操作技術,才能擁有這份工作。通過努力,陳永進學會了空壓機操作技術,當上了技術工人,每月有了一份相對固定的經濟來源,基本滿足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之需。

陳永進在公司上班,接觸的人多了,見的世面寬了,思想也慢慢開竅,發現了公司礦石運輸的商機。他與家人商量後,籌集資金買了一輛貨車,做起了公司礦石運輸的生意,每月可賺1萬元左右,加上運輸建築材料,年收入可達20萬元。手裡有錢了,陳永進首先想到的還是家鄉發展,讓家鄉的土地不貧瘠,讓家鄉過上好日子。2014年4月,他與朋友合夥購置了混凝土泵車兩台和挖掘機、裝載機,申請組建了工程隊,承攬農村村社戶道和農房修建、農家院壩硬化等工程。一年下來,除去工人工資、材料等成本開支,每人分得50多萬元。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也讓鄉親們在務工中獲得可觀的收入。

創辦家庭農場 助力鄉親致富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永進從村上了解到政府出台了大力支持流轉土地辦家庭農場的政策,這無疑又給他一個立足家鄉發展經濟,助力鄉親致富的機會。2014年,陳永進邀約陳良林合夥流轉本村土地120畝,成立了丹棱縣林進家庭農場。從平整土地、修路、開溝、翻土到選育水果種苗、打窩栽樹、施用有機肥等,陳永進累計投入了80多萬元。辦家庭農場對於陳永進來說是一種嘗試。他邊學邊干,除了自己購買柑桔種植和家庭農場管理、經營等方面書籍自己學習外,還虛心向老果農和農業果技專家請教。只要聽說哪兒的柑桔種得好和家庭農場管理經營效益好,他就立馬趕去請教。此外,他還常常到「果王」的果園裡轉悠,結合自己的果園實際,分析、研究、實踐和總結經驗,讓林進家庭農場逐步走上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軌道。陳永進通過了解水果市場行情和發展前景,接受柑桔專家的建議,主要種植青見、愛媛。在果園管理上,陳永進從果樹嫁接、修枝、施肥,到防病、治蟲、留樹保鮮、套袋等方面,他都親歷親為,嚴格按標準操作。他4年痴心不改,鍥而不捨,用智慧、勤勞、實幹和持之以恆,成為林進家庭農場水果種植和經營管理的「內行」。

不斷充實 讓創業的路走得更遠

在熟悉家庭農場經營管理、農村小型土木混凝土工程承包實施流程和建材經營手段的同時,陳永進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2016年9月,陳永進報名參加了電子科技大學網絡教育班學習,歷時兩年半,於2019年6月取得了工程造價專科學歷。他還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學習,關注行業動態,了解柑桔種植管理經營發展遠景和農村小型土木混凝土工程在保證質量情況下的成本控制等等,不斷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拓展業務。2019年5月,註冊了丹棱縣張場鎮永屹建材經營部,自己當上了老闆,也順利地實現了民用建材銷售、工程機械租賃、承包農村小型工程項目一體化。

經過10多年的摸爬滾打、創業奮鬥,陳永進有了自己的建材經營部,與人合夥的家庭農場和農村小型工程建築隊,不僅滿足了自己和家人務工賺錢,實現年收入80萬元左右,還實現了本村土流轉辦家庭農場和農村小型建築工程隊零的突破,每年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40人左右務工,賺取務工收入140多萬元。

談及今後發展,陳永進顯得非常平靜。為了自己,為了家鄉的鄉村振興,鄰里鄉親過上好日子,必須把家庭農場辦好,建設優良工程。當務之急是急需充電,提升自己及經營管理團隊的能力,讓家庭農場跨入市級示範農場行列,建材銷售和承包農村小型工程建設項目穩定增收。他堅信,只要立足家鄉發展,不斷創業創新奮鬥,就一定能為改變家鄉面貌,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