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個城市有三怪 其中之一是面鍋裡面煮鍋蓋

2019-06-30     蘇白傳媒

鍋蓋下的鎮江 江蘇鎮江美食文化散文隨筆

江蘇這個城市有三怪 其中之一是面鍋裡面煮鍋蓋

標籤:中國江蘇旅遊美食、江蘇鎮江鍋蓋面、地方風物小吃美食、面鍋裡面煮鍋蓋、旅遊民俗風物美食隨筆

「鎮江有三怪:

香醋擺不壞,

餚肉不當菜,

面鍋裡面煮鍋蓋。」

了解鎮江美食文化的人對這個民謠都不陌生,要說「三怪」之最,便是鍋蓋面了。清晨,坐在小店裡靜候不久,夾到一口散發著木質清香的麵條入喉,便是把正宗的鎮江滋味嘗透了。

鎮江鍋蓋面的製作工藝別具一格,單是「跳面」就十分講究,需要一位功力深厚的廚師師傅利用全身的力氣使到竹竿上,竹竿下的麵糰受到的力也要均勻,從而保證麵條本身的柔韌性,最終麵糰變身成薄膜般的麵皮兒,便算是「跳」好了。好吃的鍋蓋面要想出鍋還必須要經受住「煎熬」,擀好的麵條先在沸水裡翻滾,成團地聚集到杉木蓋下面隨之遊走,每一根麵條都要歷經數個小時的熬制。整個制面過程渾然天成,一如沿續已久的鎮江精神兒——不求卓越,但求地道。

作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鎮江鍋蓋面沒有絕密的醬料,比不上河南蕭記燴麵的濃郁;沒有炫目的技巧,比不上山西刀削麵的刀工;也沒有奢華的食材,比不上蘭州拉麵大量的牛羊肉輔助……它只是簡單地還原到麵條本身,卻又種類豐富,營養美味。無論干拌還是湯麵,吃前攪拌一下,就能給每一位食客的味蕾帶來巨大享受。難怪歷經百年,仍是鎮江人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客。

對於想了解鎮江的外地人,吃鍋蓋面也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只有老鎮江人才知道,最正宗的吃面之法在於配上餚肉,倒點兒醋。如此不說可以展現鎮江的飲食文化,亦是順適了鎮江人的生活習慣,邊吃面邊聊天的時候還能結識三五個志同道合的鎮江好友。一碗面下肚,鎮江的林林總總伴著珍貴的情誼仿佛全都被吸收進食客們的體內了。

傳奇的是,這鍋蓋面的由來也十分貼合鎮江的古城氣質。相傳鍋蓋面原來是古人合夥開的「伙面」,到乾隆時期,因張嫂子誤打誤撞錯把小鍋蓋當成大鍋蓋蓋到面鍋里,卻成就了它清香的美味。得到乾隆帝和其他顧客們連連稱讚的張嫂子伙面便正式更名為了「鍋蓋面」。其後更是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嘗三怪太遺憾」的有趣說法。

如今,鎮江的大街小巷都有麵館,鎮江鍋蓋面更是成了代表美食,被流傳到全國各地。它不僅種類豐富,味道可口,價格還親民實惠。不論是當年還是現在,這鍋蓋下煮的早已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整個鎮江城的某種象徵意味了。

Ps:值得一去的十家鎮江鍋蓋麵店:

1、鎮方記麵館 地址:江蘇省鎮江市轄區南門大街29號;

2、邵順興麵館 地址:京口區大市口萬祥商廈後面巷內麵條一條街;

3、鎮南麵館 地址:潤州區解放路4號,天橋下自由領地旁;

4、老趙麵館 地址:京口區雙井路(大西路口);

5、西津渡於家廚房 地址:小碼頭街利群巷1號;

6、柏三嫂麵館 地址:京口區山門口街藝術世界正面對面;

7、小妹麵店 地址:潤州區朱方路;

8、大華麵館 地址:大西路359號(近大華電影院);

9、宏順餃麵館 地址:京口區宋官營29號101(八佰伴後門);

10、好再來麵館 地址:京口區中山東路古更樓巷(近京口醫院)(1240字)

文| many(江蘇鎮江人,新聞學學士,文藝女青年,蘇白傳媒旗下昆德拉傳媒編輯部實習助理編輯、合作作者。)

審讀:蘇白傳媒 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思思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uZcQ2wB8g2yegNDHg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