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李健出生在松花江畔的哈爾濱,一個只有70多萬人口的小城市。
父親是當地一位著名的京劇武生,父藝子承,李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戲曲武生,壓腿、翻跟頭,咿咿呀呀練唱腔。
可是這並不是他喜歡的生活,也從未想過以京劇為自己的職業。
直到1988年,美國電影《路邊吉他隊》傳入中國,他被電影里男主角的風采深深吸引住了,也是第一次知道吉他這個樂器,一個小小的樂器能彈奏出那麼動聽的音樂。
從此,少年的心中,開始有了一個關於吉他的夢想。
雖然家境拮据,疼愛他的母親還是花了兩個月的工資,送了他一把紅棉吉他。他就背著那把吉他,滿大街地開始尋找培訓班。
只要有那把吉他,他就感到了自由。
1993年,19歲的李健背著吉他,來到了北京,參加了清華大學舉辦文藝愛好者冬令營活動。在舞台上,他彈唱了《說句心裡話》,因為極高的文藝天賦,他拿到了第一名,直接被清華大學保送。
對於這一切,李健表示我也不想啊——
「當年參加了個冬令營,全國的文藝愛好者都可以參加。如果唱得好的話,就可以加分。我學了四個月民歌,結果考了全國第一。清華怕我被北大搶走,就乾脆決定直接錄取了。」
李健讀的電子工程系是清華最好的四個系之一,課業壓力十分大,但是他始終無法割捨掉音樂這個夢想。
除去必要的學習,他每天還要花幾個小時彈吉他寫歌。
李健還參加了清華的合唱團,常年包辦校園歌手大賽的前幾名,並且為九支清華的樂隊擔任吉他伴奏。
李健回清華大學演講時也曾說過:「如果不來到這個學校,我可能不會做一個歌手。」因為一個理工科院校里的人文氣息會更加吸引人。
從清華畢業後,李健老老實實穿著西裝去上班,當了一名網絡工程師。
看起來有些高大上,實際上就是一些體力活。每天穿著西裝去打水,查資料,接人送人。
這樣的工作對他來說是一種打擊,原本在清華的時候,還被稱為「天之驕子」,看起來充滿了無數的希望。
可是等到真正進入社會後,發現所做的工作,與所學習的專業完全不同。這樣的工作環境讓人絲毫沒有成就感。
他十分想逃離這樣朝九晚五的環境。
那時候,清華校友盧庚戌來找他,問:李健,你還想唱歌嗎?
他迅速地辭掉了這份工作,悄悄地就跟盧庚戌去唱歌,這樣的生活對於他來說,一切都很新鮮。
離職後,他們組了一個組合叫水木年華。然後他們第一張專輯《一生有你》就獲得了白金銷量。
一炮走紅,拿下多個音樂大獎。
2002年6月,「水木年華」發行專輯《青春正傳》,然而還沒等組合達到巔峰李健就選擇了單飛。
2007年,李健作客《魯豫有約》透漏:「當年離開水木年華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和盧庚戌在創作上產生了分歧。」
盧庚戌想做更搖滾、節奏感更強的流行音樂,但李健想做更人文更內斂的音樂:「真正好的作品應該是平實的樸素的,娓娓道來,每一次聽都會有不同的感動。我覺得這樣的音樂才是真正好的音樂。」
作為一個音樂創作型歌手,李健對自己音樂態度的一種堅持,他不願意在音樂上有太多的妥協,既然現狀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那就果斷離開比較好。
離開水木年華後,李健在北京找了個偏僻的院子住下來,讀書、聽曲、彈琴、寫歌。
那幾年,李健過得又窮又苦。
冬天的北京滴水成冰,李健家連個暖氣也沒有。水管經常凍破,他自己安水泵。
通宵練琴,把等在門外的小偷都熬走了。
朋友都勸他,多寫一點流行歌,這樣才容易被觀眾認識。
可李健不願意,繼續寫自己的歌。
最慘的時候,他費盡心血出了唱片,可根本賣不出去。
簽約公司提議和幾個大牌藝人「搭車炒作」一下,他想了想,直接拒絕了:
我覺得作為一個歌手,唱好歌就可以了。
人生什麼是罪過,為了混口飯吃委屈自己的志趣就是最大的罪過。
2005年,父親患癌,李健拿出所有錢只有幾萬塊。
2006年,他還沒來得及給父親一個擁抱,父親就走了。父親去世時他寫下《想念你》,他說這是他寫過最好的歌。
這樣的日子,李健過了整整7年。而他同時期的人呢,連龐龍的《兩隻蝴蝶》,王蓉的《我不是黃蓉》都能火遍大江南北。
有人對他說,「你這種音樂,永遠也火不了,實在太小眾了。」
時間到了2010年,那一年的春晚,王菲一首《傳奇》讓這個舞台再次響起人們期盼已久的天籟之音。
大家才發現,原來我們有這麼一個有才華的歌手啊!
事實上《傳奇》2003年就發行了,是李健第一張專輯裡的第9首歌。
《我是歌手》爆紅之後,無數商演蜂擁而至,李健並沒有繼續出現在大眾面前,而是選擇了避開強勁的風頭。
生活一定要遠離那些燈光和關注,因為人有時候被過度關注了,會喪失很多最基本的東西。」
兩年的時間除了少量的工作,他一直在讀書旅行。
電視台出高價讓他參加真人秀,「對不起,我不適合。」
電影公司出高價讓他拍電影,「對不起,我不適合。」
很多品牌出高價讓他拍廣告,「對不起,這種我不接。」
他的助理說:「我主要工作就是拒絕90%的活兒。」
朋友嘆息:「你這是把錢往河裡扔啊!」
但李健說:「我不是拒絕名利,我只是不想讓名利影響私人生活和損耗自己對音樂的熱情。」
作為歌手,寫好歌唱好歌就可以了。
他最常做的事就是練琴、創作、閱讀和看電影,聽過的CD,看到的書,見過的世界,經歷過的風風雨雨,他都轉化為靈感,寫進歌里。
也許李健的很多歌,不那麼朗朗上口,不那麼容易唱,可是卻很走心,充滿了情感。
李健最動人的,莫過於他與妻子的神仙愛情故事。
用錢鍾書的話概括:見她之前,未想結婚。娶她之後,未曾後悔。
他喚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妻子為「小貝殼」,妻子則稱呼他為「先生」。
相遇那年,李健10歲,小貝殼5歲。
小貝殼小時候漂亮地就像個俄羅斯姑娘,李健爸爸老是誇獎她。這讓李健深深地記住了。
後來,已經上了高中的李健和小貝殼在親友的婚禮上再次相遇。
據說,他們兩人當時一個在樓上,一個在樓下,遙遙相望,這一眼,便是一生。
正如他在傳奇里唱的一樣:「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地思念」。
之後兩人漸漸有了越來越多的交集,李健考上了清華,小貝殼經常向他請教問題,之後她同樣考入清華進行深造,且一路念到了博士。
李健後來在採訪中提及此事,更是相當自豪的表示:「以前上大學時,我輔導過她一些課程,給她講過數學,後來她的書我已經看不懂了。我通常會寫完歌詞,讓她看一看,看她是不是覺得OK。」
離開水木年華後,李健也經歷了幾年事業的低潮期。在那段失意的日子裡,是小貝殼一直都在默默地陪伴他。
對於妻子深情的陪伴,李健一直都萬分珍惜,他的每一張專輯裡,都有一首專門寫給小貝殼的歌曲,如《小鳥睡在我身旁》,聽起來非常甜蜜。
自從李健事業開始走紅後,人人都開始好奇他的家庭。
因為妻子喜靜又低調,他就把小貝殼藏得好好的,人們對其知之甚少。
在記者拍到的照片里,兩人十指緊扣的非常甜蜜。
有人問李健什麼時候去的度蜜月,李健笑著說,我們每天都在度蜜月啊。
有網友無意發現了小貝殼的微博,在她妙趣橫生的描述里,我們見到了愛情最美的模樣。
休假先生倚在門邊看著我整理茶室,輕含笑意說了句:「咱倆現在這狀態打一成語。」「是什麼?」「袖手旁觀。」午餐準備了牛排西紅柿面地中海色拉,我說:「今天營養充足了,晚上素吧。」健身先生說:「我感覺身體里缺魚~」時差先生中午醒的。我說我一早上做了好多事了:「澆花草寫作業發郵件,還去辦公室開了個會。」他說:「我也做了不少事,做了好幾個夢呢!」……
這麼多年來志趣相投的夫妻倆,用最舒服的狀態把每天變成了一首首甜蜜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