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5.6億、1600座!一朵「雲」讓你快速定位最近公廁

2019-11-18   看蘇州

小公廁,

關乎大民生。

公共廁所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

同時也是彰顯城市文明的窗口。

今天(11月18日)上午9點30分,由蘇州市文明辦、蘇州市城市管理局主辦的「共推廁所革命 共赴文明之約」——「城市公廁雲平台」上線暨「世界廁所日」主題宣傳季活動啟動儀式在蘇州市南園賓館舉行。

(啟動儀式現場)

據蘇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趙金龍介紹,2016年到2018年全市實際完成新改建公廁1334座,累計投入經費約4.3億元,超額完成原定任務。今年,蘇州市繼續推進「廁所革命」*,全市共計新改建市政環衛公廁262座,投入資金約1.3億元。

另外,為補齊各區域公共衛生間設置條件不均衡的短板,蘇州還建立了「廁所開放聯盟」,目前全市已有673家「開放聯盟」成員單位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內部廁所。

*廁所革命是指對發展中國家的廁所進行改造的一項舉措,最早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誌,改善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係到這些國家人民的健康和環境狀況。

(「城市公廁雲平台」上線啟動儀式)

蘇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綜合管理科副科長黃嶸告訴看蘇州記者,「城市公廁雲平台」是「廁所革命」中的重要一環,它主要用於實時監測公廁運行過程中關鍵指標監測,包括氣味、人流量等

另外,平台也給市民們提供了找公廁平台小程序,市民只要打開找公廁APP開啟定位功能,就能看到附近所有公廁位置、距離、設施配置、有無母嬰間以及擁堵情況等。選擇其中一座跟著導航走,就能順利到達。在市民用完公廁後,可以對用廁體驗和滿意度進行在線打分,一些髒亂差的情形可以拍照上傳,達到全民參與公廁監督管理的目的。

(城市公廁雲平台)

在啟動儀式上,還進行了訪談環節。負責蘇州火車站南廣場公共衛生間保潔工作的陳蓉芳表示,火車站的公共衛生間每天的人流量都非常大,可能有上千人,因此保潔工作非常艱巨。但是通過改造後,每個衛生間都配備了除臭機、牆面刮、塵推等設備,幫助他們完成公廁的清潔任務。一方面減輕了他們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這些專業清潔設備可以幫助他們把公廁打掃的更乾淨。

陳蓉芳告訴看蘇州記者,之前還發生了一件暖心的小事。今年十一長假期間,一對從東北來蘇州遊玩的夫婦在使用完自己負責的衛生間後,向她豎起了大拇指,並表示他們去很多城市旅遊過,但是只有蘇州的公共衛生間這麼整潔乾淨

(陳蓉芳(左二)介紹自己的親身經歷)

那我們蘇州的公共衛生間經過改造後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呢?

啟動儀式結束後,看蘇州記者來到了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十全街上的一家公共衛生間。從外觀上看,公共衛生間的設計以蘇式園林風為主調,粉牆黛瓦,很是漂亮。要不是有「公共衛生間」的指示牌,乍一看還以為是個住家或者酒店。

(位於十全街的公共衛生間)

走進衛生間,記者沒有聞到一絲異味。負責打掃衛生的張師傅告訴看蘇州記者,自己每天都至少清理三次,再加上這裡的除臭設備,市民是不可能會聞到臭味的

(正在打掃衛生的張師傅)

這個公共衛生間一共有三間廁所組成,除了男廁、女廁外,還有第三衛生間。據張師傅介紹,第三衛生間是專門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設立的。裡面配備了嬰兒護理台、嬰兒安全座椅、嬰兒座便器等特殊設備。

在第三衛生間裡,看蘇州記者看到了小巧的嬰兒座便器,它的尺寸都沒有正常座便器的一半大,看上去還有些可愛。

(第三衛生間)

(嬰兒座便器(右))

「現在的公廁都是免費使用的,而且還有免費領紙巾的機器。」說完,張師傅就讓自己老伴給記者演示了領紙巾機器的使用流程。

只見張阿姨站在機器前,對準了上面的鏡頭,紙巾立刻就從機器下方送了出來。短短几秒時間,就解決了市民上洗手間忘帶紙的麻煩。

(紙巾領取機器)

公共衛生間的設備先進了,環境也提升了,那還有什麼需要提高的呢?

張師傅告訴看蘇州記者,自己每天打掃衛生時,還是能發現不少市民不文明使用公共衛生間的現象。他希望市民們要愛惜衛生間的環境。畢竟現在條件好了,文明意識也要提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