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牛新元
以「黃河故道活化石」和「京南第一山」而著稱的無棣碣石山(又名無棣山、馬谷山、大山),地處黃河古道,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處。幾千年來,這座一峰獨秀的碣石山,孕育諸多神奇美麗的傳說,在當地乃至黃河三角洲地區廣為流傳。
傳說上古堯舜時期,華夏大地連遭洪災,舜帝命夏部落首領鯀治水。鯀採用築堤修堰,攔擋洪水的「堙法」,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鯀因治水失敗,被舜帝斬於羽山(今山東臨沭縣域內。亦有鯀因極度勞累瘁於羽山之說)。舜帝又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並派伯益、后稷協助。
禹總結父親失敗的教訓,採取疏通河道、排泄洪水的「導法」,親率徒工鑿龍門、辟砥柱、開伊闕,洪水下泄,匯於太行山東麓的大陸澤,村落盡毀,一片汪洋。禹欲將洪水導於爽鳩氏勃方國的大海。但實施談何容易,禹愁得徹夜不眠。
翌日凌晨,禹站在太行山上,極目遠望勃方國的海濱。忽然隱約發現,在旭日升起的東方,似有一座山丘,不時折射出道道霞光。禹驚喜地歡呼起來:「昊昊皇天,賜我嘉兆,東方彼山,正是導洪之佳徑!」禹讓伯益、后稷趕緊準備,即刻開赴踏勘之路。
禹勞累之極,瞬間打起了瞌睡,朦朧中走進一座宮殿,見正面端坐著位慈祥的女長者。女長者曰:「汝,來!東方彼山乃早先吾煉五彩石補天時,特意留下的一塊玄虎石,今成汝辟河導洪天然標識,甚感欣慰。汝為救蒼生殫力治水,辛勞有嘉,華夏有望矣!」突然從女媧案下躥出一隻黃鼠,撲到禹胸前撓了幾下,禹頓覺疼痛而被驚醒,解開上衣一看,胸部竟有扇狀的數道紅痕,禹驚喜道:「妙哉,妙哉!女媧大仙恩賜,圖案有之,在吾胸部!」
禹依照胸部圖案,率徒工不幾日踏勘至碣石山下。只見山周圍水澤連片,無停放車橇、搭建棚帳之處。禹取出神斧在山後辟了幾下,隨著「咔嚓—嗖嗖」響聲,一巨大條石連同碎碴飛向西北,落在了四十里開外的地方。山後出現了一處平台,人稱「禹王台」(傳說後來姜太公常在此釣魚,亦稱「釣魚台」)。那飛向西北的巨石和碎渣,就是現今河北省海興縣的小山(亦稱騮山、馬鞭山)及其西南面的末末山。
禹不顧勞累,爬上爬下察看山體,當轉到山南面時,由於只顧仰頭看山,被一磨盤大的凸石絆了個趔趄。禹蹬了下凸石,凸石竟然挪動,霎時,洶湧的泉水汩汩噴出,奔流入海,大海水位迅猛暴漲,一場海嘯將要發生。禹趕緊從發冠上拔下一閃閃發光的金針拋入海中,大海即刻風平浪靜。禹用矩在噴泉口劃了個「田」字,泉水不再外涌,水位穩定,水質甘甜,當地黎民稱該井為「神禹龍井」。據傳,禹拋入大海的那枚金針叫「定海針」,渤海老龍王奉獻給了東海老龍王,後來被孫悟空借去,成了得心應手的金箍棒。
禹率徒工趕回大陸澤,宣布從大陸澤至碣石山一帶「播為九河」。因情況緊急,首條河開挖限七天完成,投入人力物力空前,故這條河稱為「徒駭河」。接著,對鬲津河、馬頰河、覆釜河、鉤盤河、胡蘇河等進行疏挖,大陸澤及其上游洪水安然入海,後來沒再發生大的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