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民生熱點解析
小潘談情說愛 簽約作者原創
01
最近網上有一個特別火的帖子:女孩要求男方給40萬彩禮,男方給不起,而女方則要求男方去借錢或借貸湊齊,婚後可以一起還。但是考慮之後,男方以及家庭還是選擇了放棄。女孩很痛苦,跪在雨天裡求男孩別走,希望男孩答應她的請求。
這仿佛是低級電視劇里才有的劇情,但卻在現實生活中真實上演。關於彩禮,一直是中國傳統婚姻里無法規避的話題。其實,從新聞和現實生活里,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越是偏遠的地區,彩禮越是高得離譜;越是暴發戶出身,越會把彩禮與婚姻直接掛鉤。當然,婚姻的基礎是物質,而物質不僅是婚姻的基礎,還是一切生活的基礎。可是,幸福婚姻有三個要素:夯實的物質基礎、優質的感情基礎以及和諧的夫妻生活,這三樣缺一不可。
借錢或者借貸來湊齊彩禮,很明顯,這是女方父母之命。但是不理解具體情況,筆者也不敢輕易斷定其背後的故事。可從一些真實例子中可以看出,很多父母還是存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農村家庭(這裡沒有歧視的意思,就事論事),有些父母會認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是為別人養的。所以換來的彩禮,可以留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
這樣看來,好像是一個惡性循環。要求自己的女兒出高價彩禮嫁人,好應付自己兒子娶妻時要付的高價彩禮,他們一邊痛恨兒子的未婚妻獅子大開口,卻一邊慫恿自己的女兒向其他家獅子大開口。這樣的現象,在很多經濟條件不好且有一兒一女的家庭里存在。
02
婚姻,實質上在不同人群里背負著不同的義務;有些人,為愛情結婚,婚後才明白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愛情是荷爾蒙的產物,婚姻不是靠愛情維繫;有些人,為物質結婚,本以為婚姻可以改變命運,其後才知道,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充滿爭吵和算計;有些人,為傳宗接代結婚,是被父母逼迫到無所選擇,索性順應主流,未曾想到,沒有做好準備的婚姻,都會充滿坎坷與荊棘。
婚姻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不同的,我們沒必要去比較,去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結不結婚,跟誰結婚,你說了算,其他人的措辭只是意見而非決策。
前幾天,有位讀者私信我,同樣是遇到彩禮問題。女朋友想要八萬八的彩禮,但是男生剛交完房子的首付,剩餘的十萬塊,想買輛車。女方不樂意,因為是獨生女,當地結婚有風俗,彩禮出的越多,就越風光。可男生也不高興了,覺得女方家庭過於勢利,太過傳統,兩人溝通過幾次,都是不歡而散。
其實,解決的辦法有,且很簡單。女方並非真想要這八萬八的彩禮,無非是走個過程,用用就還;男方只不過是覺得在這件事情上不必走過程,三觀不合,看起來礙眼。可現實婚姻里,就是需要夫妻有更多的妥協和寬容,當然前提是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
03
結婚之前,就為雞毛蒜皮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很多旁觀者甚至叫囂:你們這是三觀不合。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三觀不合?有些三觀不合,無非是雙方都過於自己我,不捨得妥協與包容。年輕人,在步入婚姻之前,最應該做的是,拿掉自己自私自利的壞脾氣,一切從大局出發。你看,男人人到中年,能妥協的勢必妥協,因為他明白「家和萬事興」,很多事情,不必講道理,而是講融合。
一個大家庭里,父母的觀念,子女的觀念,夫妻的觀念摻雜在一起,老中小三代,哪能不會有觀念上的衝突。要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前提是擁有一個闊達的胸襟。所以,對於讀者的傾訴,我沒過多的分析,而是開門見山劈頭蓋臉一頓批評:忍一忍就闔家歡樂的事情,為何卻要越弄越複雜呢!
是的,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世界應該按照我們的邏輯建立;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才領悟:我們需要遵循這個世界的邏輯,並在家庭里與親人之間「求同存異」。世界不是以我為中心的,婚姻和家庭也不是。
04
男人成熟的過程,就是逐漸認識到,自己不可以改變世界,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讓自己變得優秀、成熟、穩重。
當然,文章開頭我們所提及到的彩禮問題,是不可妥協的;原因有三:第一,這筆錢是有去無回的;第二,女方把婚姻當成了赤裸裸的交易;第三,經濟條件不允許,這樣的婚姻只會拉低雙方的幸福感。
男女結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尋求利益最大化,分擔雙方的壓力。如果結婚之前,就為毫無必要的彩禮欠下一屁股債,那結婚的意義何在?無疑是與婚姻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男女相處,談婚論嫁,有些矛盾可以平息,有些分歧可以包容;可違背原則的事情一旦發生,最好是分道揚鑣,不然背著沉重的報復和不甘心結婚,這根刺終究會扎在心裡,日後夫妻偶有爭吵,翻舊帳自然會出現,而不論兩個人如何溝通與磨合,這根刺終究不會消失,除非,這段婚姻決裂,否則別無他法。所以,婚前做正確選擇,比婚後做好的磨合,更重要。
——END——
今日話題互動:你覺得天價彩禮為何存在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