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列車開往韋家碾/科學城/五根松/雙流西站/成都醫學院/萬盛/西河……」
坐了這麼多年地鐵,這些個終點站名,你肯定不用想就能念下來,可是你有沒有好奇過,這些地鐵的終點站,都有些啥?
大榜也很好奇,所以這次,大榜花了幾天的時間,像去拜訪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樣,逛了逛成都地鐵終點站,看了看地鐵末站的風景。
1號線
北終點站—韋家碾
工作日下午2點,我坐上1號線一路向北,到升仙湖站下完了最後一批乘客,很快,小喇叭就喊:各位乘客,本次列車的終點站韋家碾到了。
爬上站廳層,滿眼都是大榜橙,柱子和屋頂用了鳳凰涅槃的造型和圖案。因為韋家碾再往北2公里,就是景區鳳凰山。
走出1號線的末站,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人山人海,只有雜草一堆。是的,這裡就是1號線的末尾,北成都的「邊陲」。
孤零零的四個出站口落在斜陽野草叢中,從一個口就能看到另外的三個口,更顯得有些落寞。
E口門前對著一堵漂亮的雲牆,層層起伏,裡面究竟隱著什麼,也瞧不出個名堂。
沿著雲牆走,高聳的大樹,花草長得正好,種種小鳥在樹叢里鳴叫,一路走得心曠神怡,不愧是大名鼎鼎的熊貓綠道。從去年建成至今,剛剛好有一年。
1號線
南終點站—科學城
逛了一個小時,三點半,動身從韋家碾南下科學城。1號線真的很長,過了廣福,到紅石公園就沒什麼乘客了,一節車廂只坐著兩三個人,大多塞著耳機打瞌睡。可是距離終點站科學城還有8個站。
每次到站停車,都沒有人上車,也沒有人下車,望向大廳,除了清潔阿姨,也沒有一個等車乘客,只有地鐵門吱兒吱兒吱兒地打開,又吱兒吱兒吱兒地關上。
走了很久才到科學城,一出站,就看到了冰冷冷的藍色幾何裝飾。沒什麼人的闊大的站廳層,配上這種冰涼的顏色,氣溫都驟然下降了好幾度,夏天和科學城最配了。
踏出地鐵站,兩棟大樓就豎在眼前,牆上海報寫著「天府新區,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眼前的景象仿佛活生生的概念圖,嶄新嶄新,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了不起的地方。
三個出口都挨著天府大道南二段,路上車輛飛速向北駛進25公里的成都市中心城區。街邊停著很多車,但是沒什麼人,可能是沒在下班時間。
鑽進這兩棟漂亮規整的高樓,站在平台上,就看到了興隆湖,湖面倒映著北邊城區的建築和雲。建築都很有設計感,不是死板的四邊形方塊,都有向陽大平台。
環湖有綠道,綠道有共享單車,但就剩一輛壞車也掃不開。路邊有連接著太陽能板的長椅,科學城連椅子都這麼有「科技感」嗎?
寬闊的綠道,寬闊的平台,嶄新的店面,環境一流,一切都是蓄勢待發的樣子。
1號線
另一個南終點站—五根松
下午五點半,坐著1號線到四河拐了個彎彎,路過廣都,就從天府大道華麗麗的轉移到了梓州大道。
到達五根松出站已經是傍晚,成都五彩斑斕的天空正在迅速黑下去。眼前立著一棟小區,高高的尖尖像一排古堡,略顯洋盤,小區名叫「中德·英倫城邦-K區」,正對著它有一條路,走到頭才發現走不進去。
在五根松周圍轉了轉,並沒有發現一顆松樹,之所以叫五根松是因為附近有個小村莊叫五根松。可能村子裡面藏著五棵松樹吧。
離五根松最近的旁邊還有怡馨家園和南邊的萬科,在這邊住著的人一出門就是地鐵,感覺還是很方便,但再轉念一想,五根松站,還是算了。
天黑下來,路燈也亮了,這裡的路燈都栽的比較粗壯,是有點貴的那種路燈,拍起照來的線條來有點好看。
五根松的D口靠著還沒修好的高架橋,除非是來這裡坐公交或者亂走故意走錯,走D口的人幾乎沒有。
2號線
東終點站—龍泉驛
之前寫《水蜜桃怎麼吃好吃?炒!》就來過龍泉驛。龍泉的桃子大家都夸甜。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坐上2號線往西,越走越遠離喧囂,進入了田園風光。過了惠王陵,站名就變得陌生:洪河、大面鋪、連山坡、界牌、書房。
從大面鋪站開始,2號線就升到了地面,有種坐高鐵的感覺。兩站以後,到書房站又重新鑽進地下。到達龍泉驛站,出口所在的「音樂廣場」是龍泉的地標,當地人也喜歡把龍泉驛站叫做「音樂廣場站」。
剛一出站,就被這裡美慘了!眼前一座山,是實實在在的龍泉山,籠罩著昨晚雨後的霧氣。這哪裡是霧氣啊,這簡直是仙氣!
在看慣城市高樓的人的眼裡,能看到山還是非常新鮮,更何況是籠罩著仙氣的山,坐幾站地鐵就能看到。
呼吸著大自然原始的風味,再吃一口龍泉水蜜桃,周末什麼的來這兒逛逛實在巴適得板,和去青城山也差不了好多。
2號線
西終點站—犀浦
中午十二點半,我抵攏了犀浦站。犀浦站可能是最多人去過的終點站,畢竟有著人流量巨大的犀浦高鐵站。
一下車,地鐵和高鐵同時出現在眼前。這兩種交通工具相遇的浪漫感覺也是奇妙,想起很久以前流傳的愛情故事:
說是上海一對戀人在機場分手,女的對男的說:「我們不會有結果,就像機場永遠等不來火車。」結果感動了上天,虹橋機場就連跟火車站連在了一起。
走出站,犀浦站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巨大的水泥立交橋,巨大的鐵招牌,把行人襯托的小小的,售票的機器都另在外面蓋了個大屋子,旁邊開著麵館,價格和別處都一樣,十塊錢二兩。
這裡的垃圾分類也已經分成四類了,參觀了一下,丟的還可以,能夠及格而且摸到了優秀的邊。
犀浦是郫都的地界,所以離著犀浦站不遠,就有一段修好的有軌電車蓉2號線。我去看了看,但是沒有帶零錢和地鐵卡,無法乘車,只好探頭往裡瞧了一眼。
藍色的車,裡面的布置和公交很像,不是那種掛在橋底下的可愛小熊貓,還是有一點失望。
3號線
東北終點站—成都醫學院
下午三點半,從犀浦趕到了3號線。一路斜著北上,3號線抻直了比一號線還長。過了昭覺寺南路,地鐵就轟隆轟隆駛上地面,而且很高。窗戶邊兩個小朋友驚奇地扒著窗外望,對媽媽說:我們要起飛啦。
經過錦水河,地鐵又鑽回地面,這時候人們差不多都有了座位。兩位小朋友失望地扒拉著手指頭。
據說3號線有熊貓主題的地鐵,我來回坐了兩三趟,也是沒有發現,敗興而歸。
到了成都醫學院,出站的通道設計,像鑽進了蜂巢一樣,黃色綠色的六邊形幾何圖案,邊緣小燈發著光,神秘兮兮的。但只有這一段出口是這樣,有點短。
出站,外面已經下起了小雨。看到了新都當地的公交車,乖乖的停在路邊等雨停,淡黃色奶油小汽車,真可愛。
沿著成都醫學院的圍牆闖進去逛。石頭墩墩被畫成了動漫人物的臉。因為都放假了,學校里沒什麼人,再加上樹木很多,簡直可以放肆的邊哼著小曲邊走。
學校進門不遠有兩棟實驗樓,往後看還有一大片教室。感覺成都醫學院沒個半天時間是走不完了,實在是太遠了。
3號線
西南終點站—雙流西站
半年前,3號線的終點站還是太平園,雙流西站列車站通車之後,3號線才逐漸打通到雙流西站的路。
從成都醫學院南下到雙流西站,下午五點才抵攏雙流西站,一路花的時間比從韋家碾到科學城還要久。
出站下車,一眼就被它給迷住了,如果說剛剛成都醫學院給人的感覺是蜂巢的話,雙流西站給人的感覺就是:未來的蜂巢。
密集的黑洞洞,像一隻只黑色的眼睛,鋪天蓋地,坐電梯上去,也全都是。整個雙流西站的屋頂,都是這種對密集恐懼不友好的黑色眼睛
趕緊走出去,雙流西站是最大的地鐵站,外面是一片更大的草地。綠油油的,可以想像帶著狗子盡情撒歡的場景,但可能就是夏天蚊子多。
剛剛在成都醫學院還是下雨的天氣,在雙流西站這裡,空氣中一點潮氣都沒有。
雙流西站斜對面是真正的雙流西站。黃色弧頂帶有一絲絲獨特的風情,但看起來比地鐵站還小一號。不知道為什麼雙流西站要修這麼大一個,恐怕以後動車站會搬過來。
4號線
東終點站—西河
西河得名於龍泉驛西北邊的西河鎮,所以即使位於成都最東邊,但也叫西。
周末的上午十點,在地面上行駛的地鐵到達了西河站,前一個明蜀王陵站也是地上站。但從西河到明蜀王陵,地鐵要先鑽到地下再鑽上來,明蜀王陵站到成都大學站也有一個從地上降到地下的過程。這三個站連在一起,感覺真是顛沛流離。
車上的人零零散散,空氣里瀰漫著周末的慵懶氣息。人們閒閒散散坐著,望著頭頂的小螢幕播放的四川宣傳片,一個穿西服的男人唱到:「你看巴山的月亮照進農家的荷塘,呦喂,四川美呀。」小螢幕很模糊。
到了西河,一出站就有人穿著黃背心喊要不要買房啊要不要買房。把A出口圍了一圈,B出口在旁邊,沒有什麼人。
西河站目前開放了AB兩個出口,同方向連著成洛大道,對面是一家鋼結構分公司,總體上給人的感覺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乘客出站以後,就只能在路邊等公交車。
不坐公交的話,馬路上還停著一排汽車,為下地鐵的乘客提供額外的變通的同時,司機也能賺到一些額外的錢。
4號線
西終點站—萬盛
我以為槐樹店人會最多,沒想到市二醫院才叫多。中午十一點,人擠著人,汗水粘著汗水,一直等過了中醫大省醫院,才有了呼吸的空隙。
過了遙遠的中壩,到蔡橋人就不多了,這類地鐵站的名字也比較陌生。南熏大道名字很美,像是從什麼電視劇里跑出來的。
南熏大道離著溫江豬耳朵一條街很近了。寫《在溫江,沒有一頭豬能帶著耳朵離開》就這裡下車,那家趙姐家豬耳朵拐幾個彎彎就到了。
萬盛站下車,也圍了一圈賣房的,只不過穿著白色的T恤。街邊一排紅紅綠綠的火三輪兒,貼著各式不同的小廣告。路邊開著少見的太陽花。感覺溫江的環境一直都很好,用老人的話說就是:很養人。
萬盛旁邊是西財柳林校區,索性也就鑽進去逛了一下。西財柳林校區和光華校區有一座差不多的鐘樓,不過縮小了一號。
圖書館前有著巨大的羅丹沉思者雕像。從圖書館路過幾百次的學生很多也會停下來,在太陽底下眯著眼睛拍一張。
有很多提著皮箱放假回家的學生,行走在柳林校區的柳林里,大榜默默祝願他們假期愉快。
7號線
???
7號線是個環線,每一個起點都是終點,每個終點也是起點。
10號線
北終點站—太平園
下午4點,又坐一趟3號線趕到太平園,10號線是深深的大榜藍,首站是太平園。太平園站可以換乘3號線和7號線,是三條線路的交點,稱得上是真正的樞紐站,比天府廣場、省體育館那些還樞紐。
走出站門,就看到一大片廢棄的汽配商店。大招牌寫著「成都永豐汽配商場」,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紅牌樓汽配一條街的時代,在街邊聽人擺懸龍門陣,那時候整個紅牌樓市場一年能賣上百個億,排名僅次於北京亞運村。
從2014年汽配市場外遷,紅牌樓商圈就逐漸冷清了下來,偶爾傳出的即將開發的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荒廢的永豐汽配商場就一直安靜的待在這裡,凝視著門口的太平園。
走進一些高危商鋪,牆上的掛曆還能看到2008年的影子。劉翔拿著火炬,日曆上記著不知道誰的「小靈通」。
永豐汽配商場背後,現在改成了垃圾處理的地方,停著一些垃圾車,味道可想而知。
10號線
南終點站—雙流機場2航站樓
將近傍晚7點,天還沒黑。從太平園上車,我坐上了前往機場的地鐵。10號線的裝飾很不一樣:座位是橫起來坐的,而且扶手是木頭的,整個配色是那種青青竹子色。就是前幾年流行的新中式風格。
大部分乘客都是前往航站樓坐飛機,所以大包小包行李箱帶的很多,像我這樣什麼都不帶去機場兜風的人在他們眼裡就是有毛病。
出站,開關的閘門和平時見到的不一樣,方方正正的,類似巧克力的樣子。
十號線出站和T2航站樓無縫連接,所以出地鐵也得過一趟安檢,安檢也很嚴格,要摸索口袋,有打火機也要丟掉。
去機場通道的牆上看到一幅大壁畫,畫上的飛機會跟隨觀看者的移動而變化,從左到右展示出一個飛機起飛的動作。這就是最簡單的裸眼3D。
去機場航站樓逛了一圈,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雖然10號線目前只有短短的6個站,但世界卻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一邊是凝固了時間的汽配廠,一邊是風馳電掣的飛機場。
在國內到達的一層,有迎接到站的人,這裡一定充滿了很多的故事。一個媽媽的孩子從海外飛回來,說著外國話和媽媽擁抱。還有更多的人等著即將落地的親戚朋友回家吃周末的晚餐。
真好,我也買了張返程的地鐵票,準備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