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府,府治各有什麼發展,有幾個為地級市?

2019-11-02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湖北省,位於我國大陸中部、長江中游,與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陝西等六省市相鄰,位置優越、交通發達,也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之地,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就於此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自古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歷史上為「雲夢澤」所在地,現在也有「千湖之省」之稱,明清時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譽,而「湖廣」就為湖北獨立設省前政區。

歷史上,湖北、湖南曾長期為統一政區,元朝為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湖廣行省就設於此時,明朝時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初期由於湖廣省面積廣大,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大致以洞庭湖為界分為湖北、湖南兩省,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設省初共有八個府,此後又增設兩府、一直隸州、一直隸廳,到清末湖北省直轄十府一州一廳,這十個府分別為最初的武昌府、漢陽府、襄陽府、黃州府、鄖陽府、荊州府、安陸府、德安府等八府及設於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的宜昌府、施南府。

武昌府,明朝為湖廣承宣布政使駐地,清初湖廣分置後為湖廣總督、湖北巡撫、湖北布政使駐地,湖北省省會,府治為江夏縣。武昌府轄江夏、武昌、嘉魚、咸寧、蒲圻、大冶、通城、崇陽、通山等九縣及興國州(今陽新),大致為今武漢市長江以南部分及咸寧、鄂州、黃石三市。原武昌府府治江夏縣民國初改稱武昌縣,是著名武昌起義發生地,後與漢陽、漢口合併稱武漢,其轄地現為武漢市武昌區、江夏區、青山區及洪山區,現在武漢市為湖北省會。

漢陽府,府治漢陽縣,轄漢陽、漢川、孝感、黃坡等四縣及沔陽州、夏口廳,大致為今武漢市長江以北部分(不包含新洲)及孝感市(不包含廣水、應城、安陸、雲夢)、仙桃市、洪湖市。民國初,漢陽與武昌、漢口(夏口)合設為武漢,武漢市現為湖北省會,原漢陽所轄現為武漢市漢陽區、蔡甸區、漢南區及東西湖區一部。

襄陽,為國家歷史文明名城、兵家必爭之地,北宋時升襄州為襄陽府,清末時轄襄陽、宜城、棗陽、南漳、谷城、光化及均州共六縣一散州,府治為襄陽縣。清朝襄陽府之地除均州(今丹江口)改屬十堰外均為襄陽市所轄,建國後曾設襄陽專區,襄陽市現為湖北省地級市。

鄖陽府為明朝時為安置流民由襄陽府析置,府治鄖縣,清末時轄鄖、房、鄖西、竹溪、竹山、保康等六縣,現除保康劃歸襄陽,一部劃出屬神農架林區外均為十堰市所轄。建國初曾於鄖縣設鄖陽專區,鄖縣也曾隸屬於襄陽專區,後十堰劃出設市為省轄市,原鄖縣所轄為十堰市茅箭區、張灣區、鄖陽區。

黃州府,府治黃岡,轄黃岡、麻城、黃安、羅田、蘄水、廣濟、黃梅及蘄州等七縣一散州,其地除新洲劃歸武漢外均為劃黃岡市所轄,現在黃岡市為湖北省地級市,黃岡市有市轄區黃州區。荊州,歷史上曾長期為湖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清朝時為荊州府,府治江陵縣,轄江陵、石首、公安、監利、松滋、宜都及枝江等七縣,現分屬荊州、宜昌兩市所轄,現在荊州市為湖北地級市,其轄有江陵縣。

安陸府,明朝時稱承天府,清初改稱安陸府,府治鍾祥縣,乾隆時所轄散州荊門州升為直隸州,清末時轄鍾祥、京山、天門、潛江等四縣,這四縣現均為縣級市,其中鍾祥、京山由荊門市代管,天門、潛江為湖北省直轄。

1999年

德安府,府治安陸縣,清末時轄安陸、應城、雲夢、應山及隨州等四縣一散州,現分屬隨州、孝感兩市,其中原府治安陸縣與安陸府歷史上並無隸屬關係,現為湖北省縣級市,由孝感市代管。

1999年

宜昌府,明朝時為荊州府所轄夷陵州,清雍正年間升為府並置附郭東湖縣,1904年鶴峰州升為直隸廳,到清末轄東湖、長陽、興山、巴東、長樂及歸州等五縣一散州。民國初,宜昌府廢后東湖縣改稱宜昌,現在宜昌市為湖北省地級市,而清朝宜昌府所轄除巴東劃歸恩施州外現大部屬宜昌市。

施南府所轄明朝時期為羈縻之地,清初改土歸流於雍正年間於恩施縣設施南府,恩施為府治。到清末,施南府轄恩施、咸豐、來鳳、建始、利川及宣恩等六縣,現大部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原施南府府治恩施縣現為恩施州首府縣級恩施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VUeAMG4BMH2_cNUg1w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