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那麼為什麼劉備深得民心,卻沒有得到天下呢?
第1, 得民心者指的是得天下人的民心,不是幾個人、一小部分的民心。
劉備無論走到哪都會籠絡人心,都會有人視為仁德之君。根本而言,就是在挖牆腳。
劉備投奔公孫瓚,並沒有所有人或者大部分人都背棄公孫瓚而投奔劉備;陶謙力薦劉備接替自己出任徐州牧,所有的官吏都支持劉備,但徐州的百姓並沒有全部支持他。
官吏們支持劉備是期望保住自己的利益,但百姓並不認為劉備會給他們帶來多少利益。這就是劉備在徐州站不穩腳跟的根本原因。
曹操幾次征伐徐州,都沒有擺平陶謙,可見陶謙手下還是有人才,有勢力的。劉備全盤接受,但卻守不住徐州,這不能稱之為得民心。
得到一小部分人的追隨說明不了什麼。不能說得到所有人的擁護才算得民心,起碼要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才行。
第2, 得民心者是近者擁護,遠者來歸附。
劉備占據成都後,是依靠強權征服的民眾,並非依靠仁德征服了人心。
就說諸葛亮舉薦了劉巴,以大錢兌換小錢,搞得通貨膨脹,民眾苦不堪言。之所以鄧艾兵臨城下,群臣力主投降,就足以說明劉備建立的蜀漢並不得人心。
如果人心歸蜀漢,關羽進攻襄樊,荊州百姓會全力保護南郡,也不至於糜芳、傅士仁一投降,荊州就丟啦。對百姓來說,荊州歸誰,都是無所謂的事,這叫得人心嗎?
劉備占據成都,有多少有理想的青年,像投奔延安一樣去奔向光明的哪?沒有。
又有多少州郡像諸葛亮隆中對所言,劉將軍大軍一出,百姓簞食壺漿來迎接將軍的呢?也沒有。打著打著就沒糧啦,百姓雖然不一定堅壁清野,起碼沒有簞食壺漿。
史實證明,劉備匡扶漢室就是一個幌子,許多人包括諸葛亮都清楚劉備想幹啥,但這些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需要這個幌子來實現。
劉備得民心就是一個笑話而已。千百年來,還有人信,豈不是更大的笑話哦。
所以劉備並不得人心,所以不能得天下。